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51. 第 51 章

在财政改革方案艰难获批后,孟令琛与改革派众人并未有丝毫懈怠,他们深知,这仅仅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前方还有诸多艰难险阻等待着他们。

人事任免这一关键环节,犹如一座巍峨高山横亘在眼前,亟待他们翻越。

孟令琛、秦易珩与林羽日夜聚在王府书房,书房内灯火通明,彻夜未熄。

墙壁上悬挂着大幅的朝廷官员架构图,图上密密麻麻地标记着各种符号和批注。

三人围坐在桌前,桌上堆满了各地官员的资料,孟令琛手指在资料间游走,神色凝重,缓缓说道:“如今陛下欲提拔孙文远为吏部侍郎,此人是守旧派的中流砥柱,一旦让他得逞,我们在人事任免上便会处处受限,之前的心血恐将付诸东流。”

秦易珩剑眉紧蹙,拳头不自觉地握紧,沉声道:“绝不能让孙文远踏入吏部半步!孟大人,你可有良策?”

林羽轻抚胡须,目光深邃,沉思片刻后开口:“欲阻此事,必先找到孙文远的致命弱点,方能一击即中。这些日子,我已暗中派人四处查探,倒是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说着,他从衣袖中掏出一封密信,递给孟令琛。

孟令琛接过信,展开细细阅读,脸上渐渐浮现出一抹若有所思的神情。

信中详细记载了孙文远曾在一次地方赈灾中,与当地官员勾结,贪污赈灾款项的罪行。

虽时隔多年,但证据确凿,若能将此事揭露,孙文远必定身败名裂。

孟令琛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将信重重拍在桌上,说道:“有此把柄在手,不愁孙文远不就范。明日早朝,我便在朝堂之上揭露此事,让陛下收回成命。”

第二日,天色微明,京城的街道还笼罩在一层淡淡的晨雾之中,孟令琛便已身着朝服,神色冷峻地朝着皇宫走去。

早朝之上,气氛一如既往地压抑。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威严,扫视着下方的群臣。

孟令琛深吸一口气,稳步出列,拱手行礼,声音洪亮:“陛下,臣有要事启奏。近日臣听闻一些关于吏部侍郎候选人孙文远的传闻,事关重大,不得不向陛下禀明。”

皇帝闻言,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不悦,沉声道:“孟爱卿,有话但说无妨。”

孟令琛从怀中掏出那封密信,高举过头顶,朗声道:“陛下,据臣调查,孙文远在多年前的地方赈灾中,与当地官员狼狈为奸,贪污巨额赈灾款项,致使众多受灾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封密信便是铁证,还望陛下明察!”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群臣们交头接耳,纷纷露出震惊之色。

守旧派的大臣们脸色骤变,孙文远更是惊恐万分,双腿发软,差点瘫倒在地。

皇帝脸色阴沉如水,他接过密信,仔细查看,越看脸色越难看。

看完后,他将密信狠狠摔在地上,怒声喝道:“孙文远,此事可属实?”

孙文远吓得连忙跪地,磕头如捣蒜,哭喊道:“陛下饶命啊!臣一时糊涂,犯下大错,还望陛下开恩!”

皇帝怒目圆睁,手指颤抖地指着孙文远:“你身为朝廷官员,不思为民谋福祉,竟做出如此丧心病狂之事,实在是罪无可恕!来人,将孙文远打入大牢,听候发落!”

就这样,孙文远被成功扳倒,皇帝提拔守旧派官员进入吏部的计划也随之破产。

然而,孟令琛和改革派众人并未因此而放松警惕,他们深知,皇帝必定不会善罢甘休,后续还会有更激烈的交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孟令琛和林羽等人日夜钻研朝廷的人事制度,精心制定详细的人事任免计划。

他们仔细分析朝中每一位官员的立场、背景和能力,寻找合适的时机,将支持改革的官员安插到重要职位上。

一日,孟令琛在书房中审阅各地官员的举荐名单,突然眉头一皱,陷入了沉思。

秦易珩恰好来访,见他神色异样,不禁问道:“孟大人,可是遇到了什么难题?”

孟令琛抬起头,指着名单上的一个名字,说道:“殿下,你看此人,名叫李逸风,是地方上的一名七品知县。据举荐信所言,他为官清廉,颇有政绩,且对改革理念十分认同。我有意将他提拔到京城任职,充实我们的力量,但又担心他是否真如信中所说那般可靠。”

秦易珩接过名单,看了看李逸风的资料,沉思片刻后说道:“孟大人,不妨派人去暗中调查一番。若此人真有大才,且真心支持改革,我们自当重用;若有虚假,也绝不能让他混入我们的阵营。”

孟令琛微微点头,深以为然:“殿下所言极是。此事我会立刻安排人手去办。”

几日后,前去调查李逸风的人回来了,带来了令人满意的消息。

李逸风确实如举荐信中所说,是一位难得的清廉官员,且对改革充满热情,在当地推行了一系列利民举措,深受百姓爱戴。

孟令琛得知后,心中大喜,立刻着手安排李逸风的调职事宜。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却传来了一个意外的消息。

皇帝不知从何处得知了李逸风的事情,竟抢先一步下旨,将李逸风调到了一个偏远的小地方任职,意图将他调离京城,远离改革派的视线。

孟令琛得知此事后,心中暗自恼怒,但他并未慌乱,而是冷静地分析局势。

他深知,皇帝此举是在故意与他们作对,想要打乱他们的人事布局。

若不能妥善应对,不仅李逸风无法为改革派所用,还可能会让其他支持改革的官员心生畏惧。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孟令琛决定亲自去面见皇帝,为李逸风争取留在京城的机会。

他换上一身庄重的官服,整理好衣冠,迈着沉稳的步伐朝着皇宫走去。

来到御书房前,孟令琛恭敬地向守卫通报求见。

不多时,便得到了皇帝的召见。

孟令琛走进御书房,跪地行礼:“陛下,臣孟令琛求见。”

皇帝坐在书桌后,神色冷漠地看着他:“孟爱卿,你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孟令琛抬起头,神色诚恳地说道:“陛下,臣听闻陛下将李逸风调到了偏远之地任职。李逸风乃难得的人才,在地方上政绩斐然,且对改革理念十分认同。臣以为,若能将他留在京城,委以重任,必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皇帝冷哼一声,不屑地说道:“孟爱卿,你这是在质疑朕的决策吗?李逸风不过是一个小小知县,朕自有安排,岂容你在此指手画脚?”

孟令琛心中一紧,但仍不卑不亢地说道:“陛下,臣绝无此意。臣只是从国家大局出发,为了改革的顺利推行着想。如今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急需像李逸风这样的人才。若因调职之事让天下有才之士寒心,恐怕会对改革产生不利影响。还望陛下三思。”

皇帝脸色阴沉,沉默不语。

孟令琛知道,皇帝正在权衡利弊,心中暗自祈祷皇帝能够改变主意。

许久,皇帝终于开口:“孟爱卿,你的话虽有几分道理,但朕也不能轻易更改旨意。这样吧,若李逸风能在三个月内,将新任职地治理得井井有条,朕便考虑将他调回京城。”

孟令琛心中暗喜,连忙磕头谢恩:“陛下圣明!臣相信李逸风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

从皇宫出来后,孟令琛立刻派人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李逸风,并嘱咐他务必在三个月内做出成绩。

李逸风收到消息后,深感责任重大,他日夜操劳,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任职地的治理工作中。

在这三个月里,孟令琛时刻关注着李逸风的动向,与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李逸风也不负众望,在当地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原本贫困落后的地方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

百姓们安居乐业,对李逸风感恩戴德。

三个月后,李逸风如期向朝廷递交了治理成果报告。

孟令琛第一时间将报告呈递给皇帝,并详细汇报了李逸风在当地的工作情况。

皇帝看完报告后,心中暗自惊叹,不得不承认李逸风确实是个人才。

最终,皇帝同意将李逸风调回京城,任命他为吏部员外郎。

李逸风的成功调入,为改革派在吏部安插了一颗重要的棋子,使得改革派在人事任免上逐渐占据了主动。

随着改革派在人事任免上的不断布局,朝廷的局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支持改革的官员越来越多,守旧派的势力则逐渐被削弱。

然而,皇帝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他开始暗中拉拢一些中立官员,试图重新组建自己的势力,与改革派抗衡。

一日,秦云乔神色匆忙地来到王府,找到孟令琛和秦易珩。

她脸色凝重,焦急地说道:“五哥,孟大人,我在后宫听闻,陛下近日频繁与几位中立官员密会,似乎在谋划着什么。”

孟令琛和秦易珩闻言,脸色顿时变得十分凝重。

孟令琛沉思片刻后说道:“看来陛下是不甘心失败,想要卷土重来。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打破陛下的阴谋。”

秦易珩点头表示赞同:“孟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