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她?”众人疑惑,看着沈清沉伸手取下头顶发簪,站到陈孝霖身后。
她虽在女子中身高不算优越,但比起年仅十余岁的陈孝霖来说仍是高一头。
“假如我是凶手,小妹是死者,”她说着便反手握簪比划着下刀,“那么形成的痕迹应该是由上而下。”
她收起簪子又走到李崎身后,李崎虽身材偏瘦,但却十分高挑,与街上男子尚可一比。
“假如阿崎为死者,”她依葫芦画瓢,以一样的姿势比划着,“那么形成的刀痕应该是由下而上。”
李崎与陈孝霖听后均转悠着眼深思,张之儒则点点头:“所以凶手一定比死者高大。”
她欣然笑着,又看着约有五尺余的尸身,“倘若再算上头颅的话,死者恐怕有近六尺。而神女则不足五尺,试问如何对死者造成如此致命伤?”
众人纷纷表示认同,可沈清沉明白,如此分析不过是排除了神女杀害死者的可能性,对竹林女尸案并无作用。
“也许方向错了。”她思量片刻,开口道:“或许是我们先入为主,将此案与女尸案归为一案,然则并非一人所为。”
于是探案进度又退回原地,一筹莫展之际却传来以北村发现男尸遗失尸首的消息。
发现尸首的地点仍是以北村一处废弃的村屋,地上明显有被泥土掩埋的痕迹。
还有,那只刻意的鞋与被撕碎的画。
“实在太过分了。”她手紧攥着死者的鞋,气急时,竟眼前发黑,双脚发软,幸有李崎搀扶才免于在众村民前出糗。
可村民悠悠众口,却道是她数日前撕碎神女的画所致。众人虽不敢直言“公主将死”,却也以奇怪而怜悯的目光看向沈清沉。
“不能让她再害人了,”虽觉男尸并非神女所杀,可两桩命案,她无疑是最大获益者,“立刻将她逮捕带回官府。”
她叉腰站在尸首前大口呼吸,本是为了平复心情,却是忘了尸首恶臭,倒让那恶心劲钻过她的鼻腔在颚间翻涌。
“哕!”众人纷纷上前探视,递帕子的,递水的,搀扶的,抚背的,乱作了一团。
张之儒也蹙着眉望她,将腰间的香囊取下递在她手,“用这个,也许能好受一些。”
她用帕子捂着嘴只是“唔唔”地应着,手也抓紧了疼得厉害的胸口。
稍稍缓过来她便将玉坠拿出,心中默问:“还有几天?”
“系统提示:您的【寿命】剩余5天。”
她虽摸不透这个系统更多的用处,可她很清楚,她的身子会随着寿命降低而恶化。
如今只是偶有心脏疼,头晕目眩,可倘若她不尽快破案,只怕会有更严重的后果。
她强打着精神问:“你们当中可有人知神女住处?”
人群一片寂静,却见一名中年女人伸着手从人群后方挤来,“我!民妇知道神女住处!”旁人闻声纷纷对其指手划脚,说着质疑话语。
沈清沉轻抚胸口以平气息,咽下一口口水后又问:“她是一来到这就这么有名吗?”
“呸,甚么神女!”不同于以北村的其他村民,她上来便啐了口口水,一旁的信众见了争着要推倒替神女将她好生收拾了。
沈清沉深深长舒一口气,看向了一旁的李崎,她也识趣地开口喊着:“闭嘴!公主问话其他人不得多嘴!”
她轻揉眉心,等待人群安静才开口:“继续。”
见有公主撑腰,那中年女人也昂着首,铆足了劲说着:“她初来不过是个卖画的丫头片子,一朝不知哪来的狐狸面具,一戴便是一整天。路边的孩童见了也嚷嚷着喜欢,要讨了去。”
“这跟卖画有什么干系?”陈孝霖不解。
“可不是嘛!”那女人越说便越激动,竟也抓起陈孝霖的手说道:“也不知那丫头嘴巴抹了什么蜜,生意也是红火起来。不过说红火,倒也不如现如今这般富贵,翻脸不认人咯。”
“翻脸?”
女人点头应着,“那死丫头,竟有两副面孔!原先还恭敬有礼,到我屋里讨吃来。我见她乖巧,便也给了两口馒头。谁知日前她见了我却说不认识,翻脸不认人!”
此话一出却不知为何惹众怒,一男子面红耳赤,带头说着要杀了她。
沈清沉闻言目光也瞬间锐利,睁着那双眼瞪他,那人竟悻悻然将举起的木头板凳收了回去。
“反了你们!”这才想起自己衙差身份的陈孝霖也学着她,叉腰吼道:“是都想进大牢讨饭吃吗?”
沉默了许久的沈清沉忽而想起什么,紧抓着女人的手问:“约五日前,女尸死时,你可有见过神女?”
那女人被她突如其来地动作吓着,愣愣地回想,“五日前…她正在街上卖画呢,那日是难得的旺日,她将画卖光了才回屋。”
“你可记得她什么时辰回的屋?”
“那时民妇回屋做饭,吃饱出门乘凉才见她收摊,应当是戌时。”
沈清沉眨眨眼,又望向一旁的张之儒,会想着他验尸的结果,却又不知为何一点也想不起来了。
“女子死时应当是五日前的午时到酉时之间。”张之儒见她闭眼沉思,开口道。
“嗯…”她感激的眼神中掺杂一些诧异。
人潮散去,只有沈清沉一行人仍在村屋,一衙差却火急火燎地逆着人流冲进村屋:“报告公主,下官已抓捕神女。她桌上还有一些未完成的画。”
她伸手接过画卷,又分给众人。
大部分画的都是从前两案的尸体,“也许只是为了钱,将逝者头颅割了去。又作这些画,好让众人拥戴她为神女。”
“那身上的勒痕?”张之儒也点着头,却仍不解为何女尸身上有勒痕男尸身上却没有。
“你看,像小妹一样的寻常女子运尸,即使有较好的捆绑技巧,第一次背上尸体时,尸体都会因重量忍不住下坠。”她说着也将手搂住陈孝霖,“倘若没有捆绑技巧,尸体便会不断下坠,需要反复托举。如此反复托着又下坠,便形成了较大范围的勒痕。”
张之儒似懂非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