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49. 她的郎婿

李瀛回到章华台时,中堂上兰台阁老掷下的那只酒樽还静静地躺在地衣上,她越过酒樽,回到席位上。

对面传来王公辖官的高声笑语,其中一道青年郎君的声音最为响亮:“承让承让,下官承蒙天子垂青,有幸登庙堂之高,与诸位同坐一席。”

那道声音极为熟悉,是她的同父异母的兄长,李纶。

忠良祠内,皇帝曾不经意地提起李氏风头正盛,眼下看来,李观山尚且不清楚,李纶确实是春风得意,官运亨通。

李纶显然也看见了她,刹那间敛了声,笑语一停,举起酒樽,掩住下半张面容,慢悠悠地呷。

李瀛并不理会他,自顾自回到席间,拂裙在茵席上落座。

稍顷,陈汶也回到席间,神色清醒,唤人呈上文房四宝,拂落残羹冷炙,铺就毡垫,挥毫在竹简上写下数个字。

丝竹管弦的乐声消失了,天子垂眸,望着骤然清醒的兰台阁老。

德茂附耳,低声说了什么,天子面色不变,眸色愈深。

就在方才,李瀛和陈汶狭路相逢,似乎低声交谈了几句,宫人听得不甚真切,传达得极为模糊。

但这不妨碍天子看出陈汶的举动皆是因李瀛而起,章华台上,天子殿前,他想做什么?

谢雪明不动声色地看着,耳边,武殊将李瀛和陈汶的对话只字不漏地告诉他。

一灯明,引得万盏灯明,这顶高帽扣在陈阁老头上,竟激起他几分书生意气。

此女,最是巧舌善辩。

武殊把话说完,正要退居楹柱后,陡然注意到自家郎君抬眸望向西面,层层玉藻后,坐着内廷女眷。

那个方向,是李妃。

隔着静止不动的流光珠玉,隐隐能窥见李妃以手支颐,指尖有一搭没一搭地拨动银匙,似在出神。

簪在乌鬓边的金雀钿明光粲然,雪肤漆眸,像一副用尽世间颜色绘出的妙笔丹青。

“微臣从仕四十年,在陈郡为陛下犬马五年,明日致仕,返回祖地,从此再不过问庙堂政事。”陈汶掷下紫毫,抖落袖上墨迹,举起竹简,高呼:“这便是微臣此生,最后一份疏议!”

四面寂静,数双眼睛看向这位须髯皆白的老翁。

惟有李瀛安静地垂眸,好似漠不关心。

天子身边最得圣眷的中官德茂亲自迈下丹樨,双手接过竹简,得到天子示意后,高声诵读。

此为太平疏,请天子以此为鉴,经营八表,廓清寰宇,还天下百姓一个澄清盛世。

笔为刀,字作锋,一针见血地剖开脓疮,针对盘踞京畿百年的士族,直言士族后代靠世荫入朝,寒士身无立锥,想要从仕,只能投靠士族成为家臣,助长士族气焰。

话音甫落,席间安静无比,今夜能坐在章华台的大多就是士族出身,皆是一言不发,不动声色,悄悄窥着天子面色,揣摩圣意。

半响,天子拊掌,命人收起疏议,用金玉作裱,悬在乾清宫中堂,又唤陈汶坐下,“陈翁,你年纪大了,少吃些酒。”

袖管内还沾着墨迹的陈汶慢慢坐下,低着头,缓慢擦拭着袖子。

李纶眼帘微合,面带醉意,举起酒樽,不看陈汶,反倒看向李瀛,青年的音质浸着酒酣,显得有点迷离:“李妃娘娘方才去了何处?”

玉藻后,李瀛那张昳丽的面容似远似近,声音也变得不甚真切:“身为人臣,岂可过问内廷后妃的踪迹?先君后亲,不能乱了伦理纲常。”

李纶笑了,移开碗碟,伏在案几上,低低地笑。

什么伦理纲常?

李瀛,才是这世间最没有资格提起这四个字的人。

昔日旧太子的心上人,入宫当先帝的李嫔,现在又嫁给当今天子为妃。

她的郎婿,不知泛泛。

附近的辖官听他笑得促狭,周遭亦响起年轻郎君的低笑声,不闻笑声,只是唇边微勾,彼此相视一眼。

眼色交递,不言自明。

位于首位,一直不曾出声的谢雪明陡然道:“陛下,微臣查到此次官考中,有一人点卯当值的时间不足两百天,与百司呈上的考薄有所出入。”

此事往小了说,便是弄虚作假,蓄意蒙混,往大了说,便是官考舞弊,欺君罔上。

当下,无人敢笑,敛笑屏声,余光盯着谢国公瞧。

为免冒犯,又不敢看得过于直接,只分出一点眸光,视线飘忽。

谢雪明呈上官薄,由德茂转交给天子。

天子看了,乜了李纶一眼,合上官薄:“此事朕自有分晓,今日是陈阁老的致仕宴,不谈政事。”

李瀛静静瞧着,心里早已猜出了大概,那位点卯不足两百天的官员,想来,就是李纶。

只不过,谢雪明在李纶对她出言无状时,呈上官薄,倒像是……

像是在袒护她。

是她的错觉么?李瀛隔着玉藻,望着明显紧张起来的李纶,若有所思。

一番闹腾,宴席总算落下帷幕。

没过几个时辰,细雨骤来,玉芙殿琉璃檐下淌下一帘雨幕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