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李思放下手札,温声道:“众卿是否都是如此所想?”
那些不敢面对手札的大臣纷纷应和,“正是,正是。”
李思提声感叹,“近日朝会,众卿无事所奏,朕当以为,如今天下太平,海晏河清,是故引众卿前来了做消闲,却不想,是因众卿为朕分忧,朕才得此清闲,不如现下,众卿都与朕说说,各自在忙什么?”
众人哑言。
李思指着兵部侍郎,“何卿,你先来说说。”
兵部侍郎定了定神,将今日兵部所忙事务说了出来。
说起来,兵部的确不是无事可做,上月凉州送来急信,乌孙内乱已停,新的昆弥已经被各部首领推举出来。
新任昆弥不日前带领大军击退柔然,如今势头正盛,大有一统漠北之势,凉州的边防必须加固,以防乌孙卷土重来。
兵部忙着给凉州补发粮草和兵器,忙着找户部要钱。
其他官员各有各的事,足足说了两个时辰,才各自粗略地汇报完手下之事,最后,李思表示,事务的确是繁忙,但我记不住,不如大家写一份奏折,将事情写下来。
至于怎么写,当然要条理清楚地写,有理且有据地写。
宫内肃然一静。
似乎有什么不对劲,须臾,众人猛然大悟。
君上是让大家写清楚各自职责?并让每个人对各自职位职责加以说明和解释?
这......君上是想重新整顿六部?!
一直以来,郑相公主持减轻刑法,尚书省六部大力支持,却不曾想,这才只是一个开头。
准确地说,君上是想提前给六部敲个警钟。
酷刑之下,必有惜命之人,同理,减轻刑法,自然有人敢胆大妄为。
浏览史书,仁政之下带来的贪腐、欺上瞒下多如牛毛,并不会比苛政带来的弊端少。
李思此举,便是要他们现将各部职责写清楚,待到日后,若有人敢胆大妄为,以身犯法,今日的“自呈”便是凭证。
倒不是说眼下各部就是职责不明,而是继位以来,他已十分熟悉这些人的为臣之道,尤其是刑法改革之后,推诿现象十分明显。
明白君上的意思之后,六部大臣不敢大意,各自回衙门,将近日所忙之事一一写下来,再辅以职责论证,表示这就是我分内之事,绝无越俎代庖之嫌。
而后,君上再一一召回太极宫询问。
比如户部,你户部是如何分发库银?是否分发的衡量标准是什么?这笔账为何会给礼部?吏部的银子又为何不发?你一一道来,讲清缘由一二三四五。
有如此理由,下次是否同类事件,也要照常发放例银?国库空虚,又该如何造银?开源节流不假,节流之后如何开源,是否有个章程?既然有,那就回去和部门属下商议商议,拟一份折子呈上来。
比如吏部,考核官员优劣,定的何等标准,地方官员的升迁,是否实地考察?重要职位的官员任命,如何挑选?若是官员私相授受,又该如何杜绝?往日的章程太过肤浅,是否需要改进?有的话,行,拟一份折子呈上来。
比如兵部,听闻你一直克扣凉州兵马粮草和军饷,是否该先给这个做个解释?既然以前一年不愿意给,现在为何忽然又愿意给?
大周如今兵强马壮,若是当真与乌孙开战,能有几分胜算?如今乌孙有卷土重来之势,兵部是否有详细的应对之策?若是没有,没关系,现在回去想,拟一份折子呈上来。
今日种种,过往之后,都将作为行事凭证。
李思问得详细,不容半点搪塞和马虎,时间一点点的流逝,直至过了两个月,君臣之间这场交易才见尾声。
在这期间,手札一直被放在太极宫的御案前,没一个人碰过。
两个月,温府的大门依旧不允许任何人出入,群臣还在疑惑,安靖侯当真不管清阳郡君吗?结果,不知是谁福如心至,从宫中开始打听,这才得知侯爷早就给君上去过书信,君上还曾召王相公以及郑相公商议此事。
群臣顿悟,但悔之晚矣。
在这场交易中,不管是否被长平长公主记录在手札之中,都被迫参与进来,谁都不知道手札中确切地记录名单,只能集体前行。
这个世上,真正问心无愧,一身清明的人本就不多,没有谁敢说自己没有不能说的隐私。
那些被长乐长公主记录在手札中,被长平长公主勒索过的臣子,不得不服从,那些还未被长平勒索过的臣子,也心怀揣测,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态,被裹挟其中。
府门紧闭的还有长平以及长乐两位长公主,长平长公主一时间失去倚仗,整日提心吊胆,躲在府上不敢出门。
长乐长公主去过温府一次,之后便在府里等候君上的裁决。
出了这样大的事,两位长公主都将面临群臣的愤怒。
两月之后,最后一位大臣交给君上的折子完成,李思再次在太极宫召集大臣议事。
当着众臣的面,将手札放在点燃的烛火上,一把火烧了。
自始至终,都没人打开过手札,无人知晓其中内容。
随后,一份降罪诏书送入长平长公主府,要求长平长公主即日启程回封地,无诏不得回京。
理由是私设妓馆,纵奴行凶。
待长平长公主仅带着两名侍卫离开京都时,李思命御史陪同三司,一起对长平长公主府进行查抄,任何可疑之物,当场焚毁。
长乐长公主也收到一封君上的口谕,口谕乃尚泉亲自传达,让长乐长公主禁足一年,不得外出。
理由是枉顾姐妹之情,堕宗亲之谊。
关于朝臣私密一事,终于落幕。
至此之后,李思的地位更加稳固,朝臣心悦诚服。
-
过了处暑,伏天已出。
京都的天气像是漏了个大洞,夜雨连绵,好在,天亮之后,太阳复出,不稍半个时辰,地上的雨水全部蒸干,躲在叶子底下的夏蝉重见天日,开始鸣叫不停。
这样的热闹感染了另一条街巷,千依坊。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