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雨过后,是连续几日的艳阳天,临州气候温宜,浅秋时节,已有桂花初绽。
此地喜爱丰收象征之物,自然也喜爱这金灿灿的桂花。或插发间,或挂腰间,女子做衩点鬟,男子耳边簪桂,街道上几乎人人持有一枝金桂,来往间幽香阵阵,香气馥郁,实是一派好景象。
各路小贩也顺应时节,制作桂花吃食,妇人们采摘新鲜桂枝,挎篮叫卖,冠以文运盛名,吆喝着秋闱将至,鬓间插一枝金桂,便能“蟾宫折桂”、“下笔如神”,期望用这般好意头吸引客源。
可惜,今年的秋季不如往常。
时逢多事之秋,桂花像是开错了时节,饶是花枝带着“桂榜”的祈愿,众学子们也无赏花的念头,也不像秋桂祭初始时那般,大力题诗赞扬,哗众取宠,反而一日比一日安静。
自赵维安闹事以来,众人都无比关注有关临州舞弊之嫌一事,留待临州除了女郎盛名的吸引,更想等一个事实结果。学子们不乏出身阀阅名家的高门子弟,他们消息灵通,门路众多。不过几日,先是从某位多日尚才归家的仵作口中得知,县丞罗鸿的凄惨死状,又从一些眼线里获悉,附近地方一些官员忽被革职,除却功名,更严重的杖责流放。
寻常百姓觉察不出门道,听个乐呵便过,也仅仅对县尉的凄惨死状津津乐道,其余事情还不如今个赚了多少银钱有用。但高门子弟所知消息更多,想得也更深彻:先前赵维安一闹,皆知临州存有舞弊之嫌,此后便无声无果,眼下别地革职动乱,绝非平白无故。
于是都有默契地派人探查,互通消息,数日间便将事情摸探清楚:临州确存舞弊之嫌,且牵甚广,深究之下,多县与此相关。各地官员人心惶惶,却又不敢抗命,唯有配合被派来的巡官调查,将相关人员按律处置。
遣派去的巡官付陵,冷面无情。起初,占了他人功名的官员们还心存侥幸,用些惯常的伎俩贿赂买通,求人通融。然而,这人油盐不进,只会说一句:“奉女郎命,承东宫令,当以彻查。自首者酌情减罪,阻扰查案者加罪,冥顽不率情节重大者,诛杀。”
女郎。
能是哪位女郎?
秋桂祭神鸟临身的女郎,马上还衩的女郎,子松学院、芥子堂内、隔帷论道的女郎。
到此刻,这些人终于意识到,长摇女郎,并非是个只会仗着权势发威、卖弄噱头的空花瓶。
也终于意识到,得到东宫任命之人,脾性应当跟那位相差不离。
铁面无私的付陵,杀伐决断的女郎,都跟那位素来有“暴君”、“暴行”之称、心狠手辣的太子姬夜有着相同之处。
到这个地步,众人讨论的窃语声悄悄隐下,终于肯带上一两分尊敬,不敢再随意乱言,妄议调笑女郎。只是,这般动静,犹如山倒海中。巨浪裹挟之下,鱼虾注定随波逐流,被卷入漩涡自顾不暇,也注定不能悄悄平静——女郎另有一命,“举欺者,揭弊者,予赏。”
赏什么,没人在乎,也无需在乎。
重要的是“举欺”与“揭弊”。
此话一出,就像一根棍子放入一锅粥内搅动,以临州为中心,直搅得众人提心吊胆,惶惶不安。
众多匿名的检举消息如同当初东宫接手临州事权时、被翻出来的命案一般,接连不断地传至女郎住院、衙门内。为此,女郎特在附近各地立督察一门,将所有检举消息一一查证,一待核实,镣铐加身。
子松学院的隔帷论道照旧,前去的人却不如先前多了。芥子堂内,女郎言语仍温和,面上笑容嫣然,惹人亲近,但她双手也干脆利落,每一道命令的下达都不容置疑,势必要肃清舞弊。
名门世家多都注重人情往来,打通人情已是心照不宣,在位时互相予以方便,退隐后也不忘惦念往来,以求哪日也能为子孙谋上几分“薄利”。然而,这份人情往来在这条命令下,俨然成为一道紧裹自身的催命符,稍有出格就万劫不复。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此等心境时局之下,家中打点过的学子不由胆战心惊,生怕耳边金桂哪一日就变成了黄金镣铐,岂还有赏花雅致?就连桂树投下的树影也像是不祥乌云般,笼罩他们心头。见到身旁人,更是疑心作祟,担心对方是不是要参上自己一笔,遂也不如往常一样聚众交谈,轰然只作鸟兽散。
检举消息多如牛毛,真假混淆,临州上下官员皆被翻洗更替一遍,人员减半,任命填补宁缺毋滥,致使人手短缺,效率便大大减半,不能一一排查。因此,为保证毫无遗漏,所有信息先由吏卒们做第一步筛选,如果检举属实,再向上人通报,静候决断。如今负责督察一职的付巡官不在,这项任务便落到了女郎身边一位幕僚李公身上。
这位李公,并非进士出身,只是得以赏识才有官头。他自觉才不配位,平日议事通报小吏对他做个礼,他也要回个礼,每次都少不得一番对拜。小吏们虽觉此行好笑,却也顾忌身份之差,不敢摆在明面上。暗地里又想:这样的人都能得了女郎赏识,在太子面前崭露头角,自己焉能不行?
更何况,这不正有前车之鉴,那位付陵巡官在女郎手下办了些差事,一朝升官,各小吏是有目共睹。是以,各处官吏也在暗中较劲,对待女郎吩咐也从不敷衍,尽心而为,期盼自己也能分得一眼青睐,从此飞黄腾达。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