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莉可以看见,这店里的一楼十分宽敞。
估算至少比自家的铺面宽敞十几倍,货品种类是大而全。
里面可以供客人亲自挑选东西,也有专卖烟酒的柜台,摆了一整个橱窗的各色酒水。
这会儿,正有员工,把镶嵌在玻璃窗外的防护木板拆下来。
她摇摇头,继续跟着纳什先生往奥本斯街赶去。
目前克拉克街从南到北一共有七八十栋房屋,总长大约二三百米。
里面一共住着二百多户人家,人口大约五百到八百左右。
克拉克街内部有地下酒馆,裁缝店,也有二手家具店,还有小咖啡馆,面包房。
杂货店有三家。
克拉克街的南出头通往裘德路,街口开着皮耶罗杂货店。
克拉克街中间,开着她家小小的纳什杂货店。
街北边的出口通往多罗斯街,还有一家洛比特杂货店。
他们三家店,经营的模式都不同。
眼前这个皮耶罗杂货店是规模最大的。
经营者皮耶罗和投资者合作,二人分红。
背后的投资者买下了这栋房子,但是不管经营。
店铺的装修,运营一直是皮耶罗先生在做,雇佣五六个店员。
皮耶罗先生本人也不住店。
他家住在靠近苏活区的五居室公寓,属于标准的中产阶级。
每天六点,皮耶罗会准时到店上班,每天晚上七点,又会准时下班。
皮耶罗背后拥有投资人,他这里的货铺的豪横。
从来都是各种批发商主动上门送来的。
至于克拉克街北出口街角的洛比特杂货铺,则是丽莎一直以来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洛比特杂货铺,情况比纳什家的杂货店好一些。
房子高一层,店铺宽一倍。
三楼住人,二楼做仓库厨房。
一楼是店面,雇了一个员工。
洛比特的妻子还会做一点简单的面包售卖。
像皮耶罗杂货店生意好,丽莎一点也不恨,她心服口服。
毕竟人家档次不一样,光是烟酒,摆的全是她搞不到的好货。
可这个洛比特杂货店,与纳什杂货店一样,都从奥本斯街进货。
那洛比特先生,自打丽莎病了,便三天两头的遣店员往纳什杂货店来打听。
还说什么,要是纳什杂货店办不下去了,就把店里的旧货兑给他卖。
反正近来生意也不好,让丽莎一个老太婆,就别操这份心了。
这才把丽莎气的不像样,她扒着窗户把人骂了一顿,才没来了。
所以她宁愿把店交给家里人乱打理一通,也不要关一天门,让人家笑话。
一路上,黛莉不露痕迹的向纳什先生打听这两家店的客源。
自家的店,每个月的利润在八到三英镑之间。
说明基本的客源还是有几十上百人的。
这些人,都是街坊邻居,或着家对面地下酒馆的客人。
他们懒得去巷子口,就会来这里买东西。
还有一些散客,是抄近道去裘德路或者多罗斯街经过门口的路人。
而洛比特杂货店,占据了克拉克街的北出口,临近着多罗斯街。
多罗斯街充满生活气息,有几十上百家廉价面包房,咖啡店,小酒馆,小餐厅,糖果店,也有两家小杂货店,以及流动小摊贩。
因为食品廉价,每天都有上千的工人在多罗斯街吃东西。
洛比特杂货店的客源,大多数也是这些流动人群。
而位于南出口的皮耶罗杂货店,客源则不是这些散客。
裘德路是一条能够容纳四辆马车并行的大道路,黛莉与祖父正在这条街上慢慢走着。
她四处打量,才算是真正的见识到了维多利亚风格。
主街道上,都是褐色石头砌起来的联排房屋,样子规整,质感厚重,雕饰细节古典,又大多显得太过陈旧。
道路上经过烤漆马车,货车,还有人力拉的车,甚至还有人骑着独轮车。
无论是路边的工人,还是车里坐的老爷,无一人不是穿着西服三件套,头戴毡帽的。
穷女人穿着普通裙装方便干活,没有太惹眼的鸡屁股裙撑。
手头稍微有点宽裕的妇人,就穿有臀垫裙撑的巴斯尔裙。
裘德路街道两边的联排房子里面,大多数是小型加工厂。
例如纽扣厂,衬衫厂,别针厂,帽针厂。
当然,这里还有慈善学校,诊所,旅店,两间中型饭店,警亭,棺材铺,二手瓷器店,煤炭店。
其他与裘德路连接的小巷子里,也有几家杂货店,不过都很小,规模跟纳什家一样。
根据原身的记忆,这皮耶罗杂货店,常年给裘德路上的两家旅店,两家中型饭店提供烟酒茶。
又给附近工厂提供白纸和笔墨,等等一切办公用品。
高价商品生意固定,平时散客也多,这杂货店可以说是生意蒸蒸日上,傲视这片街区。
奥利维娅思索了一下。
就自家店铺目前的情况,跟这临近的大店比较。
在客源,商品种类,商品价格上,完全没有任何竞争力。
大店的客流量大,进货量也大,进货量大,经销商给的底价就越便宜。
而客流量有限的小店,进货量小,批发的底价高,能赚的利润就越微薄。
要是大店稍微打打价格战,小店就能死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