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12. 七夕·红线情缘(一)

是一个星河璀璨的七夕夜,和现在的荔湾相比,灯火更稠密,人声更鼎沸,空气里都弥漫着糖水和蒸点的甜香。那时的“半闲居”还挂着“陈记茶楼”的金字招牌,是整条街上最热闹所在。

七夕这天,茶楼里忙得脚不沾地,却处处洋溢着喜悦。一个雪白干净的圆孩子,穿着阿嬷新做的夏布小褂,像只欢快的小雀,在弥漫着面粉和花生油香气的后厨与厅堂间穿梭。

阿嬷和母亲、姑姐们会在天井里早早支起长案,为晚上的“拜七姐”准备各色巧物。母亲低头飞针走线,绣出鸳鸯或莲花的帕子;姑姐们巧手翻飞,用珠片和丝线做出栩栩如生的花朵;而阿嬷,总能捏出最讨人喜欢的面塑,胖鲤鱼、小福娃,个个憨态可掬。他凑在一旁,看得入迷。阿嬷会笑着用沾着面粉的手指,轻轻刮一下他的鼻尖:“男孩子家,在这阻手阻脚,出去玩!”语气里却全是藏不住的疼爱。

父亲呀,身姿挺拔,笑声爽朗,是茶楼里说一不二的年轻东主。到了夜晚,他提前打烊,然后一把将孩子高高举起,架在自己宽阔的肩头,带着全家融入街上摩肩接踵的人流。

他的视野一下子变得极高极远,满眼是流光溢彩的各式花灯,鼻尖嗅过的是缕缕香火气、糖画甜味和女孩子发间的茉莉花香。父亲会指着墨蓝天幕上最亮的那几颗星,用他那被好茶润泽过的醇厚嗓音,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看到没?他们每年就靠今晚这座鹊桥见一面了,”父亲的声音带着笑,混着周遭的喧嚣,稳稳地落进他耳中,“所以要珍惜眼前人,知不知道啊,傻小子?”

他似懂非懂地点头,眼睛却只顾着追逐远处舞动的龙灯和近处小摊上晶莹的糖人。

阿嬷在这时,用她苍老而温和的嗓音,低低地哼起那首古老的童谣。

调子婉转悠长,像月光下静静流淌的溪水。她一边哼,一边会变戏法似的拿出一根用红绳编好的手链,中间系着一枚小小的、被摩挲得光润的平安锁,小心翼翼地系在他的腕上,嘴里念着吉祥的话:“保佑我们深仔快高长大,聪明伶俐,平安喜乐…”

那根红绳,粗糙而结实,浸透了阿嬷手心的温度、夏夜湿润的空气,还有茶楼里无处不在的、令人安心的食物香气。

声音渐渐远去了,陈屿深揉了揉额角,慢吞吞地起床了,他看向日历,今天,是七夕啊。

农历七月初七

岭南的七月,暑气未消,空气里饱含着白日阳光炙烤后残留的温热,又糅合了珠江水域升腾起的湿润水汽,黏稠地包裹着荔湾老城的每一寸肌理。

然而,这日的闷热却与往常不同,仿佛被一种无形的、甜丝丝的期待发酵着,酝酿着夜幕降临后的喧腾。

“半闲居”内,午市刚过,一种不同于往常的、带着细碎兴奋的忙碌弥漫开来。

阿炳师傅指挥着徒弟,不仅准备着晚市的点心,更精心制作着一盘盘用于祭拜的巧果——用油酥面团捏出各式小巧玲珑的花鸟鱼虫、祥云瑞兽,下锅炸得金黄酥脆,香气扑鼻。

芳姨和几个老姐妹早早来了,占据了靠窗的一张大桌,面前堆满了彩色的丝线、亮片、细小的珍珠和素色的绸缎底布,手指翻飞间,一朵朵娇艳的丝线牡丹、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彩雀便在布面上渐次绽放、振翅欲飞。

“阿陶啊,快来看看芳姨这只凤凰,是不是活生生会飞似的?”

芳姨举起手中已完成大半的“七娘盘”中心作品,不无得意地向正在帮忙擦拭柜台林温陶炫耀。那凤凰用金线银线绣成,羽翼丰满,眼神灵动,确实巧夺天工。

林温陶放下笔,凑近细看,由衷赞叹:“真漂亮!芳姨您的手太巧了!”

“嗐,老手艺咯,年轻姑娘好多想学呢嘀。”芳姨嘴上谦虚,眼角的笑纹却深了几分,“今晚摆七娘,我们这盘肯定是最气派的!”

“我们那时候,把自己最好的手艺摆在桌上,供大家看,谁家去的人多,说明这家的姑娘就越讨人喜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