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4. 第四章

二月初一,礼王世子景煜进宫侍疾。

宫禁森严,即使礼王世子是太后嫡亲孙辈,碍于内外不相通的宫规铁律,亦不能长久停留内宫,除非皇帝愿意为他破例——然而过去种种迹象表明,这个亲侄儿在皇帝心中的分量显然没有多重。

正因如此,随着礼王世子入宫的消息传来,京城上下很快得出了一个完全相同的结论。

——太后快要死了。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太后的生死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她没有文庄皇后当年执掌江宁景氏的手腕与魄力,也没有文宣皇后的高贵身世与惨痛经历,影响更是几乎为零。

深冬时百官无比关心太后凤体,那是因为太后薨逝百官需要携家眷入宫哭临三日,养尊处优的贵胄在数九寒天里哭足三日,可能真的会追随太后而去。等到冬去春来天气渐暖,众人也就不太关心太后生死了。

当然,太后生死仍然重要,哪怕这位太后居于深宫、不问朝政,也依然是一件极大的事。

之所以朝野乃至民间对此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是因为现在还有一件比太后重要千百倍的大事。

——北方在用兵。

从很多年前开始,荆狄一族就活跃在北方关外草原上,屡屡犯边劫掠,偏又行迹难测来去如风,始终是中原最大的威胁。直到齐朝末帝年间,荆狄势力最强的慕容氏一脉大举南下,将桓氏皇族屠戮一空。

然而遭受屠戮的何止桓氏皇族,北方十二州无论富贵贫贱,凡是荆狄所过之处,一视同仁难以幸免。北方士族居于首位的穆、王、郑、梁四姓高门被杀得七零八落,直接斩断了北方士族的元气;寻常人家更是凄惨,不说家家戴孝,也是死伤难以计数。

十年前皇帝率军北归,收复疆域重整河山,将荆狄慕容氏尽数处死。然而荆狄并非只有慕容氏一脉,边关仍然不得安宁。

去年春日,朝中开始对关外大举用兵。

这次不同以往,领兵的是军中柱石谈国公,调动兵马二十余万,粮草军械不计其数,活生生掏空了家底。

这是真真正正的决死一战,朝廷下定决心要毕其功于一役,压上大楚立国十年攒下的全部积淀。若胜,几十年内再无犯边之祸;若败,从此天子威信扫地,朝廷元气大伤。

开战以来,大楚胜多败少,捷报频传。但到了去年冬日,边关天寒地冻作战困难,谈国公不得不暂将兵马撤回城中,等待春日冰消雪融。

只是建元十一年的春日早已到来,边关的战报却迟迟未到。

荆狄肆虐北方十二州,只在十年之前,人们尚且不能忘却刻骨铭心的惨痛经历。

没有人希望噩梦重演,因此所有人都紧张不已地看着最北边。

京城始终淹没在焦灼的氛围里,连绵的春雨也断断续续下了数日。

午时将近,景昭才散朝回到明德殿,一进殿信手撂下头上的远游冠,宫女们连忙围上来替皇太女除去繁复朝服,换上杏黄常服。

承书女官在一旁禀报:“殿下,刑部右侍郎李晖、御史中丞常明易递帖求见;东宫司直赵玉山、左庶子薛兰野等六名东宫属官等候召见;还有三司联合递上来的十二本案卷尚未批示……”

景昭道:“都先等着。”

承书女官领命,旋即又道:“方才穆嫔主子过来求见,正在小厅里等着。”

景昭微一思忖:“叫她过来。”

穆嫔来得很快,檐外细雨朦胧,她衣裙未湿,颊边却沾染了一点朦胧的水汽:“殿下金安。”

景昭问:“有事?”

“妾想给殿下新做几件衣裳。”穆嫔示意宫人捧上一本簿册,“想让殿下先挑挑式样,妾好尽快做出来。”

凡是擅书画者,审美都不会很差。穆嫔画得一手好山水,衣裳颜色式样搭的也好看,景昭眼风一扫:“先放下,你怎么想起来做衣裳?”

穆嫔眨着眼睛,娇声说:“妾尽一尽东宫嫔妾的本分,来讨好殿下。”

景昭扬眉道:“你这是……”

“上午信郡王妃进宫探病太后,拐到东宫来,当时殿下不在,妾出面待客,信郡王妃拉着妾的手好一番关怀,还捋了个镯子。”穆嫔一抬手,腕间翡翠镯子泛着柔润碧光,果然极是好看,“殿下看见了吗,这是让妾帮忙吹枕边风呢!”

噗嗤!

承书女官没忍住笑出了声,连忙躬身请罪,旋即忙不迭地退了出去。

景昭按按眉心:“枕边风?你来吹?”

穆嫔娇滴滴地道:“妾好歹也是东宫里唯一有名有份的妃妾,殿下怎么看不起人呢?相传信郡王妃的嫡亲侄儿年方二八,容貌俊美,自十岁开始读着《闺训》《女诫》《妇德》长大,是专为侍奉东宫培养的呢!”

景昭刚端起茶水,闻言眉头一蹙:“建元三年朝中就不许刊印这些书了。”

“哎呀殿下,圣上和你高居云端,自然不懂下边的心思。”穆嫔抱起那本花样册子,捧在胸前展示自己的用心。

“有谈国公这些重臣带头,那些家里排行靠前的女孩儿倒是可以一起和兄长读书,等着萃英司选拔录用。可即使再尊贵的门第,也不能把家中子嗣前途全都安排妥当,那些排行靠后,或是非嫡出的女孩儿,照旧要乖乖等着嫁人——不过男孩儿也是一样,既然家里为前面的哥哥姐姐们铺好了路,轮到他们就没什么前途了,与其苦苦去争个七八品小官辱没门第,还不如养的温柔婉顺一点,备一份嫁妆许个能干的女郎。”

“朝廷不准印《闺训》《女诫》《妇德》,把前面那个字隐去不就行了?名字都不用费心改。”穆嫔继续娇滴滴地道,“妾在闺中时,也读过呢。虽是嫡长女,可早失怙恃,祖父不疼祖母不爱,也只能和幼弟幼妹一样等着配人。”

景昭端着茶盏,沉吟片刻。

见她不出声,穆嫔却想得和景昭南辕北辙:“殿下也听说过信郡王妃侄儿的美名?”

景昭不答,穆嫔又试着猜测道:“难道殿下想在‘十八学士’中挑一个?那殿下能不能给妾安排好去处,谈世子对妾就不大看得上眼,妾将来在正妃手底下讨生活怕是不容易。”

‘十八学士’指东宫十八位伴读,当年皇帝封景昭为皇太女,旋即立刻在心腹爱臣、名门大族里挑挑拣拣,挑出了九男九女共十八名年纪相近的伴读入侍东宫,因为挑选条件太过苛刻,时人戏称十八学士。

“这就吹起风了?”景昭站起身,瞟她一眼,“你一天不惹事我就要烧高香了。”

穆嫔左顾右盼:“殿下说什么呢,妾听不懂。”

触及似笑非笑的目光,穆嫔知道糊弄不过去了,恨恨跺脚:“殿下!景煜好不要脸,这才安分了几日,就敢说出‘床前尽孝是儿孙本分,能代替圣上和储君尽孝,亦是我的荣幸’——这是什么意思,是暗指殿下您不孝吗?还敢自称替圣上尽孝,什么时候轮得到他!”

这份气恼货真价实毫不作假,穆嫔是真真正正在华阳宫侍疾过的,且还不是短短几天,而是整整一个多月。

按理来说,宫中贵人侍疾只是个名头。远远看一眼炉子就算是亲自煎药,端起药碗递给喂药的侍从就算是亲自侍奉,哪怕坐在床前什么也不干,传出去都能落个衣不解带昼不安寝的诚孝美名。

但太后则不然,以上那些清闲的事全归了礼王妃与云华郡主,穆嫔则是半点也别想闲着,还要动辄遭受斥责,像是被太后一碗汤药扣在身上,那简直不值一提。

穆嫔可不相信,礼王世子身为太后心爱的孙子,太后会舍得对他百般磋磨发作。

景昭不温不火道:“所以你就说‘太后病情从前屡有起伏,偏偏礼王世子进宫之后,太后的病情就越来越重,再不见好转,该不会是被礼王世子克的’?”

穆嫔语塞。

敲打两句,景昭不再多说——穆嫔侍疾时确实受了委屈,且又是替东宫受过。

她理一理袖摆,抬步向外走去,守在殿外的随侍们立刻撑起伞,挡住檐下飘入的细密雨滴。

“殿下要走?”穆嫔跟着追了两步。

景昭踏出门槛,闻言似笑非笑地转身,抬手凌空一点:“本宫去面圣,你老实待着。”

阶下车辇早已备好,景昭登车,车帘放下,隔绝了雨中飘来的寒气。

另一名随侍内官坐在车帘外,隔帘低声细细禀报,多是些不太重要、但较紧急的事。这些事由东宫属官给出处置意见,但终究要皇太女点头做决断。

景昭一手支颐,靠在小几上,眉间隐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