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第188章 原来如此,官迷舅子!


“她哥唐文厚,嗯,算是我的校友,也是汉大的,比我低两届,现在在市府办工作,……”

“嗯,准确的说刚被下来挂职的市长助理袁剑涛选中当秘书,袁市长现在协助分管农业的蒋副市长工作,初步预定挂职两年,挂职结束可能要回农业部去,前程远大。”

张建川倒吸一口凉气,原来是这样。

难怪人家唐家对自己不屑一顾。

她哥在市政府办公厅就已经很牛了,家世本来就好,现在更是给领导当秘书了。

虽说是一个下来挂职锻炼的领导,但这种领导一旦造化到了,回去之后就青云直上。

而有了这段香火情,她哥肯定前途一片光明。

水涨船高,唐棠日后肯定有无数条件上佳的青年才俊围绕着,所以她哥以及她爸她妈自然就不会允许唐棠和自己处对象了。

也难怪晏修义先给自己一阵夸,然后在“贬低”读了大学的也未必就是人才,结果却还有这么一出在这里候着。

这是要劝自己识相知趣,莫要指望攀高枝?

似乎是看出了张建川目光里的复杂神色,晏修义笑了起来。

“别误解,我可没棒打鸳鸯的兴趣,我又不是唐家亲戚朋友,和唐文厚关系也很一般,只是认识而已,……”

“这人骄傲得很,而且有点儿官迷,给袁剑涛当秘书也煞费苦心托了各种关系才挤进去成功,……”

“我只是提醒你,你想要和唐棠处对象,就得要有面对唐文厚这样一个用有色眼光看人的大舅子,很难处啊,……”

张建川松了一口气,也理解晏修义的好意。

“修义哥,我没想那么多,唐棠肯定和她哥也不太一样,不过这血脉亲情,斩不断,我要和唐棠继续下去,少不了就要面对她家这些人,你提醒是对的,我要有足够思想准备,……”

晏修义心中暗叹。

他虽然口说不是棒打鸳鸯,但其实还是提醒张建川对这段感情不要抱太大希望。

双方差距太大,从家庭到成长经历再到现在工作生活环境,都相差极大,这往往是一段感情到婚姻的根基所在,也就是古人所言的门当户对。

他不清楚唐棠怎么会被张建川给勾上手,但男女之间感情一时间烧昏了头也正常。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新鲜感过去,现实残酷就会渐渐显现出来。

来自周围的目光和冷言冷语以及亲眷的压力,还有空间上的距离,爱情甘甜过程中那美好光环一面渐渐褪去,取而代之是各种缺点和矛盾被发现,自然就会让这段感情陷入泥淖,最终被吞没。

当然这是常规情况下,如果有什么特殊意外,那又另当别论。

如果张建川死心塌地不肯放弃,那他就要做好各种被打击和羞辱的心理准备。

不过张建川也非常人,他的性格也属于那种百折不挠的。

只是感情这个东西是双向奔赴,一旦有一方变色,那另一方再炽热坚持也没有意义了。

晏修义的提醒给张建川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

预料到唐棠家是官宦人家,但没想到南下干部,父母都是领导干部出身,再加上一个官迷心窍的兄长,这就不好办了。

尤其是她那个在家里看样子很有话语权影响力的兄长,一家人都引以为傲,对唐棠的压力可想而知。

这个时候张建川也能理解看似恬静娴雅的唐棠在床笫间和自己怎么那么疯狂了。

每天面对这种无形的压力有多么难受和压抑,自己却又不在她身边,难以及时给予她鼓励和安慰。

每一周都只有这么一次见面互诉衷肠的短暂时间,才会让她无比的珍视和渴望。

张建川也暗自给自己打气。

他会坚持下去的,他也会用自己的表现来证明自己完全配得上唐棠,无论那他个哥哥给谁当秘书,哪怕是给市长省l长当秘书,他也一样不憷。

****

“你是说陈霸先过生?”张建川扬了扬眉,“什么时候?”

“10月29,正好是星期天,我也是无意间听到的,他和老蒋无意间提到,说打算和家里人吃顿饭,老蒋问他都不办一办,他说没那个习惯,而且又不是什么大生,就家里人一起吃顿饭,连单位上的人都不知道,但给自己放一天假,去棋社下一天棋,……”

张建国的话给张建川也提了一个醒。

五建司这条线或许和自己以后在政府内的工作没太多交织,但是对沙场的重要性却不言而喻。

尤其是五建司让市里边欠了一个大人请,陈霸先替有些领导背了锅,那么未来肯定会在某些方面得到补偿。

像晏修义提到的,汉嘉一级公路和二环路项目,这都是超级大项目,会延续几年,对砂石需求是海量。

五建司受了委屈,肯定会拿到一些标段,随便沾点儿边,清江建筑材料公司都够吃几年了。

陈霸先这个人张建川也了解过,持身很正,所以口碑才那么好,而且在五建司那么高威信,说一不二。

这也是领导为什么敢让陈霸先背锅扛事的原因,因为他压得住下边,下边不会乱闹惹出事端来。

“唔,这位陈总还挺有意思啊,过生庆祝,就是给自己放一天假,去棋社下一天棋。”

张建川笑了起来。

“哥,你马上进厂了,就可以慢慢去得少了,保留这层情谊吧,万一什么时候用得上呢。”

张建国老老实实地道:“你不说我也只能星期天去了,马上就开始进厂培训,得忙三个月,然后就是上班,哪还有那么多闲心去下棋了。”

汉州纺织厂的招工计划终于下来了,总工招工三百八十人,女工比例占到八成,算是近几年里招工数量最大的一次了。

其中分给汉州纺织厂内部解决子弟进厂的治标是六十五人,其余都在全省各地城镇青年中招录,也算是一次相当慷慨的机会了。

但对于纺织厂积压几年,多达两百多号适龄的子弟来说,仍然远远不够。

而且未来几年,还会有两三百高中毕业的子弟源源不断涌进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