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将军的使者,您是见过的,可还有印象?”
葛律沣愣了一下,微转眼珠凹定不动,陷入回忆。
“是个黑瘦子,声音有点尖,耳朵很薄,细长眼睛,右眉毛里有颗很大的黑痣,对了!跟女人似的耳垂上打着洞。”
“他长得太有特点了,所以我印象还算深刻。”
雨桐将葛律沣的话,一字一句都牢记心中,又追问道:
“当年文将军给你的书信呢?”
当年镇北王在雁门郡一役惨败失城,平南王告他通敌谋反,呈给皇帝缴获的通敌书信。
平南王给的说辞是,北梁内乱,葛律沣紧急撤出雁门郡,有人从敌军帐中找到了这封信。
这封信对此案至关重要,雨桐想核实平南王的说法是否属实。
葛律沣摇头:
“这么多年过去,那封信早就不知丢哪里了。或许撤军的时候,都丢到篝火里烧掉了吧。”
他突然想起什么,蹙着眉头说:
“几年前,也有人出重金求那封信。我当时到处翻找过,没有找到。”
“是谁?”
雨桐顿时警觉起来。
“就是一个普通人,样貌嘛,早记不清了。”
葛律沣摇着脑袋,
“老了,脑子不好使了......”
聊了好久,直到雨桐从葛律沣这里,再得不到一点儿更多的信息。
正打算告辞,柴门被推开,一个壮实的后生垂头丧气地进来,蹲到地上抱着头,默默流泪。
葛夫人赶紧问:
“儿啊,阿妍家怎么说?”
后生抽泣几声,哽咽道:
“婚事不成了!他们家要的聘礼太多,要大宅子,一百两聘金,一匹麻布,还有其他香炮镯金的,您瞧,单子列了这么多!”
后生取出一张单子抖了抖,
“明知咱们家给不起!他们就是不想把女儿嫁给我!阿妍哭着求他们少要点,她爹娘就是不肯,说张员外家都出得起,让她嫁给那个老头!”
葛夫人接过聘礼单子,只看了几眼,就眼前一黑,身体瘫软下去。
一家人乱作一锅粥。
雨桐从葛家退出,将那份儿单子递给随从,吩咐道:
“将这单子上的东西备齐,送到葛律沣家里。”
葛律沣是当年攻打雁门郡的主帅,是镇北王一案的重要知情者。她必须笼络好他,以备后手之需。
已是深夜,雨桐房里的烛火依旧亮着。
从葛律沣那儿得到的全部信息,她都列在纸上。此刻一点一点拼凑,不放过一个细节,仔细推演十多年前,发生在雁门郡的那场战事。
若系镇北王通敌,城内军队为何又激烈抵抗?若不是他通敌,又是何人打开了东城门,将北梁军放进城去?
她的笔尖,将纸上几个字圈住:替文将军传递书信的使者。
这是她此行的最大收获。
只要能找到这个人,雁门郡城破的迷云,兴许就能揭开。
只是事情已过去十多年,此人是仍在军中,还是去了哪里,是否还在人世,都是未知。
若能查阅景顺四年的军籍资料,应该能找到些线索。
雨桐脑中突如电光火石一闪:眼下,不正有一位替天巡狩的钦差——陌铭吗?
他是西北一带的巡察使,雁门郡,正在他的巡查范围内!
当夜,疲惫的雨桐难得安睡,直到被早晨窗外的啾啾鸟鸣吵醒。
“小姐,礼单上的聘礼都已准备好,交给葛将军了。”
雨桐朝禀事的阿兴点点头,又吩咐道:
“你先行一步,打听西北巡察使陌铭,现在到了哪个州郡。我们晚两天就动身回天魏。”
自从两国互市通商,崔家的商行也开到了北梁。
千里迢迢来此一趟,雨桐就四处查看一番,顺便了解市场行情,捕捉一闪而逝的商机。
逗留了三日,雨桐就让随从整理行李,准备次日回程。
日暮时分,小二叩响了雨桐的房门:
“客官,有人找您!”
跟在小二后面的,是个身材壮实的后生,雨桐微怔了下,猛然认出是葛律沣的儿子,就将他让进屋。
“在下多谢恩公馈赠大恩!日后若有用得着处,在下赴汤蹈火,绝不敢辞!”
此人跪下就拜,看来他虽然贫困,骨子里却流淌着葛将军的义气。
“不必客气,快请起!”
雨桐避到一边,没接受他的跪拜。
“受家严、家慈委托,给您送过来一样东西,不知是否有用。”
后生将一个木匣,交到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