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11.新作物

在大臣视线念念不舍的追随下,尚食局的女官进入殿中,准备将一道道菜收起来。

偏偏一直听到那女官对他们进行道德上的谴责。

【好浪费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我来到这里,就没吃好过,统儿,我也太惨了。】

【浪费可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句句话砸下来,大臣们面面相觑,唯余空腹茫茫。

乾武帝听着也拉不下脸,轻咳一声,再重复一遍:“爱卿们可真用完了?”

大臣壮起胆子回复:“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臣方觉得臣还可以用一些。”

卫昭没有发觉殿内气氛的尴尬,心中仍在抱怨。

【统儿,我想吃土豆,红薯,玉米了,还有我最爱的辣椒,到底多久才能吃到啊。】

听到女官吐露出新的东西,众人心里不免疑惑,土豆,红薯,玉米,辣椒这些是何物?

除了祝余,他想着他那时继位之后,肯定会选择开海了,并组织人手前往美洲等地寻找新作物。

毕竟,特别是那前三种作物,自己是知道那三种作物的高产,于国于民的利器,甚至可以创造出一个盛世。

宣朝建立后,乾武帝延续了前朝的政策实行海禁,祝余虽不赞成,但却能理解。

一来可以巩固新生的政权,开国之前才经历乱世,人口锐减,需要休养生息;二来国库不足,支撑不了开海后的成本,与其让那些巨豪率先获利,膨胀他们的实力,还不如大家都不要干了;三来也能防止沿海倭寇作乱,保护沿海的百姓,毕竟以国家的海军是没有实力有力打击甚至消灭他们。

但现在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祝余认为现在已经可以试探性的放开海禁了。

而且开海之后,扩大海上贸易,将国内的丝绸,瓷器等东西高价一卖,又是一笔庞大的财富。

还有就是海外是真的有金山银山,距离最近的那座岛貌似就有一座大的银山,祝余现在也不要多了,就那些东西的唯一开采权。

如果不给,大胆,身为他们的宗主国,他记得宣朝成立后,他们并没有来表示臣服,这不就师出有名了吗。

至于之后会不会要其他的,他自己也不太确定,毕竟那个地方也是一个好的海运中转站。

【宿主,按照史书记载,永昭三年,赵泽率船队返航,带回许多新作物。】

卫昭眼中带着期翼,心中满是希望。

【那我还需要等多久?】

系统无情戳破了她的幻想,并给予卫昭残酷一击。

【距离土豆这些作物带回来需要十五年,而新作物的传入需要进行本土驯化,至少需要十年时间,而进行大规模推广则需要二十年以上。】

卫昭顿时觉得前路暗淡,未来无光。

乾武帝和大臣们也好奇这些作物有何特点,让这位女官如此关注。

【土豆可是个好作物,产量高又好吃,一亩可达五百至一千斤,仔细耕种产量会更高。而且可以生长在贫瘠的土壤,如山地、丘陵这些地方,可以当成救荒粮,只是营养结构单一,一直吃容易营养不良。】

乾武帝及朝臣听到这土豆的妙处后,眼睛都亮了,至于什么营养结构单一,多吃不好,这完全不是事。

人真的要饿死了,什么都吃得下,树皮,草根这些都是好的了,最常听的还是吃土。

就是那种观音土,长得像面粉,吃下去有饱腹的感觉,吃了排都排不出去,这是真的要死的。

民间有关于观音土的俗话:“吃了观音土,饿了暂时饱,死了坟不好。”

讽刺的是这会吃死人的土被看成了菩萨的恩赐,这是菩萨心生怜悯,施法点化,让山间的白土变成了“面粉”。

对于他们而言,饱死总比饿死好。

相比这土豆简直是上苍的恩赐。

现在他们恨不得就派人去找那个土豆。

【土豆,怎么做都好吃,煎炒蒸煮烤焖炖,各有各的做法,每一种做法都好吃。】

【还有那个红薯,生的熟的都可以吃,比土豆还高产,每亩数千斤,土地要求低,只是跟土豆一样,营养单一,吃多了烧心,而且非常消耗地力,需要轮作或施肥。】

听到红薯比土豆的产量还高,乾武帝和大臣们的眼睛更亮了。

至于那什么营养单一,吃多要烧心,还是那句话,完全就不是事。

吃了能活就是很好了,更别说听那女官的意思,那两样味道还不错,这不是锦上添花吗。

【玉米都好吃,虽然亩产比土豆,红薯低点,但它容易储存,不怕烂,也不挑地,还可以做爆米花吃。】

在场人听得眼睛一个比一个亮,全是好东西啊。

他们真想抓住她的肩膀,把这三个作物的所在地摇出来。

【我还是想吃辣椒了,现在想尝点辣味,只能用茱萸那些来代替,还是红红火火的最适合我。】

你给我们说它们在哪,我们现在就可以去找。

朝臣们在心中呐喊,面上只能装作平淡无波。

【鱼鱼陛下也爱吃那辣椒,称一日不可不吃辣,虽然之后被陈执给骂了。】

祝余摸了摸鼻子,他已经吃了十多年的清淡饮食,多吃点怎么了。

【宿主,现在乾武帝时期实行海禁,是禁止出海的,只能等永昭帝继位,才开放了海禁。】

乾武帝握紧身边的扶手,思索现在的海禁政策是时候该放宽了。

当初之所以颁布海禁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政策岂是如此不便之物。

真是阻挡宣朝的进步。

【现代有研究表明,永昭帝在未登基前,还是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方割据势力时,就已经往外派遣船队出海,只不过是在永昭元年才开始正式派遣大规模船队远距离出海。】

卫昭眼睛睁大,第一次才知道这两次的不同,永昭帝的光芒太过耀眼,她还不知道宣朝以前有海禁制度。

乾武帝和大臣也感到震惊,没想到十皇子对海运的开发竟如此早。

【宿主,是这样的。宁州是永昭帝的发迹之地,那时的割据势力中,永昭帝是这些割据势力中最有钱的。】

【就得益于他在海外通商,永昭帝是那群割据势力中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