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80. 出发俊霖

俊霖,是西南的一个小县,然慈阳镇居于东南,二者之间可谓是相距甚远,比慈阳镇距京城还要远上几分。

想来当初萧骕回京复命,都花费了一月之余,这下不仅要往西南跑,还得学得一门手艺,想来更是要耗不少时间。

余静昭本可回绝这趟差事,但又想到皇商之事着实难求,倘若谭记当真成了皇商,必能名声大噪,造福的不仅是她全家老小,更能带动整个稻杏村!

不过当下,她倒是要身先士卒,做个开山之人。

此趟远门,叫谭笑很是忧心,她想着,好不容易才得以回到家中和女儿一聚,结果她又得离家去,还要跋山涉水去那般偏僻之隅,实在让她放不下心。

“你此行一去,怕没个一年半载是回不来的,叫为娘如何安心?”谭笑一边给余静昭清点着随行物件,一边耐不住性子地嘟囔起来。

余静昭当然清楚她阿娘心中所忧,但她又不得不承认,若此行办妥了,将会给他们一众带来说不清的好处,因此纵使她心中万般不舍,还得强忍热泪,轻轻拍了拍她阿娘的后背。

不过好在,她此次远行,并非一人。

依余丰年的意思,他很是看好萧骕陪同在侧——一来他是男子,行事方便,二来他行军多年,对跋涉之事更为熟络。

的确,权衡之下,萧骕是不二之选。

当然,身为亲爹,余丰年也很想跟着她前去俊霖,但怎奈身子属实承受不住这一路颠簸,只好让位给年轻力壮之人。

“干粮、换洗衣物、钱两我们都给你们备好了,路上切要注意安全。”谭笑来来回回给余静昭的行李塞了不少杂物,生怕她在这路上吃了苦头,给她送行之时更是面露难色。

但余静昭去意已决,容不得她半分怜悯之心,于是,她只好避开谭笑的视线,直接对余丰年说道:“阿爹,我不在的这段时日里,就麻烦您照顾好外翁外婆还有我阿娘了。”

“自然。”余丰年默默将手搭在了谭笑的肩头,期许能给她些安慰,“阿昭,一路顺风。”

余静昭抿起双唇欲言又止,最终还是选择用力点了点脑袋。

随后,她回过身去,佯装轻描淡写地看向远方,再对身旁的萧骕说了句“走吧”。

萧骕也是个明眼人,当即就瞧出了她眼中私藏的不舍,但分别总是难免,他一言不发,依着余静昭的意思,助她上马。

萧骕腕力沉稳,轻轻一托,余静昭便以细步轻移,手握马鞍,足蹬马镫,身子微倾,随着他的扶持,徐徐登上马背。

而后,萧骕也纵身跃马而上,双手持缰,同前来送行的众人道了别。

接着,他紧握缰绳,余静昭跨坐其前,双手抓牢前鞍,马蹄声渐起,他们一同在田野小径上前行,身影渐行渐远,直至融入那片翠绿的稻田与远处的山峦之中,只留下尘土轻扬的痕迹。

二十余年,这是她首次离开慈阳镇,还要跑去那般遥远之地,心中的恐惧随着春风拂面,油然而生。

可她没有回头路,纵使前方再多艰险,她既已决心踏上旅途,就要做好风雨兼程的打算。

当余静昭的眸子还凝在前方晃动的风景时,身后的萧骕偷偷用余光瞥了她一眼,随后启齿:“别怕,赶路之事我熟,我们不会有事的。”

“嗯。”余静昭淡淡应了一声。

这是余静昭第一回全心信他,可萧骕也不知是是喜是忧,只好闷头策马扬鞭,继续他们二人的征程。

一路上,渴了,那便行至溪边,拿起竹筒就往溪中取出一壶;饿了,那就席地而坐,从干粮袋里掏出几块薄饼,就着泉水一并饮下;乏了,就索性找块空地搭好帐篷,再伴着一锅野菜汤的鲜味,缓缓进入梦乡。

从慈阳镇到俊霖县,路程耗费两人一月时间,期间多次,余静昭都起了放弃的念头,但左思右想,他们都已走了这般远了,现如今回头去,倒更为不是,故而,她一咬牙一闭眼,随便应付两口就再度坐上了马背。

这回日日赶路,余静昭不再像上次和萧骕一起去求医之时那般生疏,倒是熟练了许多,无论天气是晴是雨,他们二人之间的配合也日益默契。

但值得一提的是,每每他二人对视之时,余静昭都会想起那日廖亦昂质问她的每一句话。

而这些话,在他们独处的如今,反成了根根利刺,悄无声息地扎进余静昭的每一处皮肤,害得她不得不在深夜之中,看着萧骕的背影,独自思忖二人的将来。

其实,他们本可早些到达,但怎奈其间一段时日,余静昭来了癸水,她虽有意隐瞒,却还是叫萧骕察觉到不对劲之处。

考虑到二人手头并无闲钱以雇一辆马车,只得骑马而行,而余静昭的身子也由于月事虚了不少,值此之际,萧骕径直拍板,拴住马匹,给她找了个驿站,二人暂且歇了会儿,待余静昭身子好些他们再启程,故而也就耽搁了几日光阴。

还有一日夜里,二人沿路而走,却始终寻不到驿站落脚处,见天色已晚,山路又实在难走,只好席地而坐,在树林中睡下了。

这夜,余静昭仰头看着满头星斗,心里却藏着些许难言之隐,廖亦昂的话如困锁,死死缠她不放,久久萦绕心头。

她不时扭过脑袋来,透过火光,向萧骕的后脑看去。

只有当她听闻他呼吸渐缓,确认他安然入睡后,她才会用手肘支起身子,微微凑上去些,低声细语:“萧骕,你不能留,我不能走,我该怎么做才能两方兼顾……”

繁星之下,萧骕没能回应,这字字真言,看来不过是余静昭的自娱自乐。

匆忙狼狈地赶了一月,总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也最终得以踏上俊霖县的土地。

初春的暖阳照耀着这座位于西南边陲的小县,街道两旁的竹楼错落有致,檐角上悬挂的铜铃,随着和风轻轻摇曳,发出清脆的声响。

市井之中,特色小吃摊上,摊主正用石磨磨制着豆花,白色的豆浆缓缓流出,散发出浓郁的豆香。一旁,烤豆腐的摊位上,炭火烤得豆腐金黄酥脆,吸引着路人驻足品尝。还有那卖凉粉的小贩,手法熟练地刮着凉粉,倒入碗中,再加入辣椒、花椒等调料,酸辣可口。

街头转角处,一座古色古香的酒楼矗立,楼上的窗户敞开,传出丝竹之声,几位文人雅士正倚窗而坐,品着美酒,吟诗作对。而楼下,几位小厮穿梭于桌椅之间,为客人们斟酒布菜。

此刻,县学之中,学子们也结束了早课,纷纷结伴而出。或手持卷轴,低吟浅唱,学风蔚然;或取出弹弓,相互较技,争较高远。

虽说俊霖县位于边陲,却仍旧盈满了市井烟火气。

奔波了一月有余,余静昭和萧骕无一不蓬头垢面,身心早已疲倦不堪。

可他们顾不得片刻歇息,制作打糕的手艺人还没下落,他们此行的任务,也才见了个初章。

余静昭想着,既然对这位手艺人心中无数,那就沿街打听,总能打听出个七七八八来。

不过好在,这座小城之人都对此胸有成竹,无论她找多少人打听,得出的答案都无一例外地指向一家——卢记打糕。

沿着众人指着的方向走去,穿过一户接一户冒着热气的店门,不一会儿,余静昭和萧骕就窥见了一块泛着油光的高悬竖牌,上边赫然写着两个大字——卢记。

这家店前真可谓是热闹非凡,当下仅是清晨,门前就排起了长龙,人群中有老有少,有携家带口的,也有独自前来的。

其中一位身着粗布衣的老者,手握竹篮,步履稳健地排在队尾,而他前面一位年轻妇人,手中牵着个小童,小童不停地踮起脚尖,好奇地望着店铺里飘出的香气。

余静昭扭着身子顺着人群间隙往里看去,只见店内一位师傅,头戴竹笠,身着蓝布围裙,手法熟练地挥动着木槌,一下一下地打着米糕。

每当木槌落下,便发出“砰砰”的声响,糕体在反复敲打下逐渐变得细腻。站在一旁的或是学徒,抑或是帮工则有条不紊地将打好的糕团裹上各种味道的细粉,再分切成块,装进油纸袋中。

“怎么这么多人?”余静昭不禁轻声嘟囔了句。

可正是这随口一说,却被她身边的本地农户听了去,于是,那人不屑地从齿间呲出一声:“外地来的吧?”

余静昭被他这猝不及防的一声吓得打了个趔趄,然后才犹犹豫豫点了点脑袋。

那人却满脸得意,极为细致地同她解释道:“卢记打糕可是我们这儿数一数二的美食,各地有名的饕客都纷纷称绝,哪个人家来到俊霖不要前来购得一份试试?何况,他家的打糕,据说还得了官家的钦点,名气响得很嘞!”

官家钦点!他家打糕便是官家钟爱的那款吃食!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们二人刚进城,就找到了这极品打糕,眼看这段长途之旅,总算是有了眉目。

“不过他家打糕每日限量,你们夫妇来得这般晚,怕是买不到咯!”那人继而冷嘲热讽一番,随后也没再听得余静昭其他碎语,自顾自地就往前排走去,和他的好友站在一处。

实际上,余静昭他们二人本就醉翁之意不在酒,既然这打糕限量出售,那他们便在这儿等着,等到糕点售罄之时再前去叨扰。

为了避开涌动的人潮,余静昭拉着萧骕将身一扭,躲过熙攘的人群,就站到了店铺一旁稍许空旷的空地上。

和煦暖阳之下,他们就这般随意地站着,静静等待铺子里传出一声高亢的叫嚷。

不过,左思右想之下,萧骕心中还是有所困惑,于是,他一手攥紧缰绳,接着转过头来对余静昭说道:“阿昭,我有个疑惑,不知当讲不当讲。”

“不当讲。”余静昭冷冷答了一声。

她这回答倒是噎住了萧骕,一时之间,他也不知是进是退。

谁想,余静昭不过是开了个玩笑,他倒当了真,竟真的没再说个只言片语来。

无奈之下,余静昭双手抱在胸前,斜着眸子抬眼瞅了他几眼,接着追问道:“你说吧,都讲了一半了,还说什么当讲不当讲。”

看余静昭发了话,萧骕才接着方才的话题讲了下去:“我在想,我们这番贸然拜访,他们真的会愿意把手艺传给外人吗?”

“当然不会。”其实,余静昭早就料到了这点,俊霖传统打糕本就是当地特色,若是外传了,倒叫他们丢了生意,想来哪个生意人都不会轻易教授出去,“所以,我们必须要拿出一颗诚心来,见招拆招。”

说得轻巧,见招拆招,这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