为了消除厂里的影响,何雨柱买了一盒手牌“蛤蜊油”给刘岚赔罪。
刘岚看在他诚心的份上,原谅了他这一次,她利用休息的时间,在各个后厨开始宣传,还鼓动帮厨的女工一起宣传,傻柱这事是有人造谣。
两个版本的消息互相碰撞,慢慢的人们开始动摇,就连传播的人都开始不自信了,找人打听也得不到准确的答案,许大茂本人都在回避这个问题。
时间是最好的橡皮擦,很多不光彩的事情,都会随着时间慢慢的变淡,直至消失。
秋去冬来北京城还是那样的繁华热闹,四合院里的邻居们依然忙碌着,每天算计着过自己的日子,供应量也在慢慢恢复。
大饥荒的影响在逐渐消退,但是票据却更深入人心了,已经发展到万物都要票,就连厕所里的粪便都得要票,不是你想拉走就能拉走的。
人们口中的大饥荒都是在说60年到62年,这是城里人按照供应粮的时间来算的,其实大饥荒在59年就开始了,它先是从农村开始蔓延的。
据作者能查到的资料显示,62年的粮食产量并没有高过59年,但饥荒就这么过去了,当然这也与我国61年,从国际市场进口了500万吨粮食有关。
61年5月关于粮食紧张的问题,城市重于农村这一个特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确定的方案是,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你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
总的一个方向,还是为了恢复农业生产,确定了未来三年里,不再从农村压榨劳动力。
其中坚决精简机构,压缩城镇人口,精减职工人数,减少粮食供应,这是克服困难调整工作的重要环节。
精兵必先简政,党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首先要做的就是裁并,要拆庙子搬菩萨。
从61年6月份中国开始了,为期三年的调整,精简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的工作。
61年到63年,全国共精简职工1940万人,城镇人口减少2600多万,吃商品粮的人口减少2800多万。
这个政策对于四合院里的影响不大,但是对个别人还是有影响的,就像他。
因为今天是休息日,院里的人基本上都在,所有人都站在中院两旁看着,这位不到三十岁的男人,背着铺盖拎着行李,一步三回头的往外走。
他最不舍得的就是顾小芸,但是人家压根就没出来送他。
脸色最难看的要数易中海了,他的计划才刚有点眉目,最重要的棋子就这么走了,但是他还没办法,谁让李长河本身就是农民工转的城市户口。
大伙一直尾随他走出大门口,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了胡同里,这才都散了各忙各的。
并不是大家跟他的关系有多好,只不过是确定一下他是否真的走了,院里很多人都盼着有人能搬走。
当然大部分人都是来看热闹的,因为住进这个院里的,很少有人能搬走,这就是个稀奇事。
像李长河一样的人,这条巷子里还有不少,但是人家都是拖家带口的,唯独他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自从李长河走了以后,院里很多人都盯上了空出来的那间屋子,这可是二十平的主房。
还有很多家庭,是一家子挤在十几平的屋子里,可想而知这间屋子有多吸引人。
对此刘大壮是没有想法的,按照现在的分房标准,他家的房子都有点超标。
但是他的房子都是合理合规的,除了前院西耳房,那个不在他的名下,那是人家文慧的房子。
每隔一段时间,马大魁都会在院里露一下面,也算是仁至义尽了,谁也说不出理来。
刘大壮也没有尾随他,去找文慧住在哪里,好合好散这才是正道,既然人家决定不联系他,就证明他们的缘分尽了。
这个院里其实真正住不开的不多,人口多的像闫家贾家,还有后院刘海中家,都先后向街道办递交了租房申请,但都没有得到回复。
一周后,街道办干事带着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来到了95号院。
“吆!王干事,您今儿怎么有空来我们院里?”提前下班的闫埠贵,看到街道办的王干事,连忙问道。
又看到了跟在王干事身后的姑娘,惊讶的问道:“冉老师?您怎么来了?”
那位叫冉老师的姑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