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秋收季
秋日的阳光像融化的金子,洒在一望无际的麦田上,京郊的田野仿佛被打翻的调色盘——金灿灿的麦浪翻滚,绿油油的薯叶匍匐在地,远处还有火红的高粱在风中点头。
凉爽的秋风拂过,带来谷物成熟的芬芳,也吹散了夏日最后的燥热。
近年来,朝廷推广高产粮种,中原与京郊地区已普遍换种。
更不用说东北一带,土豆、白薯的产量翻了几番不止。加之三年免赋税的政策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老百姓终于能够吃上一顿饱饭,田间地头洋溢着一片祥和与满足。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仿佛一切正朝着盛世稳步迈进。
“爹爹快看!”白晓晓扒着马车的窗户,大半个身子都探了出去,银铃般的笑声洒了一路。
沉甸甸的麦穗将麦秆压弯了腰,仿佛在向过往的行人鞠躬致意。
“小心栽出去。”白洵笑着将女儿轻轻拉回车厢,转头对车夫说道,“咱们停车下去走走。”
马车缓缓停靠在田埂旁,一行四人踏着松软的土地,步入了这幅绚丽的丰收画卷。
随处可见弯腰收割的农人,虽然汗流浃背,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容。
打谷场上,孩子们在草垛间追逐嬉戏,欢声笑语随着麦壳一起飞扬,叫人不禁心神愉悦。
“这才叫盛世该有的样子啊!”魏二深深吸了一口混合着麦香与泥土气息的空气,语气中满是感慨。他并没有夸大其词,去年此时还远未有这样喜人的景象,而今年就连曾经的荒山也种满了白薯和土豆,几乎一挖就是一麻袋。
景铭点头,也是满脸欣慰。
不说饥荒年百姓啃树皮,就连去年的孩童也都饿得皮包骨头,好在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低矮的土砖房前,两个约莫四五岁的小娃娃正坐在门槛上,小手捧着热乎乎的白薯啃得正香。白晓晓蹦蹦跳跳跑过去,发现这两个孩子比她矮了整整一个头。
“你们几岁啦?”她蹲下来与小娃娃平视。
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一点也不怕生,反而把手里啃了一半的白薯递过来,口齿不清地说:“吃、吃薯薯。”
白晓晓被逗笑了,从随身小包里掏出油纸包的糖果:“请你们吃糖呀!”
旁边的小男孩眼睛顿时亮了,馋得直咽口水,却还是乖乖地说:“爹说,不能要别人的东西……”
“哎呀偶尔破例没关系啦!”白晓晓不由分说地把糖塞进他们手里,“你们爹娘呢?”
小女孩舔着糖果,小手指向麦田:“爹娘在收麦麦。”她突然想起什么,警惕地补充道,“爹说不能跟陌生人走远!”
白洵在一旁看着,忍不住轻笑:“好孩子,说得对。”
这时,一位老汉急匆匆从田里赶来,粗糙的大手在衣襟上擦了又擦:“几位老爷这是……”
魏二上前一步,温和地说道:“老伯别紧张,我们路过此地,看今年收成不错,想来沾沾喜气。”
一提到收成,老汉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托圣上的洪福,真是百年不遇的好年景啊!”他顺手拿起儿子怀里的大白薯,“您瞧瞧这薯,个个比拳头还大!”
仿佛为了证明爹爹的话,小男孩适时地打了个响亮的饱嗝,接着又是一个响屁。
现场静默了片刻,随即爆发出大笑。
白晓晓捏着鼻子笑弯了腰:“白薯好吃,就是有点费裤子!”
老汉不好意思地挠头:“让各位见笑了。这白薯虽然吃多了爱放屁,但是顶饱啊!以前吃糠咽菜都填不饱肚子,现在能吃上这么实在的粮食,放几个屁算啥!”
众人都被这朴实的话语给逗乐了。
白洵若有所思地看着堆成小山的白薯,轻声对景铭说:“得想办法改善品种,或者研究下怎么做才不容易胀气。”
魏二和景铭深入田间,与劳作的农人们交谈,他们发现每户人家不仅粮仓满满,屋檐下还挂满了晾晒的干菜和咸肉。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