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热病已经痊愈,但常常会有余邪不尽,这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余邪不尽”并非字面意义上的“邪气”残留,而是指病邪虽已减弱,但其残余势力仍在体内潜藏,伺机而动。当病人在高热之时强行进食,这不仅是对身体机能的额外负担,更是为病邪的“死灰复燃”提供了温床。
想象一下,身体在高热状态下,就像是一座燃烧的火炉,内部的各种生化反应都在加速进行,以应对外界的侵袭。而这时,如果强行加入“燃料”(即食物),尤其是那些难以消化、易产生热量的食物,无疑会让这座火炉的火势更加旺盛,甚至可能引发新的火焰(即新的热邪)。
这种“两热相合”的现象,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病邪复燃、病情反复的重要原因。在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患者的饮食起居,避免任何可能加重病情或延长病程的行为。
黄帝说说的好,那么怎样治疗余热不尽呢?
岐伯说:“太阳与少阴两经同时受病,这里的“太阳”指的是足太阳膀胱经,主管人体一身之表,受寒邪侵袭时,常见头痛、恶寒发热等表证;“少阴”则常指手少阴心经或足少阴肾经,它们与心肾等脏腑紧密相连,若受寒邪影响,可能出现一系列里寒症状,如脉沉细、畏寒肢冷等。
“口干和烦闷”作为少阴经受病的症状,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并不常见。但中医讲究的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即使是同一病邪,也可能因个体差异、体质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因此,在特定条件下(如患者素体阴虚火旺,或寒邪入里化热),少阴经受寒邪后也可能出现口干、烦闷等热象。
“第二天,阳明太阴两经同时受病”。首先,阳明经,这里主要指的是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它们与人体消化、吸收、排泄等功能密切相关。阳明经受病,往往表现为身热、口渴、便秘等实热症状。而“胡言乱语”这一症状,在中医中可能被视为热扰心神的表现,即高热导致心神不宁,思维混乱。
太阴经,通常指的是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它们与呼吸、运化水谷精微等功能紧密相连。太阴经受病,则多见腹部胀满、不欲饮食、腹泻等虚寒症状。这里提到的“腹部胀满,不想进食”,正是太阴经受寒邪或脾虚失运的常见表现。
现在,将两者结合起来看,如果第二天阳明与太阴两经同时受病,那么患者可能会经历一场身心的双重考验。一方面,阳明的实热症状让身体如同被烈火炙烤,身热难耐,甚至心神不宁;另一方面,太阴的虚寒症状又让腹部如同被寒冰包裹,胀满不适,食欲全无。
在治疗上,中医会采取“寒热并用,虚实兼顾”的策略,既要清热泻火以解阳明之热,又要温中散寒以除太阴之寒,同时还要兼顾调理脾胃功能,恢复气血生化之源。当然,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调整。
“第三天,少阳与厥阴两经同时受病”
少阳经,主要指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它们与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水液代谢等功能紧密相关。少阳经受病,常表现为口苦、咽干、目眩、耳聋等症状,这些症状多与胆火上炎、气机郁滞有关。而“耳聋”作为少阳病的典型症状之一,更是反映了少阳经气不利,清窍失聪的病理状态。
厥阴经,则主要指手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