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郭任庄前面有一条河,在河的下游围堰,修成大坝,就可以圈住河水,水位抬高,就能开闸放水,让河下游的土地得到灌溉,有了这水库,下游的老百姓都能受益。
这是很有好处的事,所以,上面每年都组织劳动力来修筑水库,还有渠道,有了水渠,可以通过渠道向下游输送大量的水,可以源源不断地帮助下游的庄稼生长,提升产量。
巧得很,郭任庄的上面是岗地,却没有水库,下面是水库,水库的水可以为水库下游的百姓提供方便,这样把郭任庄夹在了中间,要想彻底解决用水难题,必须要修渠道,将远方的水抽上来,通过渠道来输送,才能解决问题。
水渠完工,水库还在建。
在开挖水渠的时候,真是壮观!
晨曦中,整个郭任庄都被动员起来,男女老少齐上阵,奔赴修建水渠的工地。工地上,红旗飘扬,劳动的号子声此起彼伏,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青壮年们是修建水渠的主力军,他们挥舞着铁镐和铁锹,奋力挖掘着坚硬的土地。强壮的小伙子们光着膀子,古铜色的肌肤在阳光下闪耀着汗水的光泽,每一次挥动铁镐,都伴随着沉闷的撞击声,土石飞溅。
他们按照规划好的路线,一镐一锹地开凿出渠道的雏形,遇到较大的石块,就几个人合力用撬棍将其移开。
妇女们也不甘示弱,她们组成运输队,用扁担挑着装满泥土和石块的箩筐,沿着简易的小道穿梭往来。
她们脚步匆匆,却又稳健有力,尽管肩头被压出深深的红印,但没有一个人喊累。
孩子们则在一旁帮忙递工具、捡小石块,小小的身影忙忙碌碌,眼睛里透着认真劲儿。
在挖掘的过程中,不时有经验丰富的老农站在渠边指挥,大声提醒着:“这边要挖深点,那边的坡度再放缓些!”
技术人员拿着测量仪器,仔细地检查着渠道的深度、宽度和坡度,确保工程的精准性。
休息时,大家围坐在一起,喝着大碗茶,讨论着水渠建成后的美好愿景——干涸的土地将得到灌溉,农作物会茁壮成长,丰收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
短暂的休息后,众人又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劳作中,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人们齐心协力,用汗水和智慧在大地上勾勒出希望的脉络。
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一场盛大的集体劳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城里人穿着朴素的工作服,带着专业的测量仪器和一些相对先进的工具,他们眼神中透着认真与专注。
有的拿着图纸,仔细地给大家讲解水库与水渠的规划布局,每一个数据都烂熟于心;有的操作着水准仪等设备,精准地测量着地形高度与坡度,确保工程的准确性,口中不时报出一串串数字,让周围的人据此施工。
乡下人则充分发挥他们对本地土地的熟悉优势。
身强力壮的汉子们抡起大锤,一下下砸向坚硬的石块,将其破碎成合适的大小,以便用于水渠的修建。
妇女们手脚麻利地搬运着小石块和装满泥土的竹筐,穿梭在工地之间,她们的身影矫健而忙碌。
老人们也没闲着,凭借多年的农事经验,在一旁指导年轻人如何夯实泥土,怎样处理一些土质疏松的地段,让水渠的堤岸更加坚固。
知青们朝气蓬勃,充满了干劲。男知青们跟着乡下的劳力们一起挖掘泥土,他们学着如何使用锄头、铁锨,尽管手上磨出了水泡,但依然咬牙坚持,一锨锨地将泥土铲起,倒入推车中。女知青们则帮忙为大家烧水做饭,在临时搭建的伙房里忙碌,把一桶桶热气腾腾的饭菜和茶水送到工地上。休息时,知青们还会为大家表演一些简单的文艺节目,唱歌、朗诵诗歌,为疲惫的劳动者们带来片刻的轻松与欢乐。
工地上,号子声此起彼伏。
“嘿哟嘿哟,加把劲嘞!”“大家齐心,水渠建成!”不同身份的人们喊着同样有力的号子,仿佛心也被这声音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所有人都在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那就是修建起造福一方的水渠与水库,在阳光下,他们的汗水挥洒如雨,滴落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描绘出一幅震撼人心的劳动画卷。
世平着实被感动了,感觉到城里人还不是娇生惯养的,看样子在城里生活也是一种考验,不过,好在城里人旱涝保收,工资到月就来了,不用发愁,吃饭穿衣出行都要票,有票能买到便宜东西。
他就非常羡慕能去到城里,像哥哥那样生活。可是他又放心不下自己的母亲,还有嫂子一家,如果自己走了,他们咋办?
世平估计一时半会不能找到工作,想要先投石问路,先探探哥哥的心思,如果没意见,他就可以去,如果有,就暂时搁浅,也可以调整一下自己的想法。
想到这里,他在疲累了一天后,在昏黄摇曳的油灯下,写了一封信,因为第二天不用上工,他可以去刘寨街邮政所寄信。
信中写道:
“哥:
见字如面。最近家中一切尚好,只是我心里一直有个想法,想跟哥哥念叨念叨。
咱这农村的日子,最近老是修水渠、修水库的,这些活儿不是一般的累,有的人出工不出力,你知道我的,实实在在是出力的,不愿意偷奸耍滑,我总是吃亏,想到不少对我不公平的事,就心如刀扎,我就想换个环境,想来想去,我的心里头老是向往着城里的生活。
我听说城里机会多,有各种各样的新鲜事儿。不想在这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一辈子,从生到死,毫无乐趣可言!
哥,我就寻思着,你在城里待了这么久,人面也广,能不能帮我在城里找个工作呀?
我不怕吃苦,啥活我都愿意干。不管是进工厂做工,还是在啥地方打杂,只要能有个落脚的地儿,能学点东西,我就心满意足了。
我想着,要是能在城里站稳脚跟,将来也能有个好出息,也好帮衬家里。
我知道这事儿可能不太容易,可我真的特别渴望这个机会。
哥,你要是有啥消息,或者需要我做啥准备,就赶紧给我回信。我在这眼巴巴地盼着你的好消息呢。
弟:世平
某年某月某日”
写好信后,世平第二天就将信投进了邮筒。
世平发了信,觉得像是卸下来了一个巨大的包袱,这些天一直感到憋屈,觉得生无可恋,向哥世和写信诉诉苦,心里就好受得多了。他对于哥的回信不回信没有强烈的想法,都顺其自然。
很快,世和就回了信,世平迫不及待地打开回信,快速看完。
世和给他的回信写道:
“世平弟:
展信佳。你的来信我已仔细阅读,知晓你想来城里找工作的想法,哥哥很是理解你对新生活的渴望,但我想跟你好好聊聊。
城里的生活并非如你所想的那般美好。我每日在这城中奔波,虽看似繁华热闹,但实则压力巨大。
工厂里的工作任务繁重,每日早早便要起床赶去上班,一直忙碌到天黑,长时间重复着机械性的劳作,身体疲惫不堪。而且住房紧张,一家人只能挤在狭小昏暗的屋子里,远不如咱农村的小院敞亮自在。
再者,城里的生活成本颇高,粮食、布匹都需凭票购买,稍有不慎便会入不敷出。
不像咱们农村,自己种粮,完成工分,有自己的小菜园可以用来种菜,自给自足,虽不富裕却也安稳。
如今农村也在大力发展,有许多新的农业技术需要年轻人去学习推广,你在农村也大有可为。
你熟悉土地,有着勤劳的双手,只要踏实务农,定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果,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弟,安心留在农村吧,那里才是咱的根,有着无限的潜力与希望。
哥世和
某年某月某日”
读完回信,世平的心拔凉拔凉的,感觉到老天真会捉弄人,两人的命运咋这么不同。
世和在城里,风吹不着,太阳晒不着,雨淋不到,到月都有工资,非常惬意。
再看看自己,深陷泥潭,一刻也不想呆,因为不断派工,年年变着花样让人出力,自己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