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第50章 出版

第二天,上海有十几家报纸刊登了有关血吸虫病的报道,将血吸虫病和钉螺有关的事情,告知百姓。

一般情况下,其实是不会有这么多报纸同时刊登医学方面的消息的,即便刊登了,也不会有太多人关注。

中国实在太大,各种疫情太多,这时候消息流通又慢,上海绝大多数百姓,以前是压根不知道“血吸虫病”这种病的。

这次,报纸纷纷刊登相关消息,老百姓对血吸虫病的关注度增加,其实都跟《双面魔君》有关。

这本小说,提前扩大了血吸虫病的知名度。

租界。

十来岁的报童胸前背了个很大的布口袋,里面塞满报纸,因为太重的缘故,他整个人微微往前倾。

他手上也拿着几份报纸,一边挥舞一边喊:“卖报卖报!最新消息,血吸虫病跟钉螺有关!”

一个年轻男子在路上走着,听到报童的叫喊声,就把报童叫住:“血吸虫病?血吸虫不是蛊虫吗?真的有血吸虫和钉螺?”

报童道:“先生,《申报》《上海日报》等,都刊登了这件事,你要买报纸吗?”

这人想了想,花钱买了一份报纸。

他经朋友推荐,看了《新小说报》上的《双面魔君》。

里面描写的蛊虫很可怕,他看得汗**直竖,并庆幸现实中没有这样的蛊虫。

不想今日,好好在大街上走着,就听报童喊什么血吸虫病。

《申报》上竟然写了这东西?他要看一看。

这人翻开报纸,看到《申报》上,确实有相关报道。

里面提到,江苏疫区,每日都有很多人因为感染血吸虫而丧命,甚至已经有村落,因死亡人数过多成为“棺材村”,而在上海郊区,也发现了相关病例。

上面还说,血吸虫的传播,跟钉螺有关。

秋风吹过,这个年轻人浑身发冷,忍不住打了个寒颤:“竟然真的有血吸虫!”

随后,他担忧起来,这虫子,会不会在上海蔓延?他会不会不慎患病?

某个洋房里,那个喜欢听儿子娶回家的姨太太给自己念《双面魔君》,还给大头菜捐过钱的老太太,又把儿子那些如花似玉的姨太太们叫到身边,让她们给自己念故事。

“老太太,今儿个报纸上,有个大新闻!”一个姨太太道。

“大新闻?什么新闻?哪里又打起来了?”老太太问。

姨太太道:“不是哪里又打起来了,是跟血吸虫有关的,老太太,这世上竟然真的有血吸虫!”

前几天看到云景先生写的血吸虫,她们还讨论过,觉得这种住在人体内,吸人血的虫子很可怕。

谁能想

到,这世上,竟然真有这种虫子!

老太太立刻就让那个姨太太去念报纸。

听完,老太太道:“云景先生早就在小说里写了的东西,这报纸竟还说是最新消息,他们的消息真不灵通。”

姨太太们纷纷奉承。

老太太又道:“没想到这个世界上真有血吸虫,听着就让人害怕……你们再去账房支二十个银元,给《新小说报》送过去,就说是我捐给那些患了血吸虫病的人的。”

之前她捐钱,《新小说报》将她的名字登了出来。

这让老太太很高兴,也乐意捐钱。

那些姨太太是跟着老太太走的,自然也捐了钱,还道:“最好让人拿着这钱,去把上海附近的钉螺灭了,我可不想得这个病!”

对这些不怎么出门的女人来说,血吸虫病是个新鲜东西,也是个可以拿来聊天的东西,她们已经决定,回去就跟照顾自己的女佣说一说这病,让她们往后一定要小心。

此刻,她们也在老太太身边,聊起这病。

“你们说,这血吸虫,是不是有人放了故意要害我们?”

“竟然有人能操控虫子,着实可怕。”

“我看报纸上说,这血吸虫叫日本血吸虫,说不定就是日本人带来的。”

……

这些人越说,越是阴谋论,等回到自己屋里,还把这件事往严重了说,吓唬自己的女佣。

可以预见,这女佣放假回家或是跟别人聊天,怕是会将这事儿,说得愈发严重。

张庄茂就读的中学。

张庄茂曾闹脾气不去上学。

但等上海县城到处都有人唱“张四爷,丧良心”,他便觉得,家里也待不下去了。

再加上张四爷恼怒之下,打了他一顿,他也就回到学校上课。

今天早上,他们班里的同学,又一次出发去买报纸。

张庄茂跟在人群后,听前面的同学聊《双面魔君》,想到这书害得自家声名狼藉,忍不住道:“这云景胡编乱造,误导他人,依我看不值得这么夸赞。”

张庄茂班上那个矮个少年不乐意了:“云景先生哪里乱写了?”

“他将血吸虫病写成被人操控的蛊虫,还说这病跟钉螺有关,不是误导他人又是什么?说不定就有很多百姓会相信,费时费力去灭钉螺。此事耽搁农耕就算了,钉螺何其无辜?”

他们学校的学生都看报,因而知道江苏某地血吸虫病蔓延的事情,有些人听了张庄茂的话,还觉得有道理。

然而就在这时,他们听到了报童的吆喝:“卖报!小说写的竟是现实,血吸虫传播跟钉螺有关!”

学生们上前买报,买到报纸,看过上面的报道后,都看向张庄茂。

这哪里是云景误导百姓,他写的分明是真的!

张庄茂涨红了一张脸,拂袖而去。

某医院。

昨日在寿宴上,跟谭峥泓聊过的冯医生待在自己的院长办公室里,看《双面魔君》。

他正看着,有人敲了敲门后推门进来:“老冯,好久不见!”

来人是冯院长的好友,冯院长招呼他坐下,又给他倒水。

两人聊了几句后,这人突然发现冯院长面前的报纸不太对劲。

这竟然不是刊登新闻的报纸,而是一份小说报。

这人有些惊奇:“老冯,你不是向来不看这些的吗?怎么突然看起小说来?”

“上面有部小说很有意思,我怀疑作者是个医生。”冯院长道。

他在听谭峥泓说过《双面魔君》后,便起了好奇心,想法子借来报纸看。

这一看,他就觉得,作者应该是个医生。

这小说写的,虽然是个与真实世界无关的武侠故事,但里面偶尔提到的一些细节,说明作者是个拥有丰富医学知识的人。

冯院长跟好友提起这本书,最后道:“我希望这本书能尽快出版,用小说来向民众宣传血吸虫病的预防。近来上海周围也出现了血吸虫病,若不预防,我担心上海郊区会爆发疫情。”

冯院长的朋友道:“我认识出版社的人,今天就让他们去《新小说报》编辑部问一问。”

而此时,上海一些有识之士,对云景的身份愈发好奇。

他们已经将圈子里的人扒拉了一个遍,怎么都想不出云景的身份。

不过云景的来历,肯定不简单。

他们之前还觉得云景乱写,结果呢?实际是云景比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更早地知道外面的消息。

被这些人念叨的桑景云,此时刚跟桑钱氏一起,从县城往家里走。

今天桑钱氏买了十斤猪肉十斤面粉,外加其他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背篓也就有点重。

桑景云已经帮着拿了许多东西,但还是怕桑钱氏累着,走到半路,就说自己累了,让桑钱氏停下歇一歇。

桑钱氏停下脚步,对桑景云道:“阿云,时间还早,你多歇会儿。”

“好。”桑景云笑了笑,放下手上拎着的篮子,在路边的石头上坐下。

这时的路边,会有一些供人歇脚的石头,还会有建在路边的茅房。

那茅房,一般都是附近农民建的,就希望过往行人能在里面上厕所,留下“肥料”。

桑景云坐下后,拿出报纸,顺手翻看起来。

这一翻,她就看到《申报》副刊刊登了自己之前投稿的文章,其他版面还有详细说明江苏疫情的报道。

桑景云仔细看过,有些惊讶

她上辈子查过血吸虫病的资料,但很多都已经记不清。

她只知道,一直到五六十年代,他们国家才开始灭钉螺。

原来更早的时候,钉螺和血吸虫病有关的事情,就已经被人熟知。

但建国时,患有血吸虫病的人依然很多……大约是这时候,全国很多地方都乱,压根没人关注底层百姓的生活的缘故。

不说别的,此时各地货币,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多军阀,都会铸造自己的货币。

上海人平日里主要用银元、银角子和铜元,但其实也有人会用比铜元更小的铜钱,一般看分量算价值。

另外,钞票虽然不被信任,但也有人使用。

“阿云,你怎么这么高兴?”桑钱氏问桑景云。

桑景云道:“奶奶,我之前听一个老乞丐说血吸虫病跟钉螺有关,就把它写到书里了,没想到竟是真的!”

桑景云跟桑钱氏详细说了说这件事。

桑钱氏听完道:“没想到钉螺竟然能让人生病,往后我瞧见,一定把它们弄死。”

桑景云道:“奶奶,你弄死它们可以,但一定要小心,若是不小心染病就糟了。”

如今爆发疫情的地方在江苏,离上海并不远。

而且按照谭峥泓之前说的,上海这边也有得血吸虫病的人。

他们家平日里都用井水还好,那些家里没有井的人家,搞不好就会被传染上疾病。

桑景云这么想的时候,其他人也这么想。

正和洪永祥一起坐船往孤儿院赶的谭峥泓,就道:“洪先生,上海也有身患血吸虫病的人,我觉得应当组织人手,灭杀钉螺。”

“确实应该如此。”洪永祥很赞同。

洪永祥和谭峥泓是在来上海县城的电车上遇到的。

得知洪永祥要找桑景云,谭峥泓就邀请洪永祥跟自己一起坐船。

谭峥泓道:“疫病最容易蔓延的地方,就是棚户区,我想法子买些粮食回来,给他们提供粮食,让他们去灭杀钉螺。”

谭峥泓曾遇到两个患有血吸虫病的小乞丐。

他当时将这两人送去了医馆,从大夫那里得知这是一种疫病,可以传染后,就在农村租了个房子,安置他们。

他打算找一些人,在上海以及周边寻找患病的人,将他们集中起来照料,再组织人手去杀钉螺。

就是这要很多钱。

他家虽然有钱,但出不了这么多,倒是粮食可以出一些。

谭家在南洋有专门种粮食的农场,他父亲还买了两艘大船,平日里,会将他们农场出产的粮食运到广州或者上海出售。

他可以跟自己父亲,讨要一些粮食。

谭峥泓说完这些,忍不住道:

“洪先生云景先生真厉害懂的知识也多你是不知道昨日我遇到有人说他坏话……”

谭峥泓将昨日在寿宴遇到的事情说了说觉得云景先生简直就是自己的指路明灯。

洪永祥见谭峥泓一脸神往哭笑不得。

谭峥泓怕是不知道他嘴里的云景先生就是住在孤儿院旁边给孤儿院捐了钱的桑小姐。

不过他也奇怪桑景云怎么会知道那么多东西。

他们的船到孤儿院的时候刚好桑景云和桑钱氏走到家。

谭峥泓看到桑景云眼睛一亮正琢磨要说点什么他身边的洪永祥率先开口:“桑小姐我有事找你。”

桑景云把手上的篮子给了桑钱氏朝着洪永祥走去:“洪先生是有何事?”

洪永祥指了指不远处:“我们去那边谈?”

两人来到附近洪永祥就道:“桑小姐费中绪拿了个出版合同给我南城书局想出版《双面魔君》。”

桑景云道:“我这书尚未完结就要出版?”

洪永祥道:“排版印刷装订都要时间南城书局打算先开始印刷更何况你如今在《新小说报》上刊登的文章已经够出两册书。”

桑景云一想发现确实如此。

现在一本书往往只有五六万字她发表的内容已经够出三册。

“版税怎么算?”桑景云问。

洪永祥拿出合同给桑景云看。

南城书局出版这本书先给千字两元的定金等书出版后再给百分之十的版税。

这个价格已经非常公道此时很多书千字两元已经可以买断版权往后书籍销售收益跟作者无关。<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