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榨植物油,过程繁琐,并非轻易。
如果可以轻易获得秦始皇好感度,以图长生,赵高自是不愿自找麻烦。
大秦能榨油的植物并不多。
最常见的植物油有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和芝麻油等。
而玉米、花生、芝麻这些大秦都没有。
玉米、花生都是产自美洲。
所以说,占领美洲实在是刻不容缓啊!
而芝麻是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带回来的。
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都没有,更别说橄榄油、棕榈油和亚麻带……亚麻油了。
当然,就算大秦有这些,赵高也不会榨呀。
赵高只会榨那些常见的。
不过,想来所有植物的榨法都应该大差不差。
所以,赵高最终能选的也就只有菜籽油和大豆油。
油菜,中国自古就有,并非舶来品。
中国是油菜起源地之一。
据考古所得,在陕西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里发掘出的陶罐中,科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炭化的芥菜籽。
碳14测定表明这些种子距今有7000年。
而在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农作物中,也发现了保存完好的芥菜籽。
其种皮黑褐色,圆球形,直径多在1.5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种脐、种蒂和网纹。
其和现今栽培的油菜籽已经完全相似了。
在公元前3000年的夏代历书《夏小正》中就有“正月采芸,二月荣芸”的记述。
芸,即为栽培的油菜。
意思是说春分前后开始采摘菜苔,农历二月油菜就开花了。
商周时期的《诗经》中“采葑采菲”,葑菲为白菜,也展示了油菜的食用。
在公元前3世纪的《吕氏春秋》也谈到当时油菜种植:“菜之美者,阳华之芸”。
并且,宋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榨油方法,就是指的菜籽油。
其详细记录了当时榨油的经验和方法。
在宋代一般每百公斤菜籽可榨油三十公斤。
赵高也打算做到这个比例。
其实,我们现在所说的“油菜”,是一个泛称,并不特指某一种植物。
十字花科芸薹属、能用于榨油的,都称作“油菜”。
其中就包括了欧洲甘蓝型油菜,中国芸苔和油白菜也即白菜型油菜,还有在华北地区被称为“高油菜”的油芥菜等。
而这些植物开出的黄色花朵,都被我们统称为“油菜花”。
因此《诗经》中“采葑采菲”,也是指油菜。
油菜出油率远胜其他,不仅可以用作炒菜,还能用于造烛点灯,甚至可涂发使其黑润,且饼粕还可以作肥料。
可谓用处多多。
只可惜,油菜属于经济作物,后世种植油菜,多用于榨油,并非食用。
而在古代,粮食产量低下,种植粟稻尚且不够食,又岂会种植这些不能吃的经济作物。
至于说白菜型油菜,也都是直接将其当白菜给吃了,又怎会待其长成。
因此,大秦如今的油菜种植量并不多,根本不足以让赵高来榨菜籽油。
故而,说是有菜籽油和大豆油两种,但实际上就只有大豆油一种而已。
大豆,乃五谷之一,大秦自然是有的。
所谓五谷,分别为:稻黍稷麦菽。
稻,即水稻,也就是大米。
黍,就是黄米,比小米略大,煮熟后有黏性。
稷,也指粟,也被成为“不黏的黍”,又说为高粱,也就是小米。
小米,低价高配,性价比极高。
麦,就是小麦了,我们吃的面粉就是小麦制成的。
而菽,则是豆类的总称。
当然,也包括大豆。
其实,“五谷”除了这一种说法外,还有一种说法,那便是:麻、黍、稷、麦、菽。
此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因为,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
而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北方种稻有限。
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无论哪一种说法,反正都有“菽”就是了。
虽然,大豆也是经济作物,但它也可以当做粮食啊。
所以种植量自然要比油菜多些。
赵高心中已准备此事之后,便在大秦大量种植油菜,以供压榨菜籽油。
毕竟,油菜的出油率高。
说了这么多,可以发现这榨油一事,也只有皇宫里才能实行。
普通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