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3. 第3章

翌日早间,李妈妈快着步子穿过廊子,进了主屋。

这晌蒋氏才将将起身,人正坐在妆台前,教个小丫头服侍着洗脸漱口。

昨儿夜里头点着库房里吴家送来的聘礼,歇息得有些迟,又是一夜好梦,梦着了大郎进县府谋了职务,这朝起得便迟了。

李妈妈探过些身子,上前同蒋氏道:“吴家那头捎了口信儿来,说是想请了瑞哥儿过去闲耍一趟,家里买了鹿肉,也吃一席春宴。”

蒋氏闻言,细眉一蹙,这老东西的花心思当真是一刻都不肯迟下。

她将嘴里的漱口水吐进了唾盂,接过手巾沾了沾口。

“前些日子才将聘礼送到,这厢就要人上门去,好似还怕跑了他的一般,慌急得模样。”

李妈妈也是晓得些这吴贾人的花名,见蒋氏的态度,她附和道:“到底是商户人家,没多少规矩,讲究不来礼数。”

蒋氏却没答话,她放下手里的巾子,转道:“太平年间,民风也开明,既是都有媒有聘的了,过去走动一趟也没甚么。”

话罢,她看向李妈妈:“你且去回了他话,顺道教瑞哥儿拾腾拾腾。”

李妈妈微怔,应了下来出了屋子去。

过了些时候,蒋氏恰是盥洗罢了,穿戴了个整齐,就听得匆匆跑进来的脚步声。

只见着李妈妈上气不接下气的扶着腰身进了屋子来。

蒋氏觑了人一眼:“教鬼追了不成。”

李妈妈也顾不得冤枉,直道:“瑞哥儿不见了咧!”

蒋氏闻言,却是不紧不慢:“这样大个人,还能丢了不成。”

李妈妈见蒋氏没当一回事,急解释道:“瑞哥儿寻常都起身得早,这时辰了俺过去却瞧屋子门紧闭着,叩了叩,也没个人应,推了开来,屋里头也没瞧见人!”

蒋氏觉李妈妈大惊小怪的,道:“怕不是去了灶上。”

李妈妈却拍着大腿道:“俺的娘子,若是没去问过,怎会贸贸然惊到你这处来。俺把宅子转了个遍也没寻着瑞哥儿,又问了看门的老王,也说没瞧见哥儿出门!”

蒋氏眉头这才紧了起来,两人一前一后,匆匆的又往书瑞的屋子去了一趟。

只那屋里空荡荡的,果真是没人!

蒋氏立又喊了家里所有的下人过来,一通问询,今朝也都没瞧着书瑞,再早见着,也都是昨儿晚间的事了。

这厢蒋氏心下方才有些慌了神,连唤了李妈妈将书瑞的屋子一通翻找,整洁的里屋,一会儿就教翻了个稀乱。

柜儿拉开,床铺抖散,一应是空唠唠的,除却些书本,凡是值钱的,书瑞常使的物,一件都没得了。

连当初他上白家拎着来的箱笼都没了踪影。

蒋氏再是糊涂,也是瞧出,季书瑞跑了!

她胸口阵阵发闷,眼前也黑压压的,有些天旋地转,稳不住身子一屁股跌坐到了椅子上:“这混哥儿,怎敢跑!”

李妈妈赶忙扶住蒋氏,与她顺着胸口:

“瑞哥儿外里没得甚么亲戚依靠,又没地儿可去,一个少年哥儿,想也是跑不远,说不得就是躲去了镇子上,娘子快快安排了人手,要不得多少时辰就能将人寻着。”

蒋氏微微缓了些气回来,李妈妈说的这些话她也这般想,连撑着身子遣了人出去,一头去寻书瑞,一头不忘去回绝吴家的请。

“好是心思的哥儿!在我面前装得乖顺,一派老实待嫁的模样,不想竟还有两幅面孔。”

“来我手头哄了银钱,原是为着这日。这朝教我寻了回来,非与他一顿好打,将他栓在柴房饿上个三五日不可!”

蒋氏自觉受了欺耍,又气又恼,心头不免还生慌,怕人寻不回到时没得跟吴家交差。

若不是要他还有用,她且巴不得人烂在外头,还省下了三餐粮食,偏是还得要他来嫁这个人。

然则蒋氏这头派了人赶到镇子上像是无头苍蝇似的一通胡乱寻找时,书瑞早已经过了镇子赶到了县城。

夜里行路,书瑞将自个儿一整个包裹的严实,独留了一双黑溜溜的眼睛在外头。

饶是这般,四月末的夜晚还是见冷,尤其是临靠海边的路,海风吹来,身子也得哆嗦。

至了县城,天大亮,书瑞下了驴车,在街边的摊子上吃了一碗热腾腾的肉汤,身子才算是回缓了过来。

吃罢,不敢耽搁,又去寻了托镇子上的经纪找的师傅,接着送他去府城。

他倒也是想由送他来县里的师傅接着送他去府城,那师傅多厚道的人,一心思仔细着赶路,不曾多言多问的,书瑞欢喜这般的人物。

只师傅是个送货人,不是专做接人送人的营生,也是他好运气得寻了个便宜。

书瑞事先交待的人,也只安排到了府城,往后要从蓟州府再至潮汐府,需得是到了地方再做打算了。

不过只要到了府城,他也不肖那般慌急,府城地广繁荣,要想寻着个人不是容易事。

便是舅母托了吴家出来寻,任他吴家有人脉,也够得他寻。

思想之间,找得了人,又再是赶起了路。

车子一路奔着蓟州府前去,快至晌午间,日头高了起来。

书瑞戴着一顶遮阳的草帽,坐在驴板车的后头,见着前头驾着驴子的老镖师,回头瞅了一眼。

这赶路的两个时辰间,他已不是三两回瞧见那赶车的老镖师暗戳戳的打量他了。

“快五月的天儿,白日正头上还真有些晒。”

那赶车的老镖师语气有些轻佻道:“哥儿拾掇得这样严实,不觉热呐?”

书瑞暗觉这老镖师许不是个多安分的人物,趁其搭话,他眸儿一动,伸手整了整包着的头巾,颇有些扭捏道:

“俺一哥儿,父兄亲友都不在身前,独一人赶着路家去,多不教人踏实。虽没得两个财物教人惦记,可却也正正当当的妙龄上,不收拾得严实些,教那些个登徒子瞧着了怎了得。”

老镖师闻言,正中下怀,笑嘻嘻道:“哥儿家中怎舍你一人出来行路,是哪方人士呐?”

“俺往蓟州府去,家自是在蓟州。”

“也是怪俺小爹娘家那头的妹妹,也便是俺姨母了,人嫁来了甘县这头地方上,年前跟俺小爹捎了信儿去,说是给说了个好人家。

俺大老远的就来这地方上一趟,谁晓得那人家的男子小性儿得很,躲着不肯出来见人,害俺白跑一趟。”

说着,书瑞气骂道:“甚么个人呐!浑然还不如个娘子哥儿大方,要教俺真跟了他,想也没得好日子过!”

“……不过话又说回来,俺觑着了一眼,个儿高高的,倒还真生得有几分模样。哎,也是他没福,得不了跟俺这桩姻缘……”

老镖师听得发愣,不由是又瞅了书瑞一眼,他道:“怎有这样不识好的男子!”

转又眯了一双眼:“哥儿说的不差,是这起子人没得福气,总还有好的在后头咧~”

“俺也这般思想。俺这好生生一哥儿,莫不是还寻不得个好。”

说了一晌话,书瑞蹭了蹭草帽,似是热的慌了。

下意识想去摘草帽,却又瞅向了赶着车子的镖师。

那老镖师又嘻嘻笑起来:“太平年间,官道路上都安生咧,哥儿不肖忧心。”

书瑞闻言,顺着老镖师的话将人一番敲打:“老爹说得也在理,太平年间,哪里都是出路。不说当官做宰,为农为商日子也都过得,若是有门子手艺,经营得当更是好过,便是没手艺,靠着力气踏实肯干也养得活一家子。”

“俺们老百姓安居乐业,不稀得做那些犯律法的事,若是有那起子人一时生出贼心眼儿,也合该掂量掂量官府的刑罚。太平年间,犯法作乱的板子打得可比乱世年里重,刑罚严厉,轻则板子重则牢狱咧。”

老镖师心想这哥儿嘴巴还多伶俐,晓得的也不少。

正是微出神间,就见着人似乎劝服了自个儿,摘下了草帽,接着将大半张脸都一并包进去了的头巾也解了下来。

霎时间,一张好似黄连汁子混着土泥的脸便露了出来。

这肤子黄黑黄黑的也便罢了,偏生眼下两颧骨间生了好些麻点,嘴皮上还稳稳长着颗不大不小的痦子。

老镖师独只瞧了这么一眼,悄摸儿声的把脑袋给扭了过去,往驴屁股上重重甩了两鞭子。

甚么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