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宋连的猎奇命案小故事讲完了,饭桌上的美味佳肴也都放凉了。
一众人沉默不语,不知现在应该先吐还是先吃饱了再吐。
失策了,不该在吃饭的时候讲这么下饭的故事。宋连有些懊悔,他是真的没意识到,讲到高潮的时候甚至还咽了好几次口水。
“我有一问”,那个叫方桂儒的书生举手发问,“既然现场已经完全符合吸血鬼作案的特征,宋检法又是如何怀疑姑娘死于人为?”
“因为世上根本就没有鬼啊!”宋连脱口而出,然后立刻意识到自己又说错话了。
但是已经晚了,四个人八双眼睛正齐刷刷盯着他。
连张二哥都看不下去了,拍了拍自己圆鼓鼓的肚子,又拍了拍宋连的肩膀:“宋检法的事情我也听到一二,诶!想必现在征用这副身躯的鬼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吧!我们都很理解你,不必因为自己是鬼而自惭形秽!你虽为鬼魅,但本领大,何必自暴自弃,妄自菲薄!”
苏轼也说:“宋检法断案手法的确让人耳目一新,但你如此笃定世间无鬼,恐怕有失偏颇,你虽不曾见鬼,但也无法证明世上没有鬼。若世上果真无鬼,那李郎君又因何而在呢?”
好一个最强人择理论ProMaxPlus版!
唯物战士宋连再次哑口无言。他现在相信,李士卿当初让他默认自己被夺舍这种说法,就是处于一个神棍骗子的职业本能而设下的陷阱。
他就是故意的!
而这个骗子此时还得意的看着自己发笑!
宋连深深叹口气,认命地说:“搞错了,我重新说。我是如何怀疑这不是吸血鬼所为的呢?因为……吸血鬼这个鬼种都是贵族出身,连管家都是会说法语举止优雅的猪,吸血前还得念段咒语作为弥补。这么体面的吸血鬼会咬颈静脉而不是动脉。因为动脉血液喷溅会搞得到处都是,非常不得体……”
“原来如此!今日真是受教了!”方桂儒作揖,紧接着又问:“法语是什么语言?这是宋检法什么时候断的案子?这么精彩的案子为何我在茶馆从未听过此案话本?还是说……这是宋检法被夺舍之前断的案子?”书生眼睛突然一亮:“哦!我明白了!这是这位鬼先生身前遇过的案子吧!失敬,失敬!”
都什么乱八七糟!宋连已经编不下去了,只好端起一杯酒:“别让这些杀人放火的案子扫了大家的兴!来,喝酒喝酒,吃菜吃菜!”
02
扬言滴酒不沾的宋连,再次败给了古法杂酿。
和苏轼开启了单押双押三押思待。
张二哥得到苏轼墨宝之后就火速离场了,毕竟别的包厢里还有各式金主等着他服务。如此逃过了不忍直视的混乱现场。
苏辙和李士卿在一旁沉默不语,在心里敲碎了八百个木鱼。
而那位文文弱弱的书生方桂儒,两杯下肚之后完全换了个人,跟着宋连又唱又跳,先是抑制不住的大笑,继而一屁股坐下陷入了沉默,最后嚎啕大哭。
宋连一边打着酒咯一边拍方桂儒的肩膀安慰他:“他们说喝多了总想哭,总想去付出;可你喝多了总想笑,总想去尿尿。”
“好!这句好!”
方桂儒被短暂的逗笑一声,又陷入了悲伤。
他看似是个年轻书生,实则已经28岁了。这个年纪在那个时代,孩子都该打酱油了,可他还是单身穷书生一个。
方桂儒家境贫寒,但父母将全部家当都押在他身上,指望他能考取功名光耀门楣。
方桂儒背负着全村的希望,第一次就止步于解试,只得了个秀才。三年之后,他再次赴考,通过了解试,得了举人,却在省试中落败。
如此又过了三年,方桂儒再战科考,又止步在省试。
照理说,以方桂儒的家庭条件,是绝不可能支持他七年赶考,好在同乡有个土财主,一眼看中方桂儒,押宝他未来仕途无量,愿意资助他读书考试。但这个资助是有条件的:如果考中进士,就要迎娶他的女儿为妻。
财主的女儿绝非国色天香,甚至算不上好看,但对方桂儒而言,能管吃管住还管结婚生育,这已经是天赐大礼,跪谢都来不及。
随着方桂儒一次次落榜,他也从十几岁的意气少年变成了25岁的婚龄男人。
可土财主却反悔了。不但不再资助方桂儒考试,这门姻亲也单方面毁约了。“我没让你把这些年资助你的钱全赔给我,已经是留了情面了!”土财主这样要挟他。
后来他才知道,土财主早就相中了另一个年轻学生,那年轻学生已经考过了省试,就等着殿试拿进士资格了。
财主也学会了“不把鸡蛋都装进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准备到时候亲赴京城,“榜下捉婿”——放榜当日就在现场蹲守,看谁得了三甲就用钞能力强行纳婿!
03
“呵!眼界狭窄如斯,怎知他那点钱财,在汴京城如同九牛一毛!”方桂儒恨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没了资助,家中再也无力承担我考试费用。我便一边复习,一边替人做些文书活计谋生。”
皇天不负有心人,这次他赶上了赵祯赦令的制科考试。
“制科”是由皇帝亲自下诏设立的一种特殊科目考试,目的是在科举之外,针对专业需求而设置,选拔特别优秀的专科人才。
制科考试没有固定周期,什么时候开设完全由皇帝决定,有时几年一次,有时十几年才开一次。
方桂儒从未想过,自己有生之年还能赶上制科考试,更没想到的是,这个主要靠举荐考试,还真有人推荐了他——他曾受雇为一位官员写过文书,这位官员欣赏他的文采,便向上推荐试试,没想到这样一层层举荐,还真给他推荐到了一个考试资格!
这是方桂儒的背水一战,是他的孤注一掷。
家里典当了所有能典当的物什,真正的“砸锅卖铁”凑了一点盘缠。他这一路一边务工一边乞讨,直到遇见苏轼兄弟,才在二位贵人的帮助下结束了流浪式赶考。
“家中已是空无一物,唯有这件宝贝,父母不舍得典当,交予我,若是真到了要饿死的地步,能当了保命。”
方桂儒拿出一只圆润的碧玉,没有任何雕琢,只有天然的碧绿仿佛液体在其中流动。
一只价值上乘的翡翠!
04
方桂儒虽然贫穷,但懂得感恩。
这一路得到苏家兄弟照顾,到了京城之后的住店也是苏轼掏的钱。方桂儒便要将这传家宝赠予恩人。
苏家两兄弟一眼便看出这翡翠料子上乘,劝他收好这宝贝,千万不要再拿给别人看,避免招致祸端。
方桂儒自然是听话的,甚至不敢在张二哥面前“炫富”,待人走了,桌面上只剩“自己人”,且已经喝得五迷三道时,才又拿出这枚翡翠璧,再次诚恳地赠给苏轼。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