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老伯介绍,近日店内陆陆续续接待了不少前来尝鲜的顾客,晏云昭的手艺获得一致好评。
“晏老板,来碗面!”
不多时,晏云昭便端着一碗腾腾冒着热气的葱花面摆上了桌。
这面粗细均匀,却比寻常面条拉得细些,更能让碗底汤料尽数入味。这汤料也不一般,晏云昭特地采用山腰树荫下的菌类,撒上枸杞红枣煲高汤,汤汁浓郁鲜香,捞进一撮面,再撒上葱花鸡精盐,馋得满店食客齐齐咽了口水。
如果你觉得翠良野味只有面做得好,那便错了。
楼宿采蘑菇之余,还从小店旁的溪边钓了无数鱼虾。晏云昭拣个大肉肥的挑了虾线,细刀掐头开背,先将姜片蒜片放入油锅中小火翻炸,使油入味,再倒入大虾开火爆炒,依次少许洒入老抽、生抽、料酒、盐和白糖,最后盖上锅盖撒上葱花,焖上些时辰,一道油焖大虾完美收汁。
这道油焖大虾上桌,众食客又是齐齐贪婪地吸食着空气中的油香,不顾热气烫手就大快朵颐起来。
晏云昭看着众人吃得满意,心里也畅快,还及时收集了食客们的评价。虽获得的答案是清一色的好评,她却觉得食谱还需不断更新,比如下次做肉类,可以将肉块先腌上一腌。
汤汁臊子面、油泼面、红烧小排、玉米排骨汤、毛血旺、干锅菜花、铁板烧、炝锅鱼……晏云昭加紧仿制了料酒生抽酱油等调味,因此一道道家常菜在她手中,做出了与众不同的美味。
她还特地在小店旁立了一块招牌,上面题:野生食材,秘制做法。
每位食客不屑的进来,亮着星星眼出去。短短几天,“翠良山里有个绝顶美味的食肆,食肆里面有个绝顶好看的老板和店小二 ” 一事便在梨溪镇轰轰烈烈传开了,连梨溪镇到小店这条荒山也被走出了一条路。
一半食客想要尝尝这荒山的小破店能有多好吃,而另一半食客,便是红着脸来看“绝顶好看的老板和店小二”。
生意虽好了,闹事的食客也不少。
“要我说啊,这食肆还得文化人来开!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山野村姑,能做出什么好菜出来?”自称许文人的食客一进门便大放厥词。
晏云昭也不恼,脸上依旧挂着浅笑,盈盈道:“这位客官说,食肆要文化人开,我倒是奇了,难道状元做的饭就比常人要香?”
许文人不屑地哼了一声:“反正不是你这等大字不识一个的村妇该干的。整日抛头露面做生意,像什么话?小心嫁不出去。”
“谁说女子便不能从商?厨艺不必比试,怕你脏了我的厨房。既然你自称文人,又说我大字不识一个,那我们来比试比试,你出前两句,我对下两句,如何?”晏云昭轻笑一声。
她好说歹说也活了三百年,这种自视甚高又胸无点墨的人,不必放在眼里。
“晏老板,此人出言不敬,满是挑衅,定给要他好看!”众食客纷纷起哄,力挺晏云昭。
“你听好:碧水连天芦苇荡,我划小舟从此过。”许文人扬着头,一展羽扇,仿佛自己已在芦苇荡边漫步。
就在?她觉得自己甚至高估了对手实力。
晏云昭沉吟片刻,道: “一声欸乃江天阔,万古苍茫入棹歌。”
“好!好诗啊!简直妙极!”
“韵律颇和,既保留了上两句的意境,气势又雄浑了无数。晏老板,真是让在下刮目相看。”一位书生打扮的青衣公子起身,向晏云昭作揖道。
此话一出,不少云里雾里的食客也明白了这两句高在哪,纷纷附和赞叹。
许文人见形势不如他所料,恼羞成怒地破口大骂:“你们这些白丁!根本不懂什么叫好诗。她对的那是什么玩意?我劝你这臭娘们还是不要开店了……”
许文人的声音突然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声巨响。
众人不明所以,定睛一看,竟是那个平日里文弱不堪的俊美店小二。
再一看,许文人已经被他一掌拍上了墙,此时正哎呦哎呦地狼狈站起身。
众人吓了一跳,只见楼宿面含春风,拂了拂衣袖:“抱歉,有些没收住力。”
晏云昭站在原地目瞪口呆:身体孱弱、性子柔和??
从此,翠良野味的传闻又多了一条:这小店绝顶好看的老板和店小二,还一文一武,并不是好惹的。
……
之后一连几天,晏云昭和楼宿从早忙到晚,眼看着食客竟越来越多,一致觉得小店需要多添人手。
二人费了一番波折,找到了号称西巷的集市。
这里有不少人拖家带口席地而坐,只为求一份活计。或许是给官宦人家当奴隶,或许是给乡绅种地牵牛。
晏云昭转了一圈:这不就是人力资源市场嘛!
她相中一个端正的姑娘,看着像手脚利索的,询问道:“你可会做些打扫、切菜之类的活?”
谁知,那姑娘竟是给人翻了一个白眼:“这谁不会?”
看来此人心性不佳。她找人,排在前头的要求便是人品尚可,否则请个坏心眼多的回去,可不就是一颗老鼠药坏了一锅粥。
她无奈摇了摇头,起身准备离开,一个小伙子叫住了她。
“老板,我怎么样?我什么活都能干,切菜扫地那更是麻利。”
晏云昭见他壮实伶俐,问道:“一个月多少文?”
“算上我小妹、小弟一共七口人,一个月给两万文就可以!”
两万文!听到这个数字,晏云昭倒吸一口凉气,她每天和楼宿下山卖蘑菇、上山开小店这么多时日,都没有赚足两万文。
她又摇了摇头。接下来,她和楼宿问遍了整条巷子,被雇佣开价惊了又惊,最后无功而返。
小店才刚起步便出乎意料的火爆,之后她要是推出了新菜品……晏云昭不敢往下想,她急需一个HR。
小小食肆的运作完全无法负担得起雇佣店小二,那么她还能从哪里找人呢?晏云昭冥思苦想了数日,终于,她的烦恼有了转机。
一个云淡风轻的普通日子,晏云昭正扛着一麻袋土豆下地播种。
翠良山多雨,终日阴雨连绵,等了数日,此时气候干爽,总算适合耕种。她连忙打烊小店,提着买来数日已尽数生芽的土豆块下了地。
作为资深土豆控,她深知其美味。炸薯条、薯饼、酸辣土豆泥拌粉,番茄土豆焖大骨、土豆烧鸡……一言蔽之,无土豆不欢。
翠良山黑土广布,一锄头下去翻出来不少蚯蚓,土壤潮湿,透气性好,甚至不用开荒养土就可以直接耕种。
于是晏云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