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归一和叶如茵急急找来《唐肥宋瘦》,细细研读起来。“毛儿盖”的文章以唐宋八大家为主线,从作家的艺术成就这一角度来展开,不再囿于作者所处的时代、阶层、际遇以及作品蕴含的主题思想,确实令人刮目一新。
于是,由周归一执笔,东摘西抄,弄了一篇近万字的评论:《最识唐宋数盖雄》。文章博引旁征,引经据典,天花乱坠,无以复加。
其中有这样的文字:
……
“唐肥宋瘦”,一语中的,寓意深远,虽李清照之“绿肥红瘦”所不及;捧读再三,直觉作者盖雄学养深厚,治学严谨,当胜于众多研究唐宋之大家也。
作者盖雄言简意赅,笔力老道,直指唐宋文学之要害,引人深思。其学术之主张,当载入史册,无人可以超越。
唐文学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文学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
唐文学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文学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唐文学如芍药海棠,苏腴繁采;宋文学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
唐文学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文学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
譬诸修园林,唐文学则如叠石凿池,筑亭辟馆;宋文学则如亭馆之中,饰以绮疏雕栏,水石之侧,植以异卉名葩。
譬诸游山水,唐文学则如高峰远望,意气浩然;宋文学刚如曲河寻幽,情境冷峭……
此类文字比比皆是,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耐人寻味,确为经典也。
……
文章从十个方面,高度评价了《唐肥宋瘦》的学术价值,认为立意高远、题旨宏大,实乃罕见之成果。
周归一将稿件认真地抄了一遍,加了一个署名:叶一舟,暗含“一叶扁舟”之意,便找了一个时间交给“毛儿盖”。
第二天上午,“毛儿盖”便将周归一和叶如茵找到了办公室。
办公室在教学楼的顶层,天花板上渗有水渍,还有一道不规则的裂缝,仿佛一条龙或者像一只凤凰;办公桌上堆放着东一摞书、西一摞的本子,摇摇欲坠。几个生了茶锈的杯子,什么塑料杯、搪瓷缸、陶土杯……也是各具形态、杂乱无章。
一个老师坐在后边的墙角,好像在翻阅什么报纸,光亮亮的秃顶时隐时现,发出愁苦的叹息声:“倒退,倒退啊……分田到户、联产承包,这下好了,没两年,渠道像唢呐、田埂像带子、水塘像镜子、群众像兔子、干部像猴子,新的五子登科,不得了……”
“毛儿盖”也不答话,依旧是一脸的平静,边看稿件边说:“我的观点也是一孔之见、一家之言。你们的评论,倒是过誉了……”
叶如茵谦逊地说:“我们的欣赏水平有限,难得《唐肥宋瘦》之三昧。”
“毛儿盖”笑了,说:“唐肉,宋骨,骨肉相连。”
周归一试探着说:“可不可以说,有唐必有宋?”
“毛儿盖”想了想,说:“可以说,又不可以说。可以说,是因为历史便是如此;不可以说,是因为我们知道的历史,常常并不是历史的本身。”
周归一进一步追问,说:“那么,我们如何来认识历史呢?”
“毛儿盖”摊了摊手,说:“为什么非要弄清历史呢?历史是头猪,解剖的人却并不多。”
周归一和叶如茵一愣,不知如何接话。
“毛儿盖”大约觉得这般绕来绕去,似乎有些牵强,便“呵呵”一笑,又低头去读他们的文章了。
一会儿,“毛儿盖”又说:“不过呢,将你们的署名改一改更好,农学院的人喜欢对号入座。”
叶如茵笑着说:“好好,那就请老师帮我们取个笔名吧!”
“毛儿盖”看了看周归一一眼,见周归一也是一脸诚意,便说:“如字加草字头、周字留下中间,怎么样?”
不待回答,“毛儿盖”便提笔将“叶一舟”改为“茹吉”。
俩人相视一笑,说:“谢谢老师。”
“毛儿盖”说了声“谢谢你们”,就去开抽屉,稍一用力,那桌子就差点散了架,一摞书啊、本子啊“哗”地垮了下来,仿佛山体滑坡似的。
那”秃头”老师伸长脖子,朝这边看,眼镜滑到鼻梁上,说:“领导大会讲、小会说,要改善办公条件,都是毛驴子的屎——外面光……”一边说着,一边扶了扶眼架,又将头沉了下去。
“毛儿盖”回应道:“就是就是。”便从抽屉里取了一条粉色围巾,抖开,说:“这颜色嫩了一些,适合你们小女生用。”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