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169 分卷阅读169

,小菜4道,另点心4碟,汤水六盅。口味都偏清淡,另外点心也不甜腻,齁死人。

吃完有点儿迟的晚膳,游健让伺候的宫人将残羹剩肴撤了下去。

“王小伴儿怎么没在?”游健有些奇怪的道。

应该是王承恩手下的小太监赶紧出声道。“王公公向万岁爷报备行踪后,又出去了,现在宫门早就落锁了,王公公大概明日才能回来。”

游健微微颔首,没有说什么,而是让人倒了一壶浓茶,拿了一本书开始慢慢的翻阅,顺便还找了笔来做记录。

写到这儿,大家应该知晓所谓的书,不是很正经的书。是王者送给游健的,有关崇祯年间发生的天灾人祸记录。

崇祯元年到崇祯四年的记录,已经作废。游健瞄了一眼没做笔记,开始认真做崇祯五年的笔记。

最值得记录的,就是黄河决于孟津。至于其他与战争有关的事儿,历史上发生的,已经扳成架空的此世界,并不一定发生。

游健的主要注意力,都放在天灾上。黄河啊,华夏人民的母亲河,从古至今就不知道决堤了多少次。

每次决堤,都会让沿岸数不清的房舍良田冲毁。

“华夏九大治理黄河的名臣”游健头疼的丢开笔,开始揉太阳穴。

潘季驯和靳辅,都是明末的治理黄河水患的能臣。但是呢,潘季驯1595年(万历二十三年)就去世了,而靳辅,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才出生

他算是清初的治理水患的能臣,而且他治理黄河水患大多的经验,都是来源千古治理黄河水患第一人的潘季驯。

现在给与游健的选择就是,找个听话的工部官员,按照潘季驯留下的方法,治理黄河水患。

但这里面,有个很严重的问题。听话的官员,代表没自己的主见。黄河水患的问题延续数千年,不是听话就能治理好的。

游健感觉黄河之所以时不时爆发水患,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黄土高原,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如何治理黄河水患,古代常用办法就不说了,现代呢,综合治理方法就是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控制洪水,以及拦、排、放、调、挖处理和利用泥沙等措施。

说白了,这个办法的用意是通过全面治理上游、中游和下游的洪水问题,从根本上减少黄河的水患。

“束水攻沙”游健念叨,开始挖空记忆想后世治理黄河水患的综合治理方法。

“通过修筑堤坝的方式,集中水流,利用水流的力量冲刷河床,减少淤积”

“看似简单,但做起来。”游健沉思。“历史书记载,是六月初六这一天爆发的黄河水患。那么问题来了,谁知道这天灾会不会像松潘卫的地震那般提前到来”

“不能因为这样的怀疑,就什么都不做。”游健按了按太阳穴,继续自言自语。“要不,把郭允厚派去治理黄河水患”

然而游健想到郭允厚的年龄,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怎么说呢,即使糟老头子坏得很,游健也不能老薅郭允厚的羊毛吧,像工部侍郎范景文、户部侍郎倪元璐等

都算是比较不错的官员,最起码历史上李自成攻陷京城,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后,范景文、倪元璐、李邦华、施邦曜、凌义渠等大臣,都跟着一块儿自杀殉国。

如果游健从中挑选一个前往孟津治理黄河水患,预防黄河于孟津决口,还是很好挑选的。

“都不怎么年轻啊。”游健感叹。“不过怎么王者给我的资料中,显示范景文是兵部尚书呢。难道是因为我不像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喜欢动不动就撤官员的职,所以官员们的变动是巨大,不可预测的。”

游健想了想,还是决定选择派范景文前往孟津巡视黄河,毕竟历史上哪怕范景文先是做了兵部尚书,但后面还是做了工部尚书的。

所以,游健将后世研究出来的治理黄河水患的办法交给范景文,应该比随便指派工部官员前往范景文治理黄河预防明年极有可能提前,但一定会出现的水患。

“对了,差点忘了。鼠疫。”

游健咬牙,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差点就忘了,野史记载明末时期,爆发过大规模的鼠疫,百姓得了疫病死伤无数。

第113章 Chapter 113一号基建启动……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游健双手背于后,来回走动起来。

神情超级严肃,游健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哭呢还是该哭了!

“先把药准备好。”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