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41.第四十一夜

黛玉本想着过完年再返京,但齐俨来年要参加春闱,外祖母再三邀请,卫若兰也多年未回京,黛玉便决定与他们同行。

几人商议过后,决定十月启程。

素心、齐俨夫妻急着归整行李,待了两日便回了姑苏。

守孝结束,黛玉也好出门了。

半个月间,黛玉在林管家、卫若兰的陪伴下去遍了林家在江南的庄子、店铺,又顺路去了各地的群芳女学、绣庄,还有兔子养殖庄子、兔皮鞣制工坊。

黛玉看过还算满意,赏了管事和小工们,又对现有缺漏提出了新建议,一切都还算圆满。

只是,以后怕很少有机会回姑苏了,黛玉也在考虑江南的产业怎么办?

这些都是祖产,或者林海夫妻在江南这些年置办的,留给黛玉的嫁妆,找合适的托付过去,可一大笔财产,谁能保证人心不变呢?

兑出去,黛玉又不舍得,毕竟,是父母留给她的。

黛玉身边的丫鬟倒都信得过,尤其是四个大丫鬟,八个二等丫鬟,这几年跟着从南到北,又从北到南,又别黛玉放出去各处历练,都能独当一面,只是年龄太小。

更何况,这些年她们一直陪着她,耽搁了年龄,最大的逢春已经二十了;如今她出了孝期,快要成亲,她们的亲事也该张罗起来,不好一直耽搁下去,倒不能让她们单独留在姑苏。

晚上,黛玉向林管家、梅染、荼白提起这件事,林管家沉吟片刻道,“族里也有做生意的,不若托付给族里,到时候给些分成,惠及族里,姑娘再给族学捐二十亩地,或者请几位好先生,供养公子姑娘们读书,小辈有了出路,族里肯定对姑娘的托付上心。”

梅染提起,“月白一直在老宅守着,到时候可以让她做个监督,姑娘也可以托付表小姐关照些。”

黛玉想了想,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她也不是没想过托付给老仆,可不是所有都是林管家、梅染她们,又天高皇帝远的,有些事情不好处理,林家族里因着人丁稀少,倒也算团结,只要地契什么的都在她手里,银钱给族里些,倒也没什么。

黛玉点头道,“好,那明日林叔陪我去趟族里,拜访五爷爷和族长叔叔。”

林管家下去就给林家五太爷林樾和族长林淳写了拜帖,送过去。

黛玉祖父那一辈,林家共林松、林柏、林彬、林枫、林樾五个男丁,林老侯爷林彬排老三,族长是老大林松,如今只剩下最小的林樾还在世;如今,林家的族长是林松的长子林淳,是林海他们那辈的老大,考了举人后并未出仕,主管族里的事情,平日也在林家族学、林家女学当夫子。

林家男丁少,女儿更好,每每有了女儿都如掌珠般养大,倒也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想法,一贯让姑娘和儿子一起读书,也就前些年林海请了先生给姑娘们上课,才送了姑娘去林府念书;后面林家父女离开姑苏,林家女学搬到了林家族学旁边,便也就让姑娘们一直读了下去,直到成亲才离开学堂。

姑娘们都嫁的不远,一个城里,闲时还去女学给孩子们上课,这两年去看黛玉,听黛玉提起绣庄、女学和兔子养殖的事,也都积极帮忙。

甄士隐后来去了林家族学、林家女学坐馆,英莲也跟着父亲去林家女学读书,和林家几位姑娘交往,常去林家玩,后来更是嫁给林灵的兄长林烁,现也在林家女学做女先生,林烁考了秀才后无意再考,在林家族学当先生,夫妻两个志同道合,琴瑟和鸣,过得十分和美。

夜里,几个丫鬟们陪着黛玉规整东西、收拾行李的时候,黛玉问起丫鬟们未来的打算,纷纷要陪着黛玉。

她们从小陪着黛玉一起长大,虽是主仆,黛玉待她们如姐妹般,她们对林家和黛玉也有归属感,想要一辈子陪着黛玉;后来,黛玉接连丧父丧母,她们更是没有心思想别的,只想陪着黛玉;加上,她们跟着去群芳会,见多了婚后的满地乱麻,更不想成亲。

黛玉道,“别不好意思,你们以后要遇上了,来找我说,我给你们准备嫁妆。”

丫鬟们纷纷答应。

主仆说说笑笑,夜就深了。

第二日一早,黛玉、卫若兰、林管家一行带着礼物去了林家族里。

林家现在有四房,多是一脉单传,只有四房人丁兴旺些,木字辈有两个男丁,水字辈三个男丁,可到了黛玉这一辈,只剩四个男丁,四个姑娘,黛玉的弟弟还夭折了。

其他三房都是林侯兄弟的后人,到林海已过五代。

林侯这一脉五代单传,到第六代林海这,有了姑娘,又有一个儿子,本是喜讯,谁知,只剩下黛玉。

前朝的时候,林家也曾显赫过,后来一朝落败,歇了仕途之心,辞官带着家人回了老家姑苏桃花村,办了族学,教村里小孩读书,也收周边慕名求学的学子,林家族学在姑苏名声很好。

林家子嗣后来从未出仕,只考了举人回族学教学,这也让人丁稀少的林家在村里一直备受尊敬。

一代代下来,过了百年,林家还出了几个名满天下的大儒;林家也从朝堂败归的“败家犬”成了姑苏望族。

说到底,林家当年也不是犯了什么大错,不过是为官清正,又一不慎,被政敌算计,才遭贬谪。

后来,乱世来了,初代林侯林宁不顾家人阻拦,离家参军,因读过书,在军里当了军师,屡出良策。

天下大定后,林宁受封“文信侯”后,立马告假回了桃花村。

十余年未曾归家,林家还以为林宁已经去世了,见他平安归家,又封了侯爵,自是喜出望外。

他们虽然埋怨林宁多年渺无音讯,可也知道战争时的苦处,只高兴孩子回来了,想着孩子受了许多苦。

林侯看着破败的家里,年迈的兄弟,和去世的爹娘,只觉如梦初醒。

他后悔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他只能补偿在兄弟和侄子们身上。

林侯找人修了祖宅,又在姑苏城里买了同在一条街的四座院子,想着兄弟四个以后也能团聚,只可惜,天不遂人愿。

林侯一脉常年在京城、各地为官,林家其他几房都留在姑苏,教书、从商的都有,但门风清正,很少出仕,只是有林侯庇护,虽未让他们如贾史王薛一样上护官符,但也能让他们不受人欺凌。

至少,在姑苏的地界儿没有人不长眼的仗势欺负林家。

百来年过去,林侯留给自己的院子,经过一次次的修缮已经成了姑苏有名的院子,旁边的三家林宅自然逊色许多;如同林侯一脉和姑苏林家一脉,血脉早就疏淡,加上两家差距越来越远,分割两地,多年难得一见,虽彼此惦念,到底生疏。

再次亲近起来,还是林海、贾敏当初回姑苏守孝,安葬父亲,后来又安葬母亲,林家族人多有帮忙;林海感怀于心,投桃报李,给林家族学捐了银钱、田亩,还费力请了好老师坐馆,自己闲时也去给族里的孩子讲学。

族里帮忙,林海投桃报李,搬入京城的林家人和留守姑苏的林家人又亲近起来。

如今,林海一脉只剩黛玉一个孤女。

林家族里不管怎么想,都没有过趁火打劫的动作,还在父母丧事上帮忙良多,黛玉都念他们的好,愿意相信他们,也愿意让出一部分利,让族里更好。

不一会儿,林黛玉一行就到了林五太爷府前,五太爷的儿子八老爷爷林深、媳妇估摸着时间已经到了门口等着。

见黛玉来了,忙迎上来,几人行礼厮见,客套间到了厅堂,五太爷、族长已经等着。

黛玉、卫若兰缓缓步入厅堂,行礼道,“见过五爷爷,五奶奶,大伯父、大伯母。”

林管家、林深夫妇随后。

上首的两位老人看着迎面走来的少年少女,好似看到了当年的林海、贾敏,连忙道,“好孩子,快起来。”

林五太爷她们也都见过卫若兰,也知道黛玉将要进京,这些日子正忙着呢,今个想必有事。

几人闲叙几句,林五太爷便问道,“玉儿今儿个怎么来了,五爷爷也知道你最近忙着呢?”

黛玉感动,在丫鬟的指引下坐下道,“五爷爷,大伯父,玉儿确实有事求你们。”

林五太爷笑着道,“玉儿有事尽管说,你这些叔叔伯伯、堂兄弟们都在呢。”

黛玉说道,“五爷爷,我下个月就要去京里了。”

五太夫人张嘴道,“怎么这么突然?”

黛玉道,“我本想着过完年再返京,只是外祖母多次来信,二表姐夫要参加明年春闱,加上卫世兄好几年没回京,年后水路一时半会走不了,便商量着年前一起同行。”

林家众人听了,都点了点头,“也好,一起安全。”

林家众人本还想着林侯一脉只剩下黛玉一点血脉,留在姑苏,林家护着,又有祖上留下的家财,一辈子无忧无虑的过着也挺好,到时候若有两个孩子,过继回林家一个,林侯一脉也不至于断了传承。

只是,林海早早给黛玉定了亲事,卫家也把黛玉当自己孩子护着,卫家公子也出类拔萃,他们没什么不放心的,只是到底远了,他们看顾不到,早些时候的打算便也没说出口。

黛玉继续道,“我以后怕不能常回姑苏,我爹娘留下的产业不舍得卖了,想留着当个念想,便想托付给叔伯们照看着。”

林五太爷和林族长自然知道林家在江南的产业,本以为黛玉会安排家仆照看,他们到时候再暗中照看着,别让黛玉被人欺负了;如今黛玉愿意托付给族里,他们也会自会尽力。

五太爷、族长林淳同时表态,“好,玉儿放心,族里会给你看好的。”

五太爷又道,“江南到京里路远,不方便,到时候半年给送一次账本和出息,有我看着,你放心,总不会让人欺了你。”

林淳也道,“五叔说的极是。”

黛玉道,“五爷爷、大伯说的那话,我自是信得过叔伯兄弟们。不过,也不能家里白出力。到时候我拿出两成利润,一成给帮忙的叔伯兄弟们,一成留着,给族学和女学,帮助族里老幼,谁家有困难,也方便都帮帮。”

林家众人都赞黛玉心好,卫若兰也只是跟着黛玉来拜访长辈,知道黛玉想把江南的家业托付给族里,却不知道黛玉的打算。

他知道黛玉很好,可黛玉总是能更好,让他有点压力,看来,他要多多努力才行。

毕竟以后,他们要并肩作战许多年,他可不能被黛玉落在后面太远。

林淳道,“玉儿,给学里的,大伯就厚颜留下了,只是给我们的那一成就不必了,到时候给他们开一份工钱就好。”

黛玉坚持,“叔伯、兄弟们到时候肯定劳心劳力,您就收着吧,大不了到时候让兄弟们多出点力,赚得多了,他们分的虽多,可我分的更多。”

黛玉说的像自己占便宜似得,可林家人都知道她是想帮族里。

僵持几番,五老太爷、族长终究没有抵住黛玉的劝说答应下来,只说分成不必一成,半成就好,剩下的一成半存起来,给学里、村里用,或者到时候有灾难的时候救灾,或者黛玉遇到难题了,也好拿出来帮她。

黛玉感激,只得答应,想着以后报答。

正事说毕,闲话一会儿,想着黛玉离京,时间紧张,五太老爷和族长带着林管家去交接。

因着都是长辈,也不用避嫌,五太夫人就留着黛玉、卫若兰和她们叙话。

林家女眷们你一言我一句的叮嘱黛玉到了京城好好照顾自己,要有不好就写信来,或回姑苏来;又叮嘱卫若兰好好待黛玉,以后若有不好,也别彼此磋磨时光,给她们来信,他们自会接黛玉归家。

林家女眷的话是真的,也是给卫若兰一个警告。

黛玉如今虽只是孤女,可林家还在,长辈还在,黛玉永远有归处,有一群家人做后盾,甚至愿意姑娘归家。

黛玉听了很是感激,眼里蓄满了泪水,没留下来,只一句一句的应着。

卫若兰听了也郑重承诺会对黛玉好,一一答应长辈的要求。

卫若兰听了林家长辈的话,想他会对黛玉好,可时光太久,人心易变,未来如何,谁也不能保证;若有朝一日,他们感情不再,那就了林家长辈的话,放她归家,总有长辈为她做主。

虽想了许多,却不过电光火石间。

卫若兰起身,向林家的女眷躬身行礼,郑重承诺会对黛玉好,说道后面,他的语气有些艰涩,却同样坚定,“若有朝一日,我负了妹妹,自会送她归家。”

林家女眷听了,自是放心。

卫若兰若一味承诺发誓,她们未必会信,毕竟,年华流转,若沧海桑田,况乎诺言?

卫若兰答应她们的要求,她们倒是放心许多。

她们也见过许多悲剧,婚前哪家不是许诺待姑娘好,可蹉跎在婚姻里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姑娘太多,活的人不人、鬼不鬼,慢慢一点人气都无,只能活成自己最厌倦的日子。

她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让黛玉放弃眼前好好的姻缘,只能祈祷黛玉幸运点,他们都没变。

交接完毕,用过午膳后黛玉告辞,五老太爷他们顾忌黛玉还忙,也没留她,只说让她走前来家里一趟。

黛玉答应。

回了林府,黛玉也有些累了,便回去休息。

卫若兰与黛玉同行,两人走在路上,看着很是和谐,只是丫鬟们看着二人沉默不语,都心里有些打鼓,可别闹矛盾了吧。

卫若兰酝酿许久,在黛玉院前,还是开口道,“黛玉,我会对你好的,尽我所能;只是岁月太久,我又从武,无法担保未来。可是,我保证,我不会伤害你,我会努力和你并肩同行此生。若有朝一日,我伤害了你,你就离开。”

卫若兰觉得有冒昧,可还是开口。

并肩同行此生,多美的承诺。

黛玉笑了,风华无双。

黛玉懂的,她们虽然交集不多,可也认识六年了,初见时的惊鸿一瞥,牡丹宴上再见,公堂上坚定不移的支持……她也听若竹说过许多她兄长的事情。

那是她想,若竹真好,有这样的兄长护着长大,不知会看上怎样的男子?那世间男子,在她眼里,怕都会成为将就。

可惜,后来若竹没有机会去看世间男子,也没有机会去挑喜欢的丈夫,被帝王赐婚给了三皇子。

三皇子不是不好,他能让若竹有机会触摸到皇权;可给不了若竹现世安稳、情有独钟,还可能一朝倾覆。

好坏沾半,愿赌服输,她们都认了,可到底意难平。

黛玉其实有些羡慕,但不是羡慕若竹的哥哥很好,而是若竹的哥哥家人都在。她的父母、弟弟也很好,只是已经离开她了,只剩下父亲。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