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后,宋眠就拎着大蒲扇,去菜地里看幼苗。
先前赵婶子帮着种,菜种都是她家的,具体有什么都不知道。
现在露了头,她认真辨认。
孙二丫见她在地头,也跟着走过来,好奇问:“你在看啥?”
宋眠盯着菜苗看了半天,依稀认出来黄瓜幼苗,还有些不大确认。
“这是黄瓜吗?”她问。
孙二丫瞪圆了眼睛,她平日里很敬佩宋眠,觉得她聪明,懂得多,但是在种地上,她还真找到了自信。
“哈,这是秋葵的幼苗,边上的才是黄瓜,这俩是有点像,不过秋葵是俩小圆叶,黄瓜幼苗是长长的椭圆叶子。”
她来了兴致,一一给她科普。
“这个两头尖尖的是豇豆幼苗,细细的是空心菜……”
孙二丫打量着幼苗,很是感叹:“你虽然不认识,但种的好啊,都是盛夏能长的蔬菜。”
她说着,顺手把菜地里的野草给拔了。
“我家都不认识,是你家帮忙种的。”宋眠回了一句,她想跟着薅草,被孙二丫拦了。
“你别动,你又不认识苗,别把苗当成草给薅了,那不白种了。”
宋眠腼腆一笑,她在种地上,确实不如孙二丫。
两人絮絮地聊着天,孙二丫笑着笑着又有些愁:“这桃子是八月桃,这一批吃完了就没有了,到时候咱卖啥啊。”
她尝到了赚钱的滋味,就有些欲罢不能了。
那铜板还在她枕头底下压着,没事就想翻出来看看。
宋眠认真地考虑了。
附近确实卖什么的都有,包子、馒头、油条、煎饼果子、豆浆、粥、馄饨,好像不缺什么了。
她苦思冥想,总觉得早餐铺子肯定还有某个小吃的一席之地。
“我一时也想不出好点子,先卖桃子,等我想出来再说。”宋眠想说跟她一起卖馅饼也好,但她的馅饼核心出装并不是技术多么优厚,而是她有灵泉,每天和面、拌馅儿的时候滴上两滴,那味道就够人趋之若鹜了。
小镇就这么大,孙二丫想跟她抢生意太难了。
还不如想别的点子。
一个她能把灵泉水掺进去的点子。
宋眠眼神微动,想到一个好想法。但她不知道这样做的对错,索性先没说,只压在心里,打算回家问问他爹再说。
毕竟她爹在大梁朝生活这么多年,见识比她好多了。
孙二丫也知道赚钱的点子没这么容易,她也就随口一提,见宋眠一直在发呆想,连忙道:“桃子够我卖好几天了,咱不急,没有好点子,我就接着卖枣子,等冷了,要在家猫冬呢,也没几天了。”
她腼腆一笑,有些不好意思。
把整个菜地里的草都薅一遍,孙二丫才回家洗手。
宋眠也回家了。
她坐在小桌前,嘴里念念叨叨的,等宋赴雪望过来的时候,她整理好语言,这才认真开口。
“爹,刚才孙二丫问我,她也想卖早餐,我有个小想法。”她满脸郑重道:“想征求你的意见。”
宋赴雪好奇问:“什么?”
“我想到一种和馅饼很像的吃食,他家肯定会包包子,普通包子现包着肯定来不及,但是我说这种,是小笼包的变种,我觉得孙二丫可以卖。”
宋眠认真道。
她说的是水煎包,这个她知道怎么做,前世她大学门口就卖水煎包,学生上学时,一窝蜂来一群人,老板备的小笼包做完了,要现做,她从头到尾都看着,也挺简单的,好吃又好上手。
“可以呀,赵婶子一家帮我们那么多,我们回馈一二,也挺好的。”宋赴雪点头表示赞同。“不过也要问问他们自己的想法。”
这事儿不用着急,宋眠见天色不早,就回屋洗洗睡了。
隔日一大早,宋眠起床时,天还没亮,她前世绝对想不到自己除了高中三年的寒窗苦读,能在天没亮时起床,竟然在古代,每天凌晨就起床了。
实在是没事干。
她家穷,也舍不得点油灯。
晚上没什么事做,躺床上发呆,没一会儿就睡过去了。
再加上白天要去摆摊,还挺累人的。
她拿着牙刷刷牙,牙粉有股中药和盐的咸涩味,泡沫很少,刷感并不舒服,但聊胜于与,口腔卫生也很重要。
宋眠想着昨天孙二丫和宋小树来这么早,今天就条件反射的看了一圈,并没有看到两人身影。
等他们吃完饭,宋小树就咻的一下挑着扁担出现了。
宋眠黑线。
“小树哥,把筐子放到推车上来,你也轻松些。”她连忙劝。
“没事,我有的是力气,这筐子放上去,推车就不好推了。”宋小树说了一句,笑眯眯道:“我二哥说,桌椅已经打磨刷漆了,等清漆干了,就给你们送过来,放心就是。”
宋眠听罢,脸上露出一抹笑。
“那真是太谢谢你们了,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
聊着天,路又走熟了,几人很快就到镇上了。
宋眠和宋赴雪见梧桐树下没人,连忙把摊子摆好,宋眠已经做惯馅饼了,她包的又快又好,十分规整。
刚开始卖馅饼,她甚至不能保证每个饼都圆圆的很漂亮,现在就能。
“小老板手艺越来越好了!”带孙子的老妇人乐呵呵道。
宋眠腼腆一笑,温柔道:“多亏了食客包容,都是你们人好,才给了我成长的机会。”
老妇人听完,喜滋滋道:“是这个理,我也觉得是这样,不过话又说回来,你这孩子,做的馅饼确实好吃,我家孙子那样挑食,吃了你家的馅饼,胃口也好了,现在吃饭好多了。”
宋眠利索地用铲子给馅饼翻了个儿,听她这样说,知道是灵泉的妙处,就骄矜的笑了笑。
“也是咱孩子好,吃得胖胖,长得壮壮,未来呀,是宰相根苗呢。”她笑着夸。
老妇人笑得合不拢嘴,乐呵呵地拎着一兜馅饼回家去了。
她整日里没什么事儿做,就带带孙子,满大街的乱窜,她自己吃着好,跟人闲聊时,难免就带出几句。
说自家孙子最近不挑食了,吃饭吃得好。
能吃好,自然就不愁长了。
老妇人不厌其烦地跟别人说他家孩子前后对比有多夸张,说她为了孩子多吃一口,磨破了多少嘴皮子,跑薄了多少双鞋。
“那真是跟着小祖宗屁股后面哄,就求着他能吃上一口,就这还不愿意吃,心情好了吃两口,平时看见饭菜跟没看见一样。”
“现在?不用人催,不用人哄,到饭点了,自己乖乖坐在饭桌前,拿着小勺子,一口一口地吃,叫人看着心里就高兴。”
“为啥有这样的变化?”
“因为我跟他说呀,只有乖乖吃饭,梧桐树下才有卖馅饼的小仙童,他才能吃到心心念念的馅饼。”
经此宣传,周边家里不爱吃饭的幼童家长都知道了。
管他真的假的,左右就一馅饼,先试试再说。
于是——
宋眠正在给赵博生挑几个品相好的,就见一群妇人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说要买老妇人孙子常吃的那个馅饼。
“各位稍等,新的一锅已经焦黄了,再有一会儿就出锅了。”
众人带着孩子,好奇地看着。
一群人等着馅饼好,宋眠忙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