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二十五年,秋。
大夏的科技树,在陈平川这位“总设计师”的亲自规划和无数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已经点得越来越歪,也越来越快。当军事科技突飞猛进,开始遥遥领先于世界时,陈平川也开始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民生领域。
他很清楚,强大的军事,需要更强大的工业和民生基础来支撑。一个国家的真正强大,不仅仅在于船坚炮利,更在于百姓的生活,是否富足安康。
这一天,大夏皇家理工学院的一间实验室内,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展示会。
皇帝陈平川,亲自到场。陪同他的,有工部尚书全伯,以及学院的一众教授。
而在他们面前,站着一个二十岁出头,面带紧张和激动的年轻人。他叫李默,是理工学院物理系的优等生,出身寒门。
他要展示的,是他耗费了近一年心血,独立研发出的作品——一台手摇式的“直流发电机”。
这台发电机看起来很简陋,由线圈、磁铁和换向器等基本部件组成。在它旁边,放着一个抽成真空的玻璃泡,里面有一根细细的碳丝。
“陛下,各位大人,老师。”李默深吸一口气,开始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造出了这台发电机。只要转动摇杆,切割磁感线,就能产生持续的电流。而这个……学生称之为‘电灯’,当电流通过里面的碳丝时,碳丝会因为高温而发光。”
在场的大部分官员,都听得云里雾里。什么电流,什么磁感线,对他们来说,无异于天书。
全伯倒是听懂了,他看着李默,眼中满是欣赏。这个年轻人,是他最得意的学生之一。
陈平川笑了笑,说道:“李默,不必多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看看,你的发明,能不能点亮这个夜晚。”
“是!陛下!”
李默走到发电机旁,开始用力地转动摇杆。
发电机发出了“嗡嗡”的声响。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个小小的玻璃灯泡上。
奇迹,再次发生。
只见那根细细的碳丝,先是微微泛红,然后,光芒越来越亮,最终,发出了一团稳定而明亮的,橙黄色的光芒!
“亮了!真的亮了!”
“天呐!不用油,不用蜡,竟然能发光!”
“此乃神迹!神迹啊!”
实验室里,瞬间响起了一片惊叹之声。那些原本还一脸茫然的官员们,此刻都惊得张大了嘴巴,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景象。
这柔和而明亮的光芒,虽然不如白昼,但却比当时最好的蜡烛和油灯,亮了何止十倍!而且,它没有烟,没有味道,干净而纯粹。
陈平川看着那团光芒,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第二次工业**的核心,电力时代,终于在大夏,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亲手开启了。
他走到李默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李默,你做得很好。你的这个发明,价值,不亚于一支舰队。”
得到皇帝的亲口夸奖,李默激动得满脸通红,几乎要说不出话来。
“这……这是学生应该做的。”
“不。”陈平川摇了摇头,“这不是你应该做的,这是你为这个国家,为天下万民,做出的巨大贡献。朕,要重赏你!”
他转头对全伯说道:“全爱卿,立刻成立‘电力科学研究院’,由李默担任首任院长。从国库拨款一百万夏元,作为启动资金。朕要你们,在半年之内,造出更大功率的发电机!朕要这光明,遍布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
半年后。
京城,正阳门大街。
入夜时分,华灯初上。但今天,整条大街,却和往常有些不一样。
街道两旁,每隔一段距离,就竖起了一根根高大的灯柱。灯柱的顶端,装着一个奇怪的玻璃罩子。
成千上万的百姓,从四面八方涌来,将整条大街围得水泄不通。他们都在交头接耳,好奇地等待着。因为官府贴出告示,今晚,将有“天光”降临京城。
在人群中的一座酒楼上,陈平川正和几位皇子公主,以及后宫的嫔妃们,凭栏远眺。
“父皇,那是什么呀?真的会有天上的光掉下来吗?”年幼的小公主指着灯柱,好奇地问道。
陈平川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待会儿,你就知道了。”
吉时已到。
随着一声钟响,整条正阳门大街上,所有的灯柱,在那一瞬间,同时亮了起来!
一团团明亮的光芒,瞬间驱散了笼罩街区的黑暗!
整条大街,被照得亮如白昼!
“哇——!”
人群中,先是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了一阵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亮了!真的亮了!”
“这就是天光!是神光啊!”
“陛下万岁!大夏万岁!”
百姓们激动得又蹦又跳,很多人甚至跪在地上,朝着皇宫的方向,不停地磕头。在他们看来,这人力制造的光明,与神迹无异。
陈平川看着下方沸腾的人群,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几天后,京城里又出现了一个新鲜事物。
一辆没有马,也不冒烟的“铁盒子车”,沿着铺设在街道中央的轨道,平稳而快速地行驶着。
这就是大夏的第一辆“有轨电车”。
百姓们争相体验,花上几个铜板,就能坐上这“神仙车”,体验日行百里的感觉。
电力,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京城,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大夏第一所现代化医院,“仁心医院”里,另一项足以改变时代的技术,也投入了使用。
女医官孔慈,正在向一群军医,展示着一台新造出来的“X光诊断仪”。
一名在战斗中腿部中弹的士兵,被抬了进来。
孔慈将一个特殊的底片,放在士兵的腿下,然后启动了仪器。
片刻之后,底片被取出,经过简单的化学处理,一张清晰的影像,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看这里。”孔慈指着影像上的一处白点,“这就是那颗弹片的位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距离骨头有多近,周围的组织情况如何。”
在场的军医们,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这简直是透视眼啊!”
“有了这个,我们以后做手术,就再也不用凭感觉去摸索了!”
这项技术的应用,直接让战地手术的成功率,提升了七成以上!无数士兵的生命,因此而得救。
与此同时,在孔慈的主持下,“无菌手术”的理念,“疫苗接种”的制度,也开始在仁心医院,乃至全军,全面推行。
天花、霍乱这些曾经让人闻之色变的瘟疫,在大夏境内,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逐步消灭。
科技的光芒,不仅照亮了城市的夜晚,也照亮了无数人的生命。
一个更文明,更健康,更强大的大夏帝国,正在冉冉升起。
……
龙兴二十五年,冬。
紫禁城,武英殿。
这座过去用于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殿堂,如今已被陈平川改造成了大夏帝国最高级别的“战略研讨室”。殿内,没有了繁复的装饰,取而代之的,是一面墙那么大的世界地图,以及各种先进的沙盘和图表。
今天,陈平川召集了他麾下最核心的文武重臣,召开了一场秘密会议。
与会者,寥寥数人。
内阁首相赵康,总领文官系统。
镇北大将军秦锋,代表帝国陆军。
镇海大将军海哥,代表帝国海军。
工部尚书兼帝国研究院名誉院长全伯,以及现任院长吴墨、潜艇总师苏晓,代表着帝国的科技力量。
番谍司指挥使张金宝,则掌握着帝国的情报网络。
这些人,就是支撑起整个大夏帝国高速运转的核心支柱。
“都坐吧。”陈平川指了指巨大的椭圆形会议桌。
众人落座,殿内的气氛,庄重而肃穆。
“今天叫大家来,是讨论以下,我们现在走到哪一步了,以及,下一步,该往哪里走。”陈平川开门见山。
会议,由张金宝的汇报开始。
他站起身,走到世界地图前,手中拿着一根长杆。
“启禀陛下。根据我们番谍司从世界各地传回的最新情报,目前,西方各国的科技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有趣的阶段。”
他先是指向了英吉利海峡。
“英国人,在经历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