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12. 第 12 章

于珍带着儿媳妇和孙女回到她们刚才休息的那个禅房。

她坐下后,忍不住就叹了口气,朝儿媳妇秦芝感慨道:

“这孟家大姑娘真是不容易,受了伤还得强撑着。若是她父母还健在,看到刚刚那一幕,不知道得有多心疼孩子。”

秦芝闻言,也叹息了一声,然后轻轻摸了摸依偎在她怀中的女儿头顶。

作为一个有女儿的母亲,她在看到孟雪姝脚踝上肿着的那个大包后,也都感到一阵于心不忍。

世人都说女孩子娇弱,可秦芝却觉得,即使是自诩坚强的男儿,在那样的疼痛下,应该也很少有人还能做到面不改色。

霍舒怡虽然聪慧,年纪却还小,只有5岁,尚且不理解母亲和祖母为何突然多愁善感了起来。

她只听得出于珍和秦芝是还在聊刚才的事情,便很是兴奋地朝于珍夸道:

“奶奶,你刚才可真厉害,竟然能看出来那个姐姐脚上有伤,简直就像是孙大圣的火眼金睛!”

霍舒怡最近很喜欢听孙大圣的故事,对孙大圣崇拜得不行,恨不得自己也能像孙大圣一样厉害。

于珍也知晓霍舒怡对孙大圣的喜欢,因此见孙女竟然还夸自己是火眼金睛,她不由就笑了,扬起嘴角朝孙女说道:

“奶奶可没有火眼金睛,真正厉害的,另有高人呢!”

于珍说话间,霍英和凌戈从外面走进了禅房中。

霍英嘴角含笑:“什么火眼金睛和高人,你们这是在聊什么呢?”

于珍一听,便知道凌戈并没把事情说给霍英知道。

她神色如常,朝霍英说道:“没什么,就是在说孟大姑娘崴了脚,但却没告诉家里人的事情。”

“孟大姑娘?”霍英语气疑惑,“是哪个孟家啊?”

孟是个很常见的姓,京师里不少官员都姓孟。

于珍:“就是孟相的孙女,她父亲是孟相那个因公殉职的大儿子。”

于珍这么一说,霍英顿时就知道了,但凌戈却并没那么了解京师过去的事情。

所以,他朝于珍疑惑问道:“您刚才说的因公殉职,这是什么个情况?”

“这事情说起来都有些久远了。”于珍朝凌戈说道,“十二年前,孟相他大儿子当时外放在并州那边当知府。那位孟知府勤于政事,且操守廉正,惩奸除恶,所以很是受到当地老百姓的爱戴。”

“我记得当时京里不少人都说孟相教子有方,孟家后继有人,至少还能往后再兴旺个三代。”

“可天意弄人,并州那一年夏天突发洪涝灾害。孟知府得知自己下辖的几个县都遭遇了洪水过境,便亲自到地方上察看受灾情况。直到确保各县的救灾工作都在平稳进行后,他这才打道回府。然而,就在他们经过一处山路时,意外遇到了山体塌方,泥石流突然从山上猛烈地冲了下来,瞬间将他们一行人都给吞没。”

于珍说到这,忍不住叹息了一声:

“等老百姓找到他们时,所有人都已经不幸遇难牺牲。孟知府的灵柩被送回故乡祖茔安葬时,并州当地许多老百姓还都自发等候在他灵柩经过的路上,为他摆设供品祭奠,悲泣着为他送行。”

凌戈经过于珍的讲述,心中也不禁对那位孟知府产生了敬意:

“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即使是目不识丁的老百姓,其心中也自有一杆秤在,这位孟知府是一位真正为民办实事的父母官。”*

霍英语气不确定:“我记得那位孟知府的妻子,好像在他去世后的第二年,也病亡了是不是?”

于珍轻轻点了下头:“那位夫人和孟知府年少时便相识,夫妻俩人感情向来要好。她之所以没跟着孟知府外任,也是孟知府体恤她身子弱,不想让她跟着在路上劳累奔波,谁知这一分别,就是天人永隔。”

于珍:“也正是因着他们夫妻沆瀣情深,那位夫人才会在得知孟知府的死讯后,悲痛到当场呕了一口鲜血,自此便一病不起,缠绵病榻,没撑过两年就离世了。”

霍英听到这,也不禁为这对夫妻感到惋惜。

他望向于珍,问道:“我刚才听你说,那位孟大姑娘崴了脚却没告诉家里人,她和家里人关系不好吗?”

于珍也无意指摘别人的家庭关系如何,只是道:

“她在父母去世后,是被养在孟相夫人膝下,可能她和她祖母比较亲近吧。今日带她来寺里的,是孟家二房的那位太太。”

于珍说话时,注意到凌戈神情好似若有深思。

她心中突然咯噔了一下,脑海中骤然冒出了一个不确定的猜测。

随即,她好似随意地说道:“说起来,这时间过得也真是快。孟家当年给那位孟家大姑娘办洗三礼时,我还上门去随过礼呢。这一晃眼,她都是快要嫁人的大姑娘了。”

霍英:“她已经订下婚约了吗?”

于珍忍不住嗔了霍英一眼,“瞧你这话说的,那位孟家大姑娘今年17岁,那肯定是已经订下婚约了,而且还是娃娃亲呢。孟知府和现在朝中那位吏部尚书唐景荣,以前在求学读书时,乃是书院同窗。俩人关系匪浅,互为知己,所以便为两家的孩子订下了娃娃亲。”

“我估摸着,他们两家可能是想着等明年会试后,再举行婚礼。毕竟,唐尚书家那位公子如今已经是举人,若是能在会试中金榜题名,到那时,便是双喜临门了。”

于珍说到最后,忍不住用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