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一日大朝会之时,天子因北伐之议凝眉良久,问起尚书左仆射山行简的意见。
这位对政事不甚经心的显贵摇了摇头,委婉道:“既无天时,又无地利,岂有人和?”
南军北伐,向来在春夏之交出征,一来河水上涨利于行船,二来使江南将士免于寒冬之苦。可如此浩繁的人马无法在旬月之间聚合,而与宇文氏之间的灭国之战显然又不能速战速决。
其中困顿,连尚书右仆射何知己思量再三,都难以抉择。北伐关中,前路艰难,胜算难料,倘若能攻灭宇文氏,自然是大功一件,可一旦失利,无论对朝廷,还是对东府,都后患无穷。
也难怪成肃犹疑。
成之染的目光落在山行简身上,轻飘飘的却犹如千钧。
“左仆射倒是说说,何处去寻那天时地利人和?”
山行简从不曾留意这些,自然说不出什么,只是道:“当年孝宗皇帝时,关中大乱,朝廷亦曾几度北伐,接连失利,唯有庾昌若进抵长安城下,围城数十日,仍不免黯然而归。太平侯才略,比之庾昌若又能如何?况且宇文氏久在关中,比之当年乱中草创的贺楼氏,有过之而无不及。”
“山仆射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成之染不以为意,道,“二京沦陷,遗民南望,至今已有百年,杀伐离乱,苦不堪言,诸君如何能心安理得地在江南高坐清谈?往日种种暂且不论,如今宇文盛已死,国中势必不安,若不能趁机发兵制敌,将来不知多少年才能有如此良机!”
山行简只是皱眉。
“天时也好,地利也罢,事在人为,”成之染沉声道,“大军不必急于出发,待到秋来,才是良机。”
这话令山行简讶然。
何知己提醒她道:“北地酷寒,于我军不利。当初北伐独孤氏之时,军中便吃尽了苦头。”
成之染摇头:“平齐战事相持日久,情非得已,可宇文氏情形到底与三齐不同。金陵与长安相隔万里,这一场战事,做不到一蹴而就。大军秋来出发,不必急于西进,只需在冬日之前攻占洛阳,经冬休整,来年春天乘势攻入关中。”
左卫将军殷希鉴道:“洛阳沦落敌手,已有十余年,收复洛阳又谈何容易?”
成之染似是一笑:“宇文氏根基在于关中,宇文盛身死,关中怕是不安宁,又岂会全力死守洛阳?即使战事不利,河南之地与南有雍州,东有北徐,大不了撤军回退,不至于满盘皆输。而关中一战,尽可在春夏回暖之时发动,以我军天时抵消敌军地利。”
殷希鉴撇了撇嘴,看起来心中不服,然而他转念想了想,便缄口不言。反倒是何知己皱眉细思,眸中又闪过犹疑之色。
兵行险着,是耶非耶?
自始至终沉默不语的成肃终于开口,道:“未尝不可。”
山行简等人不由得看了看他,见成肃仍一副沉思模样,于是都不再说话。
殿中安静得有些诡异。
成之染的目光从众人脸上扫过,倏忽想起当年伐齐之时,朝野上下有的是反对的声浪,唯有成肃和孟元礼力排众议,才勉强定下此事,出征之时,也多是东府一军之力。
可如今,旁人连反对的态度,都不怎么用心了。
这可比她想象中平静得多。
天子最终准允了北伐之事。众人离去后,他独独留下成之染,注视良久,问道:“太平侯身子可好?”
宽袍大袖的掩映之下,成之染的身形稍显得臃肿,天子也因此免了她朝参之时跪拜之礼。这一句关切落在成之染耳中,不由得让她心神一震,赶忙道:“承蒙陛下挂怀,臣并无不便。秋来出兵之时业已临盆,绝无妨碍。”
天子垂眸,神色并不分明,半晌缓缓道:“北伐诸事繁重,朕晋封你为镇国大将军,与太尉一道都统。”
成之染谢恩,沉默不语。
有那么一瞬间,她希望天子命她主持北伐,可如今的镇国将军府羽翼单薄,还撑不起一场旷日持久的倾国之战。北伐关中离不开东府主力人马,天子寄托重任于她父亲,也在情理之中。
成之染仰首望着天子,唇角浮起一丝浅淡的笑意:“待他日收复关中,恳请陛下准许臣持节都督关中。”
天子思忖了片刻,颔首道:“好,朕答应你。”
————
乾宁十一年春,天子命太尉成肃都督中外诸军事,整顿各州人马,戒严筹谋北伐。
大魏北境,山海之间,西起益州,东到冀州,俨然一道犬牙交错的屏障。北伐的诏令自金陵疾驰而出,如同苍茫天地间破晓的曙光,穿透千山万水的阻隔,照亮了每一寸笼罩在胡骑阴霾下的土地。
各州守将闻风而动,招兵买马,枕戈待旦,国内翕然。
镇国大将军府骤然忙碌起来,如同紧密运转的齿轮缓缓转动。冀州刺史钟长统、北徐刺史杜延寿、豫州守将桓不疑,都是与成肃一同从京门起兵的宣武旧部,北伐亦是深藏于众人心中的夙愿。
成之染站在舆图之前,望着三州之间被宇文氏窃据的河南之地。北伐第一战,她势在必得。
扬州人马盛壮,此番北伐自然以此为主力。然而要想让关中之战多几分胜算,西土各州的侧翼也不容忽视。
西境与关中最为切近的,莫过于梁州。梁州刺史张天锡驻扎于此,为争夺汉中之地,多年来与胡虏征战不休,互有胜负。单凭梁州一州之力,显然还远远不够。
若要使汉中之师成为刺入宇文氏腹地的一把利刃,离不开益州的助益。当初她带兵伐蜀,持天子符节,将益州刺史之位交给了老将董荣,董荣在蜀中数年,善于政事,休养生息,倒也是兵强马壮。经由子午道从汉中入关,亦是良策。
至于雍州刺史岑获嘉……
成之染望向她的军府主簿岑汝生,不得不感慨,她三叔成誉,果然为她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以荆雍二州兵力,北上叩关,接应大军,最合适不过。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