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肆的后厨近来总是飘着一股异于往常的甜香,还夹杂着些微焦酥的油香。源头便是胡蜜娘和她正在专注制作的新点心。
只见胡蜜娘正将用新鲜奶浆揉好的面团在掌心搓弄,那面团被捏制成一圈向上跳跃、状似火焰的盏托,边缘薄而中凹。
姜糖越看越觉得眼熟,这模样,这构造,不就是唐朝豪华版的蛋挞托子!
“蜜娘姐姐,你这手艺真是绝了!”姜糖忍不住赞叹,“手搓蛋挞!光这皮子就够瞧的了!”
“胡说什么。”胡蜜娘闻言又好气又好笑,飞了她一个带着笑意的眼风,手下动作不停,“这叫火焰盏口搥。”
胡蜜娘解释道,油搥是唐朝上元节的传统特色点心,等她的火焰盏口搥做成了,就会是岁时食肆的上元节招牌菜。
这名字听着就带着几分胡风与火气,姜糖好奇地凑在灶台边虔诚观摩。
只见胡蜜娘取来早已备好的两种内馅,一甜一咸,小心地填入那“火焰盏托”之中。
甜的是蜂蜜枣泥馅,选用上好的金丝蜜枣,去核碾泥,只调入少量土蜂蜜,保留了枣子本身的馥郁果香。
咸的则是乳酪羊肉末馅,取嫩滑的羊里脊细细剁成末,与捣碎的醇厚乳酪、少许胡椒一同搅拌,闻着便觉香气扑鼻。
姜糖正以为接下来该送入胡炉烘烤,却见胡蜜娘转身将油锅烧得滚热。
她这才恍然大悟。这看着像蛋挞的点心,竟要使油炸糕的功夫。
只见胡蜜娘用银箸夹起生坯,沿着锅边轻轻滑入热油之中。
“刺啦”一声轻响,白色的面坯在清澈的胡麻油里瞬间被无数细密的金黄气泡包裹,欢快地翻滚、膨胀。
面皮在高温下急速定型,表面炸出深浅不一、酥脆诱人的焦黄色泽。
那些刻意捏制的褶皱处,因热力作用形成了格外蓬松酥脆的泡泡,煞是好看。
待得炸至金黄,捞出沥油,稍晾片刻,胡蜜娘便夹了一个吹吹凉,递到姜糖嘴边:“尝尝看,小心烫。”
姜糖早就被那香气勾得食指大动,小心翼翼地咬下一口。
“咔嚓”外层是极致的酥脆,带着奶香与油香,内里却因快速油炸而保留了近乎软糯的层次。
先尝到的是蜂蜜枣泥馅,蜂蜜的清甜恰到好处地引出了枣泥醇厚的芳香,甜美宜人,丝毫不觉甜腻。
再尝那乳酪羊肉末馅,则是另一番天地,浓郁的奶香与羊肉鲜美的汁水瞬间在口中爆开,让人回味无穷。
“唔!太好吃了!”姜糖眼睛都亮了,一边被烫得直呵气,一边含混不清地开始她的彩虹屁轰炸。
“蜜娘!你这手艺真是天上地下独一份!你这哪里是做点心,分明是在变法术。我看王母娘娘的蟠桃宴上,也没有这等美味!”
她绞尽脑汁,把能想到的赞美之词一股脑地往外倒,直把胡蜜娘夸得那双向来灵动的美眸都弯成了月牙儿。
“就你丫头嘴甜!”胡蜜娘嗔怪地又夹了一个塞到她手里,“好吃就多吃些,堵上你的嘴!”
姜糖接过,嘿嘿一笑,心满意足地继续享用这意外得来的美味,只觉得这穿越的日子,因着这些可爱的人与层出不穷的美食,真是越过越有滋味了。
骚扰过胡蜜娘,吃完了火焰盏口搥,姜糖回到大堂,又觉得最近有点想李渔了。
老爷子虽然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一张嘴能从《烧尾宴食单》点评到《山家清供》,但他有个顶好的优点:从不打谜语。表达欲旺盛到恨不得把世间所有谜底都摊开来,唯恐你瞧不明白。
平日里,只要李渔得了闲,便会摇着折扇,把姜糖叫到跟前,将那些奶奶没讲过的传统、岁时节日的典故、神鬼精怪的轶闻,掰开揉碎了讲给她听。
无论繁缛与否,他都能说得妙趣横生。一个乐于倾囊相授,一个虚心好学不倦,这一老一少之间,便渐渐生出些半师半友的情谊。
时间长了,李渔竟然把自己的《闲情偶寄》手稿也拿出来让姜糖校对誊抄,美其名曰“练字识理两不误”。姜糖自是受宠若惊,校对得格外认真。
然而,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有一次姜糖读得入神,完全忘了自己只是在校对,竟不慎改了批注。
这下捅了马蜂窝了,李渔气得罚姜糖抄书。
姜糖忽然想起来,就是从那天后自己就没见到李渔了。
“李渔呢?怎么最近都没见到老爷子了?”
姜糖翻开新的一页宣纸,甩了甩酸麻的手,一边继续奋笔疾书一边说。
“这得问你呀,”瑶掌柜正在柜台后拨弄算盘,闻言抬起头,表情十分无辜自然:“噢,我没说过吗?李渔是你的人呀。”
姜糖转过身,看起来震惊极了。
瑶掌柜笑眯眯的,仿佛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他兼职司历一脉的春官已久,不过嘛,得是他天上的本职不忙的时候,才能下来帮衬。”
天……上的本职?
啊——怪不得,回想起种种,姜糖恍然大悟。
怪不得李渔明明看起来是个纯粹古人,却博古通今,谈及历代典故时信手拈来,点评古今人物时犀利透彻,上下五千年的事全都知晓。
原来,是位游历过人间已回归天位,又爱凑热闹喜欢兼职打杂的文曲星?
“什么?那他竟然罚上司抄书。”姜糖悲愤交加,笔下抄得更快了,“倒反天罡,倒反天罡!”
瑶掌柜忍俊不禁,摇了摇头,继续拨她的算盘去了。
等到姜糖抄完了罚,上元节已经临近了。
在唐朝,正月十五日上元节,是燃灯的节日。《唐会要》卷四九《燃灯》记载,天宝三年(即公元744)年规定“每载依旧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开坊市燃灯,永为常式。”
“天宝三年啊,传奇的年号。”姜糖一边擦着食肆的桌子,一边喃喃自语。
很可惜,如今是天宝十五载。如果她来到的是744年的长安,看到的绝对是一派万国来朝、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
在天宝初期,经过开元年间近三十年的治理,唐朝的人口户数达到了顶峰,国力达到了最高点。
文化繁荣,仓库充实,物价稳定,长安、洛阳等大城市繁华无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国际化的都市。
天宝三年,成为了大唐盛世的顶峰,一场盛大宴会最高潮的时刻,宾客尽欢,灯火璀璨。
李白和杜甫在这一年于洛阳相遇并结下深厚友谊。
同年,安禄山同时兼任平卢、范阳节度使,手握重兵。
同年,唐玄宗正式将杨玉环纳入宫中。
姜糖托着腮,坐在食肆的门槛上,望着窗外(虽然此刻并无景色)唉声叹气。
“哎……‘每载依旧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开坊市燃灯,永为常式’……天宝三年的上元节啊,那该是什么样子?一定是巅峰了吧?可惜,看不到了。”她小声嘟囔着,手指在地上无意识地画着灯笼的图案。
李渔刚回到食肆,风尘仆仆,手里还提着许多不知从哪带回来的物什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