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大学与京城科技大学作为全国顶尖学府,每年都会举办联校活动,其中最受关注的便是“未来创想杯”跨学科创新大赛。
大赛以“技术与商业的交融”为主题,由科技大学的技术类团队与京城大学的管理类团队组成联合参赛阵容,设计出可行的创新项目并进行商业化演示。
江煜被推荐为京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代表,而他的搭档则是科技大学的物理学天才——顾彦。
顾彦在科技大学里一直是个传奇人物,因研究量子计算和新能源材料而被教授们寄予厚望。他对学术问题极其严谨,但对商业的复杂规则显得有些不以为然。
“江煜,我希望我们这次的项目能以技术为核心。”顾彦在赛前第一次见面时说道,“我不想让商业逻辑限制科学的可能性。”
江煜微微一笑:“顾彦,技术是实现价值的手段,但价值的落地需要商业的支持。只有两者结合,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两人的观点截然不同,却都充满自信。
“看来,这会是一场很有意思的合作。”顾彦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挑战的意味。
在讨论项目选题时,顾彦提出了一个基于量子计算的新型材料仿真平台,能够通过高效模拟缩短研发周期,提升工业生产效率。
“这项技术一旦落地,将彻底改变现有的材料研发模式。”顾彦自信地说道。
江煜仔细听完后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平台确实有很大的潜力,但用户需要时间和成本去适应这种新模式。我们是否可以先针对某个行业,进行定向优化?”
“你是说削弱技术的普适性?”顾彦皱眉,“这会限制它的长远发展。”
“但这也是让技术更快进入市场的关键。”江煜说道,“不然,我们的项目可能连初期的用户都吸引不到。”
两人争论不休,最终达成妥协:
顾彦负责技术优化,确保平台的核心功能能够发挥最大作用。
江煜负责市场策略,制定精准的行业切入点。
“科学和商业的结合确实不容易。”顾彦调侃道,“不过,我会尽量让你少操心。”
“合作的意义就在于互补。”江煜笑着回应,“科学家和管理者在一起,总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在项目筹备的关键阶段,江煜收到了苏念晴的电话。
“煜哥,听说你和科技大的学生合作参赛,怎么样,还顺利吗?”苏念晴关切地问道。
“暂时还不错,不过我们的思维方式差异很大。”江煜说道,“他更注重技术的未来,我更在意市场的现实。”
“顾彦?”苏念晴轻声说道,“他是科技大的天才,我在之前的学术分享会上听过他的名字。”
“是啊,他确实很厉害。”江煜笑了笑,“不过,他的个性也挺倔强。”
“你也是个倔强的人。”苏念晴笑着说道,“不过,我相信你们会找到共同点。”
“谢谢你的信任,念晴。”江煜说道,“等比赛结束,我想带你看看我们的成果。”
项目提交的最后阶段,团队迎来了最艰难的一次冲突。
顾彦坚持在展示中突出技术细节,展示平台的核心运算能力和潜在影响力。而江煜则希望聚焦于实际案例,通过应用场景让评委更容易理解项目的价值。
“如果我们把时间都放在场景展示上,技术的深度会被忽略。”顾彦在团队会议上说道。
“可如果评委听不懂技术细节,他们就不会为我们的项目投票。”江煜反驳道,“技术再先进,也需要观众愿意为它买单。”
经过一番激烈讨论,两人终于达成共识:
顾彦主讲技术,通过精炼的语言突出核心亮点。
江煜负责市场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说明项目的商业价值。
“科学和市场的交锋,总算找到了平衡点。”顾彦说道。
“这就是团队合作的意义。”江煜微笑道,“我们在做的是改变规则的事情。”
比赛当天,江煜与顾彦的团队成为全场的焦点。他们的展示不仅充满专业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