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历十六年八月初三。
“陛下,八百里急报!泾河决堤!”亲卫一路疾奔,神色仓皇地闯入朝堂,单膝跪地,将加急文书高高呈上。那文书在他微微颤抖的手中,仿佛承载着万千受灾百姓的苦难与悲戚。
大覃皇帝正与一众大臣热烈商议国事,这突如其来的急报,如同一记重锤,瞬间砸破了朝堂原本的平静氛围。皇帝的脸色“唰”地一下变得凝重如铁,原本从容的神情被忧虑所取代。他三步并作两步,急忙从亲卫手中接过文书,迫不及待地快速浏览起来。随着目光在文书上的移动,他的眉头越皱越紧,仿佛两座即将合拢的山峰,透露出内心的沉重与焦急。看完之后,他抑制不住心中的悲痛与愤慨,重重地将文书拍在龙案之上,痛心疾首地大声说道:“泾河决堤,百姓又要受苦了!众爱卿,可有良策应对这水患之灾?”那声音中满是对百姓苦难的疼惜与对灾情的忧虑,在空旷的朝堂中回荡。
宰相李大人赶忙出列,恭敬地躬身行礼,神色严肃地说道:“陛下,当务之急,乃是调遣附近州县的粮草,以最快的速度运往受灾之地。那些受灾的百姓此刻正饱受饥饿之苦,粮草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可解他们的燃眉之急。同时,需即刻派遣工部官员火速前往,治理水患、加固河堤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灾情如脱缰野马般进一步扩大,将更多百姓拖入深渊。”李大人的话语条理清晰,每一个字都透露着对局势的精准判断和对百姓的深切关怀。
大覃皇帝微微点头,对李大人的提议表示认可,紧接着又急切地问道:“那流民安置之事该如何解决?如此众多的流民背井离乡,若无妥善安置,必将衍生出更多的问题。”
吏部尚书王大人赶忙站出来,有条不紊地奏道:“陛下,可令受灾地区的官员迅速统计流民数量,而后有序引导他们前往临近州县安置。各州县必须承担起责任,妥善安排流民的吃住问题,绝不能让他们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同时,组织流民参与当地的建设工作,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这样一来,既能解决流民的生计问题,让他们凭借自己的双手换取生活所需,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又有助于地方的发展,为当地的建设注入新的力量,可谓一举两得。”王大人一边说着,一边微微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皇帝,仿佛在向皇帝承诺这一举措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大覃皇帝思索片刻,眼神中透露出果断与决心,说道:“就依卿等所言。传朕旨意,即刻调运粮草,一刻也不得耽搁,工部迅速挑选精干官员,带领工匠民夫,日夜兼程赶往泾河治理水患。各州县务必将流民安置工作放在首位,不得有丝毫懈怠。若有**者,朕绝不姑息,定要严惩不贷!”皇帝的声音坚定有力,如同洪钟般响彻朝堂,向众人传达着他对解决水患、救助百姓的坚定决心。
此时,户部尚书却面露难色,犹豫了一下后,缓缓出列奏道:“陛下,国库虽有储备,但此前各地陆续开展了一些工程建设,加之也有其他地区的赈灾支出,国库储备已不如往昔充裕。如今要大规模调运粮草,牵涉甚广,还需仔细统筹安排,恐一时之间难以满足所有需求。”户部尚书说着,微微低下头,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深知此刻说出这样的话,必定让皇帝为难,但又不得不如实禀报。
大覃皇帝眉头紧皱,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但旋即坚定地说道:“再难也要想办法!百姓受灾,流离失所,朕作为一国之君,怎能坐视不管?户部先列出详细的物资清单和所需银钱数目,朕会再做定夺。无论如何,都要尽最大努力救助受灾百姓。”皇帝的目光扫视着朝堂上的每一位大臣,仿佛在向众人宣告,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不能放弃对百姓的救助。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众大臣深知此次水患的严重性,纷纷绞尽脑汁,各抒己见,力求将损失降到最低,提出了诸如组织医疗队前往灾区防治疫病、设立临时收容所安置流民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朝堂上下一心,都在为应对这场灾难而努力。
而在桐丘城,唐小山虽不知朝堂上的商议,但他救助流民的行动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唐家的努力下,流民们逐渐在唐家庄安定下来,开始接受技能培训。
唐小山穿梭在流民之中,看着他们疲惫而又充满期待的眼神,心中满是忧虑。虽然唐家目前能够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让他们不至于忍饥挨饿,但要让流民们真正过上好日子,融入新的生活,还需要更多的支持,需要为他们搭建起通向未来的桥梁。
这日,叶倾城脚步匆匆地找到唐小山,神色中带着几分欣喜与忧虑,说道:“小山,我联络了一些江湖朋友,他们听闻泾河水患的消息后,纷纷慷慨解囊,愿意捐赠一些物资。只是大家能力有限,捐赠的数量不多。我还听说,朝廷已经知晓泾河水患之事,或许很快就会有相关的救助举措出台,我们不妨关注一下。”
唐小山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说道:“嗯,若朝廷能伸出援手,那自然是再好不过。只是不知朝廷的救助何时能到,在此之前,我们不能完全依赖朝廷,还需继续想办法。毕竟这些流民的生活刻不容缓,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他们尽快稳定下来。”
就在这时,冬枣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小脸涨得通红,焦急地说道:“少爷,不好了,有些流民等不及工作安排,嚷嚷着要离开,说在这里看不到希望,没有活路。”
唐小山心中一紧,顾不上多想,立刻朝着流民**的地方赶去。远远地,就听见嘈杂的吵嚷声。只见一群流民正情绪激动地吵吵嚷嚷,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焦虑与绝望。
唐小山快步走到人群中间,站在一块稍高的石头上,大声说道:“大家静一静!我理解大家的心情,你们背井离乡,遭受了这么大的苦难,心里着急,我感同身受。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