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53. 明镜观世【程】

【本章为师尊视角回忆杀,篇幅为2-3章】

程颐之睁开眼时,第一眼看到的是一枝红梅。

“这是哪家里娃娃?造孽哦,丢在这里不管。”

一对年迈的夫妻相携上前,老妇伸出手,小心翼翼地将襁褓从梅树上取下。

婴儿与她对视,听见她惊呼:“老头……这小娃娃豁我眼缘嘞,带回家吧,不带,他要死在这里的。”

老头伸出手扒开襁褓,看了眼婴儿被冻得通红的双颊,到底是于心不忍,在老伴耳边絮叨:“我么两个能活几岁嘛……不晓得养不养得大。”

老妇看了他一眼,拢了拢襁褓,低声道:“先带回去,总不能叫他冻死在这里。”

于是程颐之被带走了,被带回了一间虽然不大,但收拾得非常干净温馨的小院。

两位老人虽然年迈,但年轻时努力经营,儿女也孝顺,晚年生活算得上顺心,也有闲钱多养一个襁褓孩童。

躺在干燥摇篮中时,程颐之的第一个想法是:“他们会有好报。”

……真奇怪。

他为何生来便懂得那么多呢?

六岁的程颐之坐在学堂中,盯着手下印得齐整的书册,发现上面的每一个字,自己都认得,也包括夫子没教过的。

下学的前一刻钟,程颐之从座位上站起来。

“夫子,家里出事,我要回去。”

他一向听话,没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加上这是村子里,夫子不担心他跑丢,想了想便点头:“行,你且去吧。”

程颐之沉默地收拾东西,不顾别的小孩投来的异样目光,背上行囊便离开了私塾。

一路上,他走得不快不慢,掐着时间,来到了家门前。

东屋传来一阵压抑的哭声,是前些日子前来探亲的二女儿发出的。

程颐之想了想,将行囊扔在地上,跌跌撞撞地跑进院中,跑进两位老人的卧房。

榻上,两位鹤发老人抵足而眠,神情安详,却感受不到呼吸。

他们的二女儿已年过五十,伏在爹娘床边流眼泪,虽然两位老人是自然离世,走得安静,丝毫不痛苦。

但亲人离世,心里总是要痛的。

程颐之恍惚地想,然后跪在地上,学着二姨的样子,肩膀耸动。

二姨知道自己爹娘几年前在山上捡了个被丢掉的男孩,对程颐之还算不错,他聪明懂事,孝顺二老,留在身边解闷也是好的,每次探亲也给他带一份吃食。

见他难过,二姨心中的悲伤散去些许,在心里对两位老人说:“爹娘,你们捡的这个孩子,好极了。”

又悄悄承诺:“我会养大他的,爹娘放心。”

过了很久,程颐之从地上抬起头,脸上却没有泪痕。

二姨没注意这些细节,以为是孩子要面子自己擦了,根本没发现,程颐之连眼角都没红过。

就听男孩低声说:“昨天夜里,院子里停了两只仙鹤。”

二姨愣愣的,听他继续说:“把他们带去了。”

这是,“哀”。

-

这孩子懂事,乖巧,会讲话。

二姨不知第几次在心里重复这几个词。

男孩安静地和他们几个子女一起,操持完两位老人的葬礼,而后留在了屋子里。

二姨找他,说:“跟二姨走,我养你大。”

谁料那小孩看她片刻,摇摇头,拒绝了她的好意,却并未说缘由。

送走二姨后,程颐之站在院子里,闻着院中翻修过的石灰气味,在心里说。

她身上有业障,现在没有,但以后会有。

村里人说他奇怪,姨要养他,他不去,自己在村中生活,居然会做饭,家中留给他的五亩地,他用银钱找人弄,竟还像个样子。

几年后,程颐之十一岁,遇到了灾年。

是旱灾,村中一年颗粒无收,家中存货被吃了个干净,最艰难时,甚至易子而食。

程颐之有五亩地,却只有一个人。

那天,他预料到什么,天不亮就出了村,来到后山坡上。

清光破晓,饿到眼睛发绿的村民们撞开他的院门,在他的房中仔细翻找,将他存下的粮食全都抢走,左看右看,找不到他的身影,口里嘟囔着“肉”“没有”一类的词,一哄而散。

程颐之就这样站在山坡上,木然地看着。

这是,“恶”。

-

灾荒第三年,整个村子死绝了,程颐之早离开了哪个地方,在感应到最后一个村民咽气后,他到窗边枯坐了一夜。

“出来吃饭。”二姨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他离开村子后被二姨听说,找到他,领回了家,说:“家里不缺吃食,不会挨饿,你且住着,过两年也自立门户了。”

二姨早年嫁的是乡绅,儿子有出息,是镇上的教书先生,孙女比程颐之大两岁。

家里不缺吃穿,三年前丈夫死了,儿子也不管她做什么。

程颐之并没有出去。

他撑着窗沿,轻盈地跳了出去,而后沿着早就垒好的石块,翻上了院墙。

二姨以为他在念书没听见,刚准备再喊一声,就听院门处传来吵闹。

“他奶!有人给你家瑶儿提亲啦!”

孙女十五岁,刚及笄,懂事体贴,样貌不错,二姨听到这话没有太意外,端了杯茶打开院门。

“诶呦,恭喜您老夫人啊!您孙女要高嫁啦!”媒人的脸笑成了花。

二姨弯着眼睛把茶递过去,这是规矩。

“哪里高嫁!我的茶咧?啊!还有一家……”另一道尖锐的声音响起。

二姨皱皱眉,两家同一天提亲?

果然,另一个媒婆踏进门槛,见着她便两眼放光,地上手里的喜帖,说:“你家孙女先别急嫁,看看我们家!”

先来的媒婆看她衣裳是麻布的,哼笑道:“我们家可是县令太爷家的大公子!你们是哪家?凭什么先看你们家?”

说着把喜帖递过去。

二姨好说歹说,将二人都送出了院子,关起门来自己看喜帖。

一家是县令家,另一家……是隔壁兰花巷的穷书生。

自己家孙女,何时惹了这么一个人?

二姨越想越不对,叫了自己孙女来盘问,谁料小姑娘支支吾吾,最后竟是跪在她身前,求着不要嫁县令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