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府的议事厅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晃荡,仿若众人此刻忐忑又急切的心境。
孟令琛一袭素色长袍,身姿笔挺,仿若苍松扎根于地,沉稳地端坐在主位。
他剑眉下的双眸深邃幽远,仿若藏着无尽的思量,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哒哒”声,仿佛在叩问着前路的方向。
秦易珩身着华服,却难掩神色间的焦虑,在厅中来回踱步,脚步声急促而杂乱。
“孟大人,如今虽说有了议政堂,可陛下仍紧握最终定夺权,这对我们的改革大业而言,依旧是如鲠在喉。”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愤懑,眉头紧紧拧成了个“川”字,眼中满是对现状的不甘。
林羽轻抚着胡须,那胡须已有些斑白,却丝毫不减他眼中的睿智。
他微微眯着眼,仿若在透过眼前的迷雾,探寻着破局之法。
“殿下莫急,改革之路本就荆棘丛生,布满坎坷。如今有了议政堂这一契机,我们便要好好利用,徐徐图之,方能达成制衡皇权之目的。”他的声音沉稳而平和,带着久经世事的从容。
孟令琛微微颔首,薄唇轻启,声音低沉却坚定:“林老先生所言极是。当下,我们需先在议政堂中站稳脚跟,将支持改革之人安插进各个关键位置,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进而影响决策走向。如此,方能逐步削弱陛下的实际掌控力。”
几日后,孟令琛身着朝服,迈着稳健的步伐踏入朝堂。
今日的朝堂之上,气氛格外凝重,众人皆心知肚明,新成立的议政堂将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新战场。
早朝之上,孟令琛率先出列,拱手行礼,身姿挺拔如松。
“陛下,议政堂既已成立,当务之急是确定参与议政的大臣人选。此关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需慎之又慎。臣以为,应挑选那些德才兼备、心系社稷且对改革素有见解之人。”他的声音清朗有力,在朝堂上回荡。
皇帝高坐于龙椅之上,神色冷峻,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下方群臣。
“孟爱卿所言不无道理,只是这人选的确定,还需从长计议。朕自会权衡利弊,选出合适之人。”皇帝的话语中带着上位者的威严,不容置疑。
退朝后,孟令琛并未急于离开,而是在朝堂外徘徊,等待着时机。果不其然,几位平日里与他交情不错且支持改革的大臣纷纷围拢过来。
礼部侍郎张大人神色忧虑,眉头紧锁:“孟大人,陛下对议政堂之事似有保留,我们该如何是好?”
孟令琛目光坚定,看向众人,眼中透着鼓舞的力量:“诸位莫慌。陛下虽心存疑虑,但议政堂已然成立,这便是我们的机会。我们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积极建言献策,做出一番成绩,让陛下和朝堂上下看到议政堂的作用与价值。”
户部尚书李大人微微点头,神色凝重:“孟大人所言极是。只是,朝堂之上局势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我们行事还需格外小心。”
孟令琛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李大人放心,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定能冲破重重阻碍。当下,我们先各自梳理手中事务,准备好详实的改革方案,待到议政堂议事之时,一举抛出,震慑众人。”
众人纷纷称是,各自散去,准备为改革大业全力以赴。
接下来的日子里,孟令琛日夜忙碌,与支持改革的大臣们频繁商议,精心打磨改革方案。每一个条款,每一项措施,他们都反复斟酌,力求尽善尽美。
这日,孟令琛如往常一样在书房中忙碌,手中的毛笔在宣纸上来回游走,书写着改革的细节。突然,管家匆匆来报:“大人,七公主求见。”
孟令琛微微一怔,旋即放下手中毛笔,整理了一下衣冠:“快请公主进来。”
秦云乔身着一袭淡蓝色宫装,身姿婀娜,神色却略显焦急。
她踏入书房,还未等孟令琛行礼,便急切地说道:“孟大人,本宫听闻陛下近日与几位守旧派大臣频繁密会,恐怕是在谋划应对议政堂之策,你需早做打算。”
孟令琛心中一凛,脸上却依旧沉稳,拱手谢道:“多谢公主告知。陛下此举在意料之中,公主放心,臣已有应对之法。只是还需公主在宫中多留意陛下的动向,若有任何消息,还望及时相告。”
秦云乔微微点头,美目流盼间透着坚定:“孟大人放心,本宫自会尽力。改革关乎国家兴衰,本宫也不愿看到父皇被守旧派蒙蔽,阻碍国家发展。”说罢,秦云乔转身离去,身姿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坚毅。
孟令琛望着秦云乔离去的背影,心中暗暗思忖:看来得加快行动步伐了。
几日后,议政堂迎来了首次议事。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一触即发。孟令琛带着精心准备的改革方案,昂首步入议政堂。
众人落座后,孟令琛率先起身,双手捧着改革方案,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诸位大人,今日乃议政堂首次议事,关乎国家未来走向。此份改革方案,是我与诸位支持改革的大人多日来的心血结晶,涵盖民生、吏治、经济等多个方面,旨在富国强兵,造福百姓。还望诸位大人细细斟酌,共商良策。”说罢,他将方案递予一旁的侍从,由其分发给在场的大臣们。
众人接过方案,纷纷低头翻阅。一时间,堂内只听得见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突然,一位守旧派大臣猛地站起身来,满脸怒容,将手中的方案重重摔在桌上:“孟令琛,你这方案简直是离经叛道!如此大动干戈,更改祖制,岂是儿戏?这分明是在动摇国本!”他的声音尖锐刺耳,打破了原本的宁静。
孟令琛神色不变,目光冷静地看向那大臣,不卑不亢地说道:“王大人,此言差矣。当今时代,局势变幻莫测,若一味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国家如何进步?百姓如何富足?祖制虽不可轻易更改,但也需与时俱进,方能顺应民心,稳固国本。此改革方案,皆是为了国家长远发展考虑,还望王大人三思。”
王大人还要争辩,却被一旁的另一位大臣拦住:“王大人稍安勿躁。孟大人既然提出此方案,想必经过深思熟虑。我们不妨细细商议,若有不妥之处,再行探讨。”
一时间,堂内议论纷纷,支持与反对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孟令琛静静地站在一旁,神色从容,心中却在暗自盘算着如何说服众人。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之际,林羽缓缓站起身来,他清了清嗓子,声音虽不高,却极具穿透力:“诸位大人,老夫以为,孟大人此方案虽大胆,却切中时弊。如今国家面临诸多困境,若不改革,难有出路。且此方案并非一蹴而就,可在施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完善。我们身为臣子,当以国家利益为重,而非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林羽德高望重,他的一番话让不少原本摇摆不定的大臣陷入了沉思。
孟令琛见状,趁热打铁道:“林老先生所言极是。改革之路虽艰难,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勇于创新,定能为国家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还望诸位大人摒弃成见,携手共进。”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大部分大臣同意将改革方案试行一段时间,根据效果再做进一步调整。
孟令琛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首战告捷,虽未完全达到预期,但也为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然而,孟令琛深知,这仅仅是个开始。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不仅要应对守旧派的阻挠,还要时刻留意皇帝的动向,确保改革能够顺利推进。
随着改革方案的逐步实施,一些成效开始显现。百姓的生活逐渐改善,经济也有了些许起色。
朝堂之上,支持改革的声音越来越多,孟令琛的威望也日益提升。
这日,孟令琛进宫向皇帝汇报改革进展。
御书房内,皇帝高坐于案前,神色复杂地看着孟令琛:“孟爱卿,改革之事初见成效,你功不可没。只是,朕听闻朝堂之上,你与一些大臣来往密切,似有结党之嫌,此事你作何解释?”
皇帝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试探,目光紧紧盯着孟令琛,试图从他的表情中捕捉到一丝异样。
孟令琛心中一紧,却面不改色,从容跪地,拱手道:“陛下明鉴,臣一心只为改革大业,与诸位大臣往来,皆是商讨改革相关事宜,并无任何结党营私之意。如今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臣需与各方沟通协调,方能确保政令畅通,惠及百姓。若因此让陛下产生误会,臣愿辞去中书令一职,以证清白。”
皇帝沉默良久,缓缓说道:“孟爱卿,朕相信你对朝廷的忠心。只是,朝堂之上,人心复杂,你行事还需多加谨慎,莫要让别有用心之人有机可乘。”
孟令琛心中暗自庆幸,看来自己的一番话暂时打消了皇帝的疑虑。
他叩谢道:“陛下圣明,臣定当谨遵陛下教诲,日后行事必更加小心谨慎。”
从宫中出来,孟令琛深知皇帝对自己已有防备,往后的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
回到王府,他立刻将此事告知秦易珩和林羽。
秦易珩满脸怒容,一拳砸在桌上:“这昏君,竟如此无端猜忌。孟大人,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得想个办法让他彻底放下戒心。”
林羽轻抚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殿下莫急。陛下生性多疑,我们越是着急,越容易露出破绽。当下,我们可让孟大人多向陛下汇报改革成果,主动邀请陛下视察改革成效显著之地,让陛下切实看到改革带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