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68.第 68 章

三年后,金銮殿前。

春风拂过琉璃瓦,檐角铜铃叮当作响。新科进士们身着锦袍,跪伏在丹墀之下,等待天子钦点名次。

"一甲第一名,金陵贾宝玉!"

随着礼部尚书洪亮的声音传遍大殿,贾宝玉整了整衣冠,稳步上前。三年寒窗苦读,昔日那个顽劣少年已蜕变成沉稳青年,唯有眉眼间那抹灵秀之气未改。

"臣贾宝玉,叩谢皇上隆恩。"他伏地行礼,声音清朗。

皇帝坐在龙椅上,眯眼打量着这个年轻人:"贾宝玉...朕记得你是荣国府的公子?"

"回皇上,正是。"

"好,好。"皇帝颔首,"听闻你这三年闭门苦读,足不出户,能有今日成就,实属难得。"他顿了顿,"可有什么心愿?朕许你一个恩典。"

殿中文武百官闻言,纷纷侧目。皇上亲许恩典,这是何等荣耀!

宝玉深吸一口气,再次叩首:"臣斗胆,恳请皇上为臣赐婚。"

大殿内顿时一片哗然。礼部尚书急得直跺脚——这贾宝玉也太不懂规矩了,哪有在殿试放榜日求赐婚的!

皇帝却来了兴致:"哦?你看上了哪家千金?"

"贞静公主。"宝玉抬起头,目光坚定,"臣求娶贞静公主。恳请皇上成全!"

这一下,满朝震惊。几位老臣连连摇头,都觉得这新科探花郎疯了——贞静公主虽无实权,却是皇上亲封的公主,岂是臣子可随意求娶的?

皇帝沉默良久,忽然笑了:"贾宝玉,你可知贞静公主如今的身份?"

"臣知道。"宝玉不卑不亢,"公主金枝玉叶。臣本不敢高攀,但公主本就是臣表妹,臣会用心呵护她、爱护她。"

"有意思。"皇帝屈指敲了敲桌子,"不过,朕虽可赐婚,却也不能强人所难。这样吧,若贞静公主亲口应允,朕便成全你们。"

宝玉大喜过望,连连叩首:"谢皇上恩典!"

退朝后,这个消息如长了翅膀,瞬间传遍京城。谁也没想到,三年前那个为拒婚而出家的纨绔公子,如今竟高中探花,还敢在金銮殿上求娶公主!

贞静公主府内,黛玉正在书房批阅府中账册。三年来,她将公主府打理得井井有条,连素来挑剔的顾嬷嬷都赞不绝口。

"公主!"紫鹃慌慌张张跑进来,"出大事了!"

黛玉头也不抬:"什么事这么慌张?"

"宝二爷中了探花,在殿前求皇上赐婚,要娶您呢!"

黛玉手中的朱笔"啪"地掉在账册上,溅起几点鲜红。她缓缓抬头:"皇上...怎么说?"

"皇上说,只要公主答应,就赐婚!"紫鹃又惊又喜,"现在满京城都传遍了!贾家已经派人来递帖子,说老太太明日要亲自过府拜访!"

黛玉站起身,走到窗前。院中那株西府海棠开得正艳,花瓣随风飘落,一如三年前那个春天。

"他...终于出息了。"她轻声道,眼角有泪光闪动。

紫鹃急道:"公主到底怎么想?要不要答应?"

黛玉没有回答,只是问:"北静王爷...回京了吗?"

"还没呢。"紫鹃摇头,"听说边关战事吃紧,王爷这三年都没怎么回京。"她顿了顿,"不过王妃前日送来帖子,说想明日过来坐坐。"

黛玉苦笑——明日这公主府,可真是热闹了。

正说着,周管家匆匆来报:"公主,宫里来人了,说是皇上口谕。"

黛玉连忙整理衣冠出去接旨。来的是一位年轻太监,笑眯眯地行礼:"公主万福。皇上让奴才传话,问公主对贾探花的求婚有何想法?"

黛玉垂眸:"请公公回禀皇上,臣女...需要时间考虑。"

太监似乎早料到这个回答:"皇上说了,三日后在御花园设宴,请公主和贾探花一同赴宴,届时再答不迟。"

送走太监,黛玉独自在"忆江南"亭中坐了许久。三年来,她以为自己早已放下那段情愫,可今日听闻宝玉高中求娶,心中那潭死水竟又泛起涟漪。

"公主。"顾嬷嬷不知何时来到亭中,"老奴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嬷嬷请说。"

"贾探花如今功成名就,确实是个良配。"顾嬷嬷小心斟酌着词句,"只是...王爷那边..."

黛玉指尖一颤:"王爷与我,本就清清白白。"

"公主明鉴。"顾嬷嬷叹了口气,"只是老奴看得出,王爷对公主..."

"嬷嬷!"黛玉打断她,"这样的话不要再说了。"她站起身,"我乏了,想歇息片刻。"

回到房中,黛玉从妆奁底层取出那封三年前的信。信纸已经泛黄,墨迹却依然清晰。她轻轻抚过那些字迹,忽然想起王妃那日的警告,心头一阵刺痛。

次日,贾母果然早早到了公主府。三年时光在这位老人身上留下了深深痕迹,她拄着拐杖,头发几乎全白了,但精神却很好。

"玉儿!"一见面,贾母就拉着黛玉的手不放,"你可知道宝玉那孽障做了什么好事?"

黛玉扶她坐下:"外祖母别急,慢慢说。"

"那孩子...那孩子..."贾母又是哭又是笑,"三年前从寺庙回来,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发愤苦读,说要考取功名再来娶你。我原以为他只是说说,没想到..."

黛玉递上茶盏:"宝玉哥哥有心了。"

"玉儿,"贾母突然正色,"外祖母今日来,是想问你一句真心话——你可还愿意嫁给宝玉?"

黛玉低头搅动茶匙,没有立即回答。

贾母叹了口气:"你若不愿意,外祖母绝不勉强。只是那孩子痴心一片,这三年来,任谁说亲都不肯应..."

"老太太!"王熙凤的声音从外面传来,"北静王妃的轿子到门口了!"

黛玉心头一跳——王妃怎么来得这么早?

贾母也变了脸色:"她来做什么?"

话音未落,王妃已带着丫鬟走了进来。见到贾母,她先是一愣,随即笑道:"没想到老太太也在,真是巧了。"

贾母勉强行礼:"老身参见王妃。"

"免礼。"王妃摆摆手,看向黛玉,"公主气色不错,看来身子大好了?"

黛玉请王妃上座:"托王妃的福,已无大碍。"

王妃抿了口茶,开门见山:"我今日来,是为了贾探花求婚一事。"

贾母手中的茶盏"当啷"一声掉在地上。

王妃恍若未见,继续道:"王爷虽在边关,但听闻此事后,特意派人送了封信回来。"她从袖中取出一封信,"公主请看。"

黛玉接过信,只见上面只有寥寥数语:

「公主明鉴:

闻贾生高中求娶,甚慰。婚姻大事,当由己心,勿为他言所误。

北静王手书」

这短短几行字,却让黛玉眼眶发热。三年来,北静王虽远在边关,却每月都有书信问候,只是从不提那日之事。如今这封信,分明是在告诉她——他放手了。

"王爷...可还说了什么?"黛玉轻声问。

王妃摇头:"只让我转交这封信。"她顿了顿,"不过临行前,王爷让我带句话——'焦尾'琴既赠知音,便永不索回。"

黛玉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那架"焦尾"琴,是北静王最珍爱的收藏,他却将它永远留在了公主府。

贾母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却敏锐地察觉到什么:"王妃,王爷他..."

"老太太不必多虑。"王妃微笑,"王爷与公主,从来都是君子之交。"她起身告辞,"话已带到,我就不打扰了。公主三思而后行。"

送走王妃,贾母拉着黛玉的手,语重心长:"玉儿,外祖母老了,不懂你们年轻人的心思。但婚姻是一辈子的事,你得想清楚。"

黛玉拭去泪水:"外祖母,我...需要再想想。"

三日后,御花园。

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皇帝坐在凉亭中,黛玉和宝玉分别坐在两侧。宫人们都被遣到远处,只留几个心腹太监伺候。

"贞静啊,"皇帝和蔼地问,"考虑得如何了?"

黛玉今日穿了一身淡粉色宫装,发间只簪一支白玉簪,素雅端庄。她起身行礼:"回皇祖父,臣女..."

"皇上!"宝玉突然跪下,"臣斗胆,想先与公主单独说几句话。"

皇帝挑眉:"哦?"

"臣与公主三年未见,有些心结需解开。"宝玉诚恳道,"恳请皇上恩准。"

皇帝看了看黛玉,见她微微点头,便摆摆手:"去吧,别走太远。"

黛玉跟着宝玉来到一株盛开的海棠树下。三年不见,宝玉长高了许多,肩膀也宽了,唯有那双眼睛还如从前般清澈。

<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