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贾琏一行人行船至苏州,管家林长青前去迎接,引入学院附近一间清净院落,林长青家的领人帮忙安置物品。贾琏夫妇领着弟弟们安歇休息,预备次日拜访。
林海听闻贾家兄弟四人已至,又读了几遍天书,琢磨他们各人的品性:“贾琏”性子软,能办事,肯容人,倒不是心狠手辣的,只是滥情纵欲,到了目无国法的地步,须得教导一番。
“宝玉”贪玩,不愿意读书。他天性博爱,对家人、姐妹、丫鬟,甚至莫不相干的人都好。他爱众人,多是出自本心,而非情欲,倒可以从这里入手。
“贾环”不受重视,因此跟他娘学了些阴毒的心思,如今还小,也隔绝了他们母子,若好好教他明理,或许可以扳过来。
“贾琮”是个毫无存在感的小可怜,二内兄还对贾环好一些,关注些学习,大内兄只顾自己花丛取乐,对于孩子一概不管,可能规矩品行上有所不足,可以慢慢教导,顺便观察品性的。
至于“王熙凤”,她是聪明人,天书上说她“机关算尽太聪明”,然而从小没有学过诗书教导,太聪明了就目无法纪,心里没有敬畏的。凤姐心思太多,我拘于礼法不好多说什么,小仙姑对上她,只怕不容易度化她,先走一步看一步。
林海请来林洄,告知自己写信给贾政,贾政安排子侄来求学之事。林洄听闻凤姐、宝玉要来,已十分惊讶。听闻贾政另外安置了房子,才放心下来。林洄想了想:“木石前缘,人力如何能阻隔呢?只是若遇到宝玉,黛玉就要还泪。她如今还小,不如不见。凤姐若来了,可不能错过,我定要见见的。”
林海看林洄并不反感,也无益促成木石前缘,心下稍安。小仙姑被天书影响,又不通凡间的礼数,以为“宝玉”和姐妹们同住是常态。实际上,姊妹们安居内院,兄弟们外院读书,各有所安。虽日常相见,也不过请安、吃饭,平时各人忙各人的。他们很难相处得如同天书上所说:“同息同止,坐卧不避,嬉笑无心。”小仙姑实在担心太多。
话虽如此,林海也不愿意黛玉见宝玉。那“宝玉”一见“黛玉”,三两句功夫就送她小字“颦颦”,林海虽知道他童言无忌,却也不愿意女儿有这样的字相伴一生。如今黛玉身体渐愈,他更不肯了。未避免相见时,宝玉发了痴病,还是不见的好。
两人商定,各自心满意足。晚间饭后,林海便告知黛玉外祖家几个兄弟来苏州借读一事,又说如今家里守孝,他们为了读书而来,兄弟们就不相见了。林洄、黛玉明日只招待好琏二嫂子就好。黛玉听了,也愿意与外祖家亲近,答应了下来。
次日林海晚间回家,贾家兄弟来拜访。林海留下兄弟几个在外书房相见,考察他们学识基础,让人领了凤姐及丫鬟入内院见林洄、黛玉。
他们几人均为贾敏子侄,按理该为贾敏服九个月的孝,只是在京都里扬州甚远,贾母尚在,因此并不在意衣着。如今来林府做客,虽算了日子刚过九个月,凤姐与贾琏却一一提醒他们,特意换了家常的衣服,只穿了素色衣服而来。
王熙凤年约十七八,容光艳丽,神采飞扬。林洄一见凤姐,当下被她的美貌迷得晕头转向,脑子里一团浆糊,准备好的客套话也都忘了。凤姐见林洄失魂落魄,习以为常,心里虽得意,仍行了礼,嘴上轻声:“林姑妈好。”黛玉跟凤姐行礼问好,见林洄还在发呆,扯了扯林洄,林洄回过神,送了凤姐一套头面,又送平儿一只银镯子,忙让凤姐坐了吃茶。
凤姐自幼美丽动人,且又极善言谈,所认识者无有不喜爱自己的。如今看林姑姑也是如此,并不意外。倒是林家的表妹文雅大方,乖巧可人。
林洄让她吃茶,略尝一尝,果然江南的茶比北方的好些。平儿已退下,三人吃茶说话。凤姐关心一番贾敏下葬之事,跟黛玉讲了外祖母如何思念疼惜她。又问询了黛玉如今在家做什么。黛玉便说是爹爹教她读了《四书》,日常练字,也学些刺绣。
凤姐笑道:“林姑父果然是探花之家,妹妹这小手这么细嫩,也天天练字下那苦工,真是了不得。只可惜我从小没有读书识字,如今来了这里,想给家人写信都得托你哥哥来写。”林洄听了,便说:“我跟你一样,小时候耽误了。如今也是初学写字,你若有心,不如一同学习。有些女孩子的心事,也不好跟他们说的,还是自己写信了更好。”
凤姐想想自己在这边并无多少琐事需要打理,倒是经常要向老太太、太太汇报宝玉等人的学习、生活情况,的确需要学习读写,遂答应了。于是大家约定,等这三五日凤姐收拾好家里杂物,以后每逢单日,凤姐便来学习读写。
这边林海见了贾琏兄弟四个。贾琏曾来吊唁贾敏,与林海认识,直接领着兄弟们给林海行礼。林海见了他们兄弟三个:宝玉最大,神采飘逸,秀色夺人;贾环其次,昂首挺胸,礼数稍弱;贾琮最后,面色紧张,礼节荒疏。林海记住各人模样,各自送了他们一套笔墨,便闲谈起来。
宝玉早已预备着林海考他,因此来的路上反复温书。贾环见了,也忙看书,背背三字经。弟子规,想给林姑父一个好印象。贾琮因没有被启蒙过,心里也急,却无可奈何。想不到林海竟然只跟他们聊天,问他们何时从京城出发,出来多久了,路上遇到了哪些景象。如今住的怎么样,能不能吃得惯等琐事。贾琏本欲回答,被林海用眼神止住,只让他们兄弟三个人回答。他兄弟三个见林海不考教学问,一一争相答了。
闲聊一番,见他们兄弟不再惧怕,也敢说话了。林海便让贾琏陪着另外两个暂坐吃点心,他一一领入内室单独考较,先领的就是贾琮。宝玉不解,便问:“我素来听闻长幼有序,怎么倒最后考较我呢?”
林海道:“你幼年有兄长姊妹教导,肚子里早就认识了一些字。他们却没有。若是先考你,你做了样子在先,我未免要对这两个弟弟更期待严苛一些。若是先考他们,他们无人可比,才能体现各人的能力。”
宝玉林海见如此说,他想到自己幼时被元春教导过,贾环贾琮却没有。林姑父顾念这些,所以要格外考较,原是自己的想岔了。遂认了错,林海便领了贾琮进去。
林海便拿了一本《三字经》,一本《千字文》,问贾琮会不会读。贾琮羞愧摇头,说:“我在家里,只有奶妈们带我吃喝,从来没有读过书,也很少见客的。”林海并不意外,闻言劝他:“读书认字并不难。我看你刚才回答问题也很好,并不是愚笨的孩子。你既然原本不会,就多练习,多练习练习就会了。”
林海又给贾琮看《三字经》上写:“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给他讲古代有一个叫苏洵的人,二十多岁才开始读书,但是因为勤奋努力,最后终于成为一代散文大家的故事。林海讲故事的时候态度十分和煦,贾琮觉得林姑父温和亲近,便去了羞愧之心,答应林海要好好学习,比别人更加勤奋努力。林海摸摸他的脑袋,带他出去了。
接着又考贾环。贾环往日听探春背诵过,能读几句《三字经》,只是不知道意思。林海知道他没有经过启蒙,于是对他说:“你的学识比琮哥儿好一点,他从来没有读过书。可是读书并不只是认字,还要知道是什么意思。就像你娘会做鞋,布不能自己变成鞋,要你娘学习裁剪缝补才可以。”贾环点头,表示听懂了。
林海又给他说:“宝玉的兄长姐姐都比他大得多,所以他小时候有人教,现在认字多。后来你大哥哥没了,大姐姐也不在家。你年龄又小,没有上学,因此没有人教你。如今他比你俩学识好,他也正好教你们。这是一家子兄弟的传承,你要好好跟老师学,又不会的就问宝玉,不要害怕。能不能做到?”贾环说:“我愿意跟宝玉哥哥学,只怕他骂我笨。”
林海笑着说:“你年纪小,学得慢是有的。我会嘱咐他,让他耐心教你们,你不要怕。如今你学了写字,可以给家里写信,也让你祖母父亲安心的。”贾环一路早已思念贾政、赵姨娘和探春了,只是不敢说。贾琏寄家信,他也只敢顺路带一句平安。如今听林姑父说自己学会写字就能写信,也十分向往,遂向林海保证自己会好好学习,早日写信回去。
林海送贾环出去吃点心喝茶,又把宝玉领进来。林海便问宝玉,如今读些什么书,认字认得多少了?如今可以自己按照《正字通》读书的吗?宝玉一一回答了:“《三字经》、《千字文》都会背的,只是好多字不会写,里面的故事自己也有知道的,大多是不知道的。自己有兴趣的时候,也读些杂书,看看故事玩儿。”
林海笑道:“你既然爱看故事,可知道苏老泉的故事吗?”宝玉想了想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我是知道的。”林海说:“既然你知道苏老泉,你可知道他两个儿子的故事吗?”宝玉摇头,说不知道。
林海便给他讲:“这苏老泉有两个儿子,都喜欢读书,十分厉害。大儿子热情友善,才华横溢,出口成章,人都夸他聪明。二儿子文笔犀利,看问题入木三分,相对寡言。这两个人,若你选,你想当哪个人呢?”宝玉说:“我喜欢聪明的大儿子。二儿子的才华他自己不说,除了家里人,还有谁能知道呢?”
林海道:“大儿子很聪明,诗歌文章也写很多,考举功名,当了大官,很多人喜欢他,也有很多人看自己不如他,就讨厌他。后来,有小人陷害,说他的诗歌文章里有讽刺君主和朝廷法纪的,就按律法捉拿他入狱。后来他的朋友、师长、还有他弟弟一起上书救了他一命,免于一死。既然你想做大儿子,那你身边有好的朋友、师长、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