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又看向二皇子和三皇子:“大皇子监国期间,刑部出了这么大的事,难辞其咎。从今日起,二皇子分管吏部、户部,三皇子分管兵部、刑部,等案子查完,再另做安排。”
这话一出口,大皇子的脸一下子白了。
他之前管着六部里的四部,现在只剩下两部,权势一下子减了大半。
他想求情,可看着皇上的脸色,又不敢开口,只能硬生生憋回去。
文武百官心里都清楚,皇上这是在削弱大皇子的势力,给二皇子和三皇子机会。
朝堂上的局势,一下子变了。
皇上又咳了几声,让人扶着他下去休息。
散了朝,大皇子黑着脸回府,二皇子和三皇子则笑着跟官员们打招呼,心里都很高兴。
萧砚舟没心思管这些,回到御史台,立马召集御史,开始彻查此案。
这案子本就不难查,没几天就查清楚了。
冯唐偷换死囚,刑部还有不少官员知情不报,甚至帮着掩盖。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种偷换死囚的事,之前也发生过几次,都是刑部官员收了钱,帮人脱罪。
萧砚舟把查到的结果报给皇上,皇上大怒,下旨严惩:魏国公削爵,抄家流放边疆;冯唐削职为民,判流放;刑部一半的官员被革职,有的流放,有的下狱。
消息传到京城,百姓们都拍手称快,说萧砚舟公正,把刑部的贪官都查了出来。
清远伯也终于为儿子报了仇,心里的石头彻底落了地。
而周程,被重新判了**,三日后在京城刑场公开行刑。
行刑那天,百姓们都来围观,看着他被处死,都觉得解气。
魏国公府里,剩下的人收拾了东西,跟着魏国公一起流放边疆,曾经风光的勋贵府第,一下子变得冷清起来。
......
换囚案尘埃落定后,朝堂上的风波看似平息,实则暗流更盛。
大皇子因权势被削,整日闭门不出,暗地里却在拉拢被革职官员的残余势力;
二皇子、三皇子借着分管六部的机会,四处安插自己人,明里暗里跟大皇子较劲;
而这时候,几个皇子之间互相攻击。
各方又送给萧砚舟几桩贪腐案子。
萧砚舟则忙着整顿御史台,查处各方贪官。
一时间,萧砚舟声名大振,朝堂上人人自危,都怕被御史台盯上。
可没等大家缓过劲,边境又传来消息.
蛮夷使者带着国书进京,说要按照之前的协议,让大盛派一位公主和亲,否则就撕毁盟约,再次举兵来犯。
消息传到皇宫,皇上躺在病床上,连咳了好几声,只能让太监把文武百官召到寝宫外面,商量和亲的人选。
“蛮夷那边催得紧,必须尽快定下心仪的公主,”礼部尚书站在寝宫门外,手里捧着国书,“按照蛮夷的要求,公主必须是皇上的亲生女儿,且年岁在十五到二十之间,容貌端庄。”
文武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说话.
谁都知道,皇上身边适龄的公主就两位,一位是大皇子的亲妹妹玉珠公主,今年十七;
另一位是二皇子的亲妹妹**公主,今年十六。
这两位公主的娘亲都是贵妃,在宫里地位高,兄弟又都是有权势的皇子,没人敢轻易提议让她们去和亲。
大皇子站在人群里,心里早就有了主意.
他是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妹妹玉珠去和亲,蛮夷那边条件艰苦,妹妹去了就意味着永别。
而且母妃可是警告过他,绝对不能让妹妹去和亲。
要是惹了母妃生气,那可不得了。
他清了清嗓子:“蛮夷地处偏远,气候恶劣,玉珠妹妹自小在宫里娇生惯养,怕是适应不了那边的生活。依我看,**妹妹性子更泼辣些,或许更适合去和亲。”
二皇子一听就不乐意了,立马反驳:“大哥这话不对!**妹妹今年才十六,还没成年,怎么能让她去那么远的地方?玉珠姐姐比她大一岁,更懂事,要是去和亲,肯定能处理好跟蛮夷的关系。”
“二弟这是想让自己妹妹躲清闲,把我妹妹推出去?”大皇子脸色沉了下来,“之前换囚案,你借着机会打压我,现在和亲的事,又想算计我妹妹,你安的什么心?”
“我安什么心?我只是为了大盛着想!”二皇子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