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李世瑞与魏北辰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从这些当年的落榜学子入手,探寻真相。魏北辰利用自己在军中的人脉和资源,展开了细致入微的调查。
调查过程困难重重。他们四处打听,从京城到偏远小镇,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逐渐浮出水面——这些寒门学子,大多家破人亡。
有的因承受不住落榜的打击,又遭逢生活的变故,郁郁而终;有的家庭因失去了希望的顶梁柱,在贫病交加中衰败。
然而,就在几乎绝望之时,他们终于发现了一丝曙光——有一个名叫章邯的学子,竟然还活在北疆。
这一消息让李世瑞和魏北辰看到了希望,仿佛在无尽的黑暗中找到了一丝光亮。李世瑞没有丝毫犹豫,决定亲自前往寻访章邯。
乔装打扮后的李世瑞沿着街道一家一家店铺询问,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就在他几乎要绝望的时候,在小镇边缘的一个小杂货铺里,老板听到他打听章邯,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
李世瑞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细节,立刻上前,诚恳地说道:“老板,我是从京城来的,有很重要的事情找章邯,求您给我指条路。”
老板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章邯那孩子,可怜啊。他就住在镇子外的破窑洞里,你顺着这条路一直走,到了河边再往左转,就能看到一个废弃的窑洞,他就住在那里。不过,你找他干啥?”李诗睿心中一喜,连忙道谢,没有回答老板的问题,转身匆匆朝着镇子外走去。
按照老板的指引,李世瑞沿着一条狭窄的小路前行。
走了许久,他终于看到了那条河。河水冰冷刺骨,缓缓流淌着。他向左转,远远地就看到了那个废弃的窑洞。窑洞的洞口破败不堪,周围散落着一些破旧的生活用品。李世瑞小心翼翼地走近,轻声喊道:“章邯,章邯在吗?”
过了一会儿,窑洞里传来一个虚弱的声音:“谁啊?”李世瑞心中一紧,连忙说道:“我是从京城来的,想找你了解一些事情。”窑洞里一阵沉默,然后一个身影缓缓走了出来。李世瑞看到,眼前的章邯身形消瘦,面容憔悴,头发凌乱,衣服破旧不堪,几乎遮不住身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警惕和疑惑。
李世瑞走上前,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温和:“章邯,我知道你经历了很多苦难。我这次来,是想调查三年前的科举舞弊案,我手中有一些线索,可能和你有关。”章邯听到“科举舞弊案”几个字,身体猛地一震,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情,有愤怒,有悲伤,也有一丝希望。他看着李诗睿,沉默了许久,然后缓缓说道:“进来吧。”
窑洞里昏暗潮湿,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李诗睿跟着章邯走了进去,看到里面只有一张破旧的草席,上面铺着一些破旧的衣物,算是他的床铺。角落里放着一些简单的炊具和几个破旧的碗。章邯坐在草席上,看着李世瑞,问道:“你到底是谁?为什么要调查这件事?”
李世瑞在他对面坐下,将自己的身份以及和魏北辰调查此事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章邯。
章邯静静地听着,眼中的警惕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痛苦和愤怒。他缓缓开口,讲述了自己的遭遇。
当年,他满怀希望地参加科举,本以为凭借自己的才学能够高中,改变家族的命运。可是,放榜那天,他却名落孙山。
他不甘心,四处打听,却发现自己的考卷被人调换,而那些顶替他的人,都是有权有势之人的子弟。他四处申诉,却四处碰壁,还遭到了威胁和打压。他的家人也因此受到牵连,父亲被气死,母亲一病不起,最终家破人亡。他自己也被迫流落到北疆,过着苟延残喘的生活。
李世瑞静静地听着。他拿出那本名册,指着章邯的名字说:“我们已经调查到了一些线索,这上面记录着和你有相同遭遇的人。我们不会让那些作恶之人逍遥法外,一定会为你们讨回公道。”章邯看着那本名册,泪水夺眶而出,他颤抖着双手接过名册,抚摸着上面的名字,仿佛看到了那些曾经和他一样怀揣梦想的学子。
李世瑞和章邯在窑洞里交谈了很久,章邯将自己所知道的关于科举舞弊案的细节,以及当年他所接触到的一些可疑人物,都一一告诉了李世瑞。李世瑞认真地记录着。
李世瑞带着章邯,一路顶风冒沙,艰难地朝着军营走去。章邯的身形依旧单薄憔悴,在狂风中显得摇摇欲坠,但他的眼神里,却隐隐透露出一丝决绝与期待。历经了无数次的内心挣扎,他终于下定决心,要为自己和那些同样遭受不公的学子讨回一个公道。
二人来到军营门口,值守的士兵立刻警觉地握紧长枪,目光如炬地注视着他们。李诗睿快步上前,掏出令牌,向士兵表明身份:“有紧急要事求见魏将军。”士兵们查验令牌后,连忙行礼,打开营门。
踏入军营,章邯明显有些紧张,脚步不自觉地放缓。李世瑞察觉到他的异样,轻声安慰道:“章兄,莫要害怕,魏将军是正直之人,定会为你主持公道。”章邯微微点头,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他 们在一名士兵的引领下,来到了魏北辰的营帐前。营帐内,魏北辰正俯身查看军事地图,听闻通报,抬起头来,看到李世瑞和章邯:“李兄,一路辛苦了,这位想必就是章公子吧。”李世瑞点头,将章邯介绍给魏北辰。
章邯走上前,向魏北辰恭敬行礼:“魏将军,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实乃章邯之幸。”魏北辰连忙扶起章邯,说道:“章公子不必多礼。”
章邯感激地看着魏北辰,眼眶微微泛红。他缓缓从怀中掏出一个用油纸层层包裹的物件,双手颤抖着递向魏北辰:“魏将军,这便是能证明我文章被徐国公直接替换的铁证。”说着,他轻轻打开油纸,里面是一份染血的考卷副本。
众人的目光
聚焦在这份考卷上,原本洁白的纸张如今沾染着斑斑血迹,显得触目惊心。
章邯的声音微微颤抖:“当年,我满怀希望参加科举,自觉文章写得不错,对中榜信心十足。然而,放榜之日,我却名落孙山。我不甘心,四处打听,偶然间得知,我的考卷被人替换。我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一位在考场中负责誊抄的小吏。他同情我的遭遇,偷偷将我的考卷副本抄录下来给我。可是,我们的举动被徐国公的爪牙发现了。他们为了阻止真相败露,残忍地杀害了那位小吏,我在混乱中带着这份考卷副本侥幸逃脱,却也身负重伤,这血迹便是当时留下的。”
李世瑞和魏北辰听着章邯的讲述,眼神晦暗不明。
阅卷过程中,考官林远山发现了考卷被大量替换的异常情况。
他义愤填膺,试图向上揭发此事,还学子们一个公道。
然而,徐国公怎会轻易放过他。
就在林远山大人准备呈交证据的前夕,他突然暴毙家中。我听闻,那是徐国公派人下的毒手,为的就是堵住他的嘴,掩盖这桩惊天丑闻。”
营帐内一片寂静,气氛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魏北辰站起身来,在营帐内来回踱步,思索片刻后,说道:“此事重大,我们必须从长计议。徐国公在朝堂势力庞大,我们若贸然行动,很可能打草惊蛇,还会让更多人陷入危险。”
章邯急切地说道:“魏将军,我不怕危险,只要能为死去的人讨回公道,我愿意做任何事情。”
魏北辰看着章邯,眼中满是赞赏:“章公子,你的勇气令人敬佩。但我们不能盲目行事。李兄,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李世瑞沉思片刻,说道:“我们首先要确保这份考卷副本的安全,这是关键证据。其次,我们需要进一步收集徐国公的罪证,特别是他与其他涉案官员勾结的证据,将他的势力网彻底揭露。同时,我们也要谨慎行事,防止徐国公的爪牙发现我们的行动,对我们进行报复。”
魏北辰点头表示赞同:“李兄所言极是。章公子,你先在军营中安心住下,这里相对安全。我们会全力保护你的安全,也会尽快展开调查。”
章邯感激涕零,再次向魏北辰和李世瑞行礼:“多谢二位大人,章邯定当铭记这份恩情。”
随后,魏北辰安排士兵将章邯带到一处营帐休息,并嘱咐士兵务必保护好他的安全。待章邯离开后,魏北辰和李诗睿继续商讨对策。
魏北辰看着那份染血的考卷副本:“这一仗不好打,我会利用军中的人脉,在暗中调查徐国公的势力在北疆的渗透情况,或许能找到更多与科举舞弊案相关的线索。”
李世瑞点头:“希望能找到证据。”
二人又详细讨论了一些具体的行动计划和联络方式,直到夜幕降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世瑞和魏北辰按照计划,各自展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