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一带,管芥菜疙瘩叫大头菜。
大头菜有点像萝卜,一般用来腌咸菜,是上海县城百姓常吃的咸菜之一。
本地人看到桑景云写的这部小说,就会想到市场上售卖的,一个个腌制好的大头菜,或者种在地里的芥菜疙瘩。
但谭大盛和谭峥泓不是本地人,也就不知道大头菜是什么。
谭大盛听儿子说要给大头菜修坟,更是不明所以。
谭峥泓道:“大头菜是我看的文章里的一个人。
他说着,就把手上的报纸递给自己父亲。
谭大盛看到报纸,眉头就是一皱。
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机会读书,虽然后来靠着一股子拼劲,不仅学会了认字,还学会了英文,但对阅读文章,依旧很排斥。
不过他喜欢听人说书,当然要用他听得懂的话来说。
谭大盛不想看,但现在儿子已经把报纸递到自己面前,他一个当爹的,总不能完全不看。
谭大盛接过报纸,然后发现这篇文章特别好读,跟他以前看的那些完全不同。
他以前看某部有名的小说时,连开篇的那首诗都看不懂,这小说,他却顺畅地读了下去。
读完之后,谭大盛的眼眶不免酸涩。
谭大盛家里很穷,而且他小小年纪,就没了父母。
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他只能在十三四岁的年纪,就去南洋当劳工。
当年他岁数不大,就时常被一起干活的成年劳工欺负。
倒也不是打骂,就是分饭的时候,给他分很少的饭菜,然后让他干各种杂活,比如帮他们洗衣服。
他没办法反抗,只能讨好他们。
他挨过饿,吃过苦,要不是后来遇到老丈人,被老丈人收留,成了老丈人店里的伙计,他现在指不定已经饿**。
谭大盛看这篇文章,看得感同身受。
见自己儿子眼睛红肿,他心里也欣慰。
在南洋,有很多有钱人,他们中的一些,是没有人性的。
抓一群人帮他们种**,把那些人当奴隶拼命压榨……这种事情屡见不鲜。
谭大盛险些也变成这样的人。
某日他回到家,见自己六岁的儿子收留了一个因为生病没有干好活,以至于被打得遍体鳞伤的劳工,才猛然醒悟。
曾经,他也是被**的人。
他有钱之后,难道也要去**别人?
他在南洋有好几个农场,还有好几个橡胶园,手底下有许多工人。
这些年,他手下的工人的待遇一直比别处好,他的农场,还不种**。
这让他少赚了很多钱,但他觉得值得。
至于自己儿子,相比于一个
没人性的孩子,他更愿意要个有人性的,善良的孩子。
“这个叫大头菜的孩子是很可怜,好好给他修个坟吧。”谭大盛道。
谭峥泓点头。
谭大盛又问:“那两千元,你打算怎么用?”
谭峥泓年纪不大,但他没少跟着谭峥泓到处走,见识广博,当下说起自己的想法。
他想在郊外买一块地,盖一些房子收留孤儿,让大孩子照顾小孩子,然后找一些活儿给那些大孩子干:“爹,这需要长期投入资金,只这两千元怕是不够,我想等孤儿院盖好后,在报纸上打广告,呼吁上海的有钱人捐钱。”
谭大盛很是赞同,又给谭峥泓提了一些意见。
谭峥泓原本激动之下,打算今日就去上海县城看看。
但因为谭大盛的到来,因为谭大盛跟他聊起那些孩子的安置,他心头过热的情绪慢慢退去,最终决定等明日再去上海县城。
谭大盛也很赞成,又让他去的时候,带上两个保镖。
谭峥泓答应下来。
谭大盛跟谭峥泓聊过,就让谭峥泓去学习。
他叫来自己手底下的人,带着他们去了他的书房。
谭大盛的书房很大,里头还有一整面墙的书,都是他买来装门面的。
进了书房,他就吩咐起来,让手底下的人安排两个人,明日暗中跟着谭峥泓:“峥泓要做什么,不用拦着,只一点,要保护好峥泓的安危,不许峥泓沾上乱七八糟的东西。”
他儿子还年轻,在外面吃点亏,受点骗,都不成问题。
人活着,总要经历一些挫折。
但他不能被人坑害,染上坏习惯。
手下人答应了。
谭大盛让他们离开,去书桌后坐下,打算安静一会儿,顺便想想他那个工厂要如何建。
刚坐下,谭大盛就发现自己的桌子有些不对劲,上面多了一叠书。
他拿过一本一看,发现上头写着《西游记》三个字。
《西游记》这书,在南洋颇有热度,他一个朋友就非常喜爱这书,甚至还因此养了不少猴子。
南洋猴子多,谭大盛被猴子抓伤过,不乐意养猴子,但《西游记》他很喜欢。
有一次看到戏台上演孙悟空的人,将一根棍子耍得虎虎生威,他还花钱买走了那根棍子。
谭大盛翻开了这书。
这竟然是本图画书!
他不知不觉,就将桌上的那套书都看完了。
他儿子年纪也不小了,怎么还看这样的书?竟然还把这书放在他的书房里……
他书架上的书,可都是《资治通鉴》《史记》《三国志》这种,连《三国演义》都不放上去。
这书跟他的书房格格不入!
谭大盛把那些连环画放进书桌抽屉里,确保别人看不到,自己又能快速拿到。
谭大盛看《西游记》连环画的时候,谭峥泓将《大头菜的一生》这篇文章,推荐给自己的国文老师看。
张先生看过,愈发觉得这个云景先生,是个新式文人。
这篇小说非常白话,还用短短两千多字,揭露了社会的残酷,和百姓的麻木。
张先生看得很沉重,听了谭峥泓的想法后,也非常支持:“你要明年夏天才入学,这一年要做的事情,就只学习国文,空闲很多,这个孤儿院,不如你亲自去办,还能学一学钱财运用。”
张先生曾见过做慈善的人贪腐,将原本的慈善,做成了恶事。
若是谭峥泓不亲自去做,而是将之交给手下人办,可能会有很多钱,不知道进了谁的口袋。
但若是谭峥泓自己去做,情况便大不一样。
谭峥泓是富贵窝里养出来的小少爷,他不缺钱,肯定不会贪墨。
做这件事,对谭峥泓本身,也大有好处。
这不仅能让谭峥泓了解一个他以前不曾了解过的世界,还能让谭峥泓学会钱财的处理,知晓物价。
开办一个孤儿院,需要购买各种东西,需要雇佣人手,还需要处理孤儿之间的矛盾。
这能让谭峥泓学到很多东西,对谭峥泓来说,是宝贵的实践。
等谭峥泓将架子搭好,弄清楚孤儿院的各项开支,再时不时去看看,就算交给别人管,也出不了大乱子。
自己父亲和张先生的支持,让谭峥泓心情激动。
他已经打定主意,要好好帮助上海县城的大头菜们。
而这个时候,这篇文章,其他人也都看到了。
租界某个洋房里,一个衣着富贵的老太太在吃过早饭后,她儿子的几个姨太太,就一窝蜂来找她请安,对她说奉承话。
她喜欢这些年轻漂亮的姑娘围着自己转,但她们整日在这个宅子里待着,光聊天也没那么多东西好聊,她思来想去,就让这些人给她读小说。
老太太对《三国演义》这样的故事,是不喜欢的,觉得人太多,她弄不明白。
她更喜欢近来流行的,鸳鸯蝴蝶派的小说。
但最近,老太太喜欢上一个武侠故事。
这是一个姨太太推荐的,那姨太太说这部《双面魔君》与众不同,老太太就听了听。
这一听,老太太便喜欢上,每日都让人念。
负责念报纸的姨太太早就提前看过报纸,此时拿出报纸,便准备读。
“等等,”老太太突然叫停,“小蝶儿,你哭过了?可是遇到了什么事情?”
这姨太太怕老太太误会,连忙说:“老太太,我能遇到
什么事儿?有你在,我就只有享福的,我是看了报纸上一篇文章,忍不住哭了一场。”
“是什么文章?”老太太很好奇。
这姨太太当即就把《新小说报》今日多送了一张报纸,上面刊登了云景新写的一篇文章的事情说了。
老太太听完,非常好奇,当即让这个姨太太读一读这篇文章。
然后,屋子里的人,就都开始抹眼泪。
“这可怜孩子……”老太太心疼不已。
她们对小说不小说的没概念,只当这是云景的真实经历,因而哭过一场,老太太就道:“小蝶儿,你去账房支二十个银元,送到《新小说报》去,让他们转交云景,让他拿这钱,去给大头菜修个坟。”
老太太都这么做了,那些姨太太当然不能没表示,她们纷纷捐钱,你捐两元我捐三元的,凑了二十元,让管家一道送过去。
这样的事情,在很多地方都有发生。
于是,《新小说报》的黄培成,莫名其妙,就拿到了一笔捐款,还有很多人来问云景的身份,想知道大头菜被葬在哪里。
黄培成喜笑颜开。
他就知道,他不会做亏本生意!
虽然给所有的读者送一张报纸,让他少赚了很多钱,但也让他得到了一个好名声。
黄培成让人去统计捐款人和捐款的钱数,这些,都是要交到云景手上的。
有些人只是同情大头菜,但也有些人,觉得云景的这篇文章,振聋发聩。
几个正聚在一起,谈论新文化的推广的文人,就拿着《新小说报》,感叹个不停。
“不曾想,先开始改革,先用标点的,竟是一份小说报。”
“我之前曾批评这小说报,觉得它只知道刊登娱乐百姓的东西,不知道做些有意义的事情,现在想来,是我错了。”
“这云景之前写的武侠小说,因用了标点,我早有耳闻,但不曾看过,现在我想去看看。”
“我倒是看过他写的武侠小说,生出许多感触,他应当也是如我们这般的人!”
……
上海县城,洪兴纸号。
洪掌柜读完《大头菜的一生》,眼眶也有点湿润。
他们这些做生意的,其实都不太喜欢街头的小乞丐。
这些乞丐会小偷小摸,而且有时会聚在店门口讨钱,店家不给钱,他们就不走。
但看了这文章,他心中对这些小乞丐,却生出同情来。
他家也是有孩子的,若是家里遇到意外,孩子落到这地步……
洪掌柜心里一酸。
读者的感受如何,桑景云并不知道。
此时,她也看到了《新小说报》。
桑景云对《新小说报》很有好感,毕竟这家
报社给了自己许多稿费将来应该还会继续给自己稿费。
现在见《新小说报》宁愿多送读者一张报纸也要第一时间将《大头菜的一生》这个故事刊登出来她更是有些感动。
她以后一定好好写小说也好回报《新小说报》对她的重视。
就是不知道这部小说刊登后能不能改变上海那些孤儿的现状。
希望有人在看到这部小说后愿意为上海的孤儿做点什么。
想到那些孤儿桑景云就想到了之前见过的江来。
也不知道江来他们现在情况如何。
《新小说报》销量高但总共也就一万多份其中绝大多数在租界销售一小部分在上海县城销售还有一些
因而上海县城看到这个故事的人并不是很多。
可即便如此这日江来他们也要到不少钱。
江来很是高兴他把钱收拢到一起道:“既然城里的人突然发善心我们这几日就想办法多要点钱好去买两床旧被子我们还要想法子去偷点稻草……”
江来会成为这些孩子的头儿就是因为他生存经验丰富。
已经活到十几岁的他知道冬天是最难熬的。
白天尤其是有太阳的白天还好晚上那是真的冷若是赶上下雨屋里进了水……
江来抖了一下。
他小时候有个对他很好的哥哥。
那人把他从江里捞起来给他起名叫江来教他怎么讨饭怎么活下去。
但就是在寒冬的一个下雨天他的这个哥哥冻**。
当时他们抱在一起取暖他早上醒来的时候身边的人都硬了。
那个冬天他也险些没有熬过去也不知道是不是他运气好当时有人在上海县城一些地方放了垃圾桶。
他一到晚上就躲在垃圾桶里这才撑过冬天。
他们是有两床被子的但都硬了不保暖。
今年他们还多了三个人也不够盖。
最好能有两床稍微好点的被子。
至于稻草他们晚上睡觉身下要铺稻草他们的衣服里面也要塞稻草保暖他们需要很多稻草。
这些孩子当即决定明天白天想办法多要钱明天晚上去偷稻草。
第二日是星期二。
桑景云昨天休息了一天写了六千多字今天就决定去县城一趟买些东西。
早饭他们吃的是麦油煎。
桑学文调了一大盆面糊放进去盐和葱花又往锅里刷油将面糊均匀贴在锅上煎熟麦油煎就做好了。
他还用昨晚上的锅巴加水煮了一锅粥。
麦油煎配粥全是碳水
但大家吃得很开心。
毕竟之前他们想吃都吃不上。
吃过早饭陆盈带着桑景丽去串门桑景云等人则去县城。
去县城的路上桑景云提出要买点新鲜的鱼吃。
桑钱氏答应了。
上海这里的人海鱼和淡水鱼都吃毕竟它离海不远又靠着江。
不过县城卖新鲜鱼的不多多是咸鱼那些新鲜鱼出售的时候也是**的。
夏天时桑景云对死鱼一点兴趣都无如今天凉了
他们来到县城后桑景云和桑钱氏分开行动。
桑景云刚在干货店买完东西就看到了江来。
江来带着一群小乞丐围住了一个小少爷。
他们七嘴八舌说着吉祥话跟对方要钱而那个小少爷满脸窘迫。
小少爷个子很高比江来高了至少三十厘米他身后还跟了两个壮汉。
若是他想完全可以把江来他们赶走但他没有赶人只是反复用生疏的北京话解释:“我已经没钱了。”
桑景云算是知道他为什么会被缠上了估计是之前给钱太大方。
“小少爷你行行好吧我弟弟病了等着钱看病……”江来抱着一个瘦弱的约莫三四岁的男孩给小少爷磕头。
小少爷满脸为难面色踌躇。
这模样看着就像是还能拿出钱的。
谭峥泓真要拿确实还能拿出钱。
这个被围住的小少爷是谭峥泓。
他心里惦记着事情昨晚上就没睡好今日不过凌晨四点便醒了过来。
醒来后他左右无事可做就准备了一番带着两个下人乘坐第一班电车来到上海县城。
来县城没多久谭峥泓就遇到了一个小乞丐。
那小乞丐的模样跟《大头菜的一生》里大头菜的模样一般无二。
谭峥泓瞧他实在可怜就去买了几个肉包子给他又给他一角钱让他藏好。
这孩子对谭峥泓千恩万谢若不是他拦得快还要下跪磕头。
谭峥泓心里满是同情还有着浓浓的成就感。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