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明赫大惑不解,“统子,秦国这回如果要趁地震之乱灭了韩国,又怎么会愿意出手帮韩王救百姓呢?再说,我又没做什么贡献,不可能有奖励啊。
系统却神秘道,“宿主,你可以劝秦始皇把顺序反过来,这样一来就能实现一箭三雕!比如,宿主可以劝秦始皇派人把韩国地震的消息放出去,必然会造成韩国人心惶惶,但是,按照韩王那缺德到家的性子,他八成不愿意提前疏散百姓.
明赫眼睛一亮,立刻兴奋地接过话头,“这样一来,秦国就可以一边放出口风,接收愿意提前逃出来避祸的韩国百姓,一边派人密切关注梁城动态,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去救人,在这样的对比之下,韩王定会人心尽失,秦国趁机灭韩轻而易举,而我也能因为提供预言、帮助减少秦军伤亡的功劳而得到奖励,对不对?爱学习的统子真是越来越聪明了,你这计谋这智商,都快超过我这种普通大学生了!
系统捂嘴笑道,“嘿嘿,谢谢宿主夸奖哦,知识也是系统进步的阶梯嘛!对哒,按照这个计划,可以实现多方共赢,我觉得秦始皇肯定会同意的。
当天晚上,明赫扮成“老神仙再次来到嬴政的梦境之中,把这法子告诉了他,君王略一思索,果然爽快答应了。
心满意足离开梦境的明赫并不知晓的是,嬴政自知悉韩国二月即将暴发地动那一刻起,便生出顺势搭救韩民、以舆论引导韩国人心向背之计,如此一来,秦国虽要耗费些粮食,却能以最小的军事代价一举灭掉韩国。
再者,他也想借机验证明赫“得民心者得天下之言,亲眼看看比起秦军的铁蹄来,民心之威势究竟如何,是以,此番他准备下一道新令:接纳列国流民入秦,趁早为秦国一统大计笼络天下人心。
第二日早朝,嬴政目光炯炯看向群臣,不动声色试探道,
“昨日地动之预言,寡人采纳诸卿之言,欲将三川郡数百万之众分散各地安置,但如此一来,今年三川郡一地春耕必然无望,纵是民众在各地开荒垦地亦难饱腹,恐要朝廷开仓赈些粮食贴补一二,诸卿认为此事如何?
那些昨日临时被召进宫告知地动一事的官员,急忙纷纷垂首假装思索起来,开仓赈粮?我大秦从无此先例啊!
隗状深吸一口气,左右看了看,第一个站出来拜道,
“王上,老臣以为,秦国此番欲为南阳郡提供数万石粮种,已是有违商君‘备战不备荒’之法度!故而此番迁移三川郡之民,朝廷只需为他们择地划田而居,再发放些
农具用以耕地,如此一来,民众便可自救谋生,无须朝廷开仓赈粮。”
王绾上前道,“臣赞同左丞相之言,大秦接下来还有数场硬仗要打,仅是与赵国李牧那硬骨头对峙,每月便要耗费数十万石军粮啊,请王上再做决断!”
武将桓猗夜里正好从上党押送黑煤回到了咸阳,按照律法,押送人员可自行休整两日再返程,但他挂念着君王,天不亮就起身来早朝了。
听完王绾之言,他不满地大声反驳道,“呵,王御史倒不必过分担忧此事,李牧那小子何足惧哉?王上,待臣完成这趟差使,请王上允臣带兵一举踏破赵国邯郸!”
嬴政含笑点头,心中却叹道,在李牧被大秦拉拢前,桓猗啊,还是继续待在煤场更让寡人放心。
一旁的李斯原想按本意附和隗状之言,但他照例谨慎暗瞥一眼君王后,心念急转间,想到君王先前施行的扶贫新政,心中的不安愈发加深——若王上不欲开仓放粮,便根本不会提及此事,可王上如今,却愈发地倾向仁政之道
他压下心间杂念,再三权衡后,上前掷地有声道,
“王上,臣赞同您的看法!三川郡之民乍然去往各地,并无良田可耕,即便王上明日就下令迁移,待他们抵达各地、开出数亩贫瘠荒地之时,亦早已错过最佳春耕时节,届时,若因粮食短缺与当地民众发生冲突,不但会重新国内引发私斗之风,亦无人会感激王上提早疏散之苦心呐!”
“如此一来,待地动平复后,百万之民即便重新迁回三川之地,亦会与朝廷离心离德,故而,不如在此时雪中送炭,贴补他们一些粮食.”
隗状怒得胡子都在颤抖,气咻咻道,
“李廷尉,你此番殷殷劝王上贴补粮食,可知朝廷究竟要贴补多少进去?三川郡数百万之民,若按一人一石贴补,朝廷便要耗费数百万石之粮!如此一来,待我大秦将士再次征伐之时,还能拿何物与六国争斗?这不是遍布漫山遍野之煤石,这是一年才能产出一季之粮食啊.”
他心痛啊!先前,王上颁发以煤赠庶民之诏也就罢了,他那时不站出来反对,是知晓煤长在地里,只需耗费人力挖出来便能收获,既然君王年轻气盛想收买庶民之心,他便睁只眼闭只眼任由王上糟蹋煤石了。
可粮食不是弯腰就能从地里捡到的啊,南阳郡那数万石粮种,已足够让他心情郁郁一段时日了,哪知王上如今竟开口就要开仓赈粮!
这般想着,他忍不住剧烈咳嗽起来,王绾急忙上前扶了他一把,转身劝道,
“王上啊,商君变法
之精髓便是削民力而富国库而秦军最为震慑六国之处正在于秦国粮草之源源不绝纵是持久战亦无军粮短缺之忧啊若此番开仓实在于秦国不利啊求王上三思啊!”
原本就不同意的文臣们纷纷跪下附和桓猗看在眼里心头颇不是个滋味他虽然也不赞同嬴政开仓赈粮但他更见不得众人这般咄咄逼人逼迫君王!
想到这里他立刻大喝一声“王上既然这般决定自有他的道理!王上臣也赞同您的看法!”
嬴政点点头轻笑道“桓猗所言极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秦眼下忙于采煤一事冶铁之事亦在着手进行寡人今年无意兴兵故而诸卿无须忧心军粮。眼下既然文臣武将皆支持寡人为三川郡民开仓赈粮此事便这般定下来了.”(1)
文臣们面面相觑后猛地齐刷刷看向李斯和桓猗文臣武将皆支持王上?就他俩?
众人还没缓过一口气暗松之时
“但寡人不欲兴兵不代表大秦不想夺城眼下三川郡地动一事于我大秦而言固然损失颇大但韩国地动之事寡人却认为此乃我秦军兵不血刃灭韩最好之时机”
待他将自己与明赫不谋而合的计策娓娓道来后李斯忙第一个站出来附和此确乃妙计但它只能由君王自己提出来。
暗暗后悔方才附和王上而中计的桓猗见状不由怒道
“李廷尉你身为朝廷重臣岂会不知我大秦看似家大业大实则去岁大旱收成锐减又何来余粮帮扶那起子六国灾民?”
李斯笑着朗声道“桓将军真乃一叶障目也!您熟读兵法焉能只看到秦国的付出却看不到秦国若施此攻心之举能为朝廷省下多少军粮能少牺牲多少将士能开垦出多少荒地又能得到多少劳动力?”
桓猗嗤道“勿扯这些无影之事!我且问你我大秦既得仙人襄助早获此天机为何要将消息透露给韩王?若那厮早做准备迁走梁城之人我秦国此番设局岂非白忙活一场?”
李斯斩钉截铁道“吾敢断言以韩王之智谋与心性纵是得了消息亦绝不舍耗费半分人力物力助梁城众人迁移若运作得当王上之计必成!”
隗状伏地而跪劝道“王上纵是此计可灭韩至多也只能接收韩地灾民我大秦绝不可开关隘放六国流民入秦啊届时韩魏赵失地之民亦尽数涌入我大秦境内我秦国人又该如何立足?”
桓猗亦拜道“正是啊王上!我关中老秦人数百万
又岂能让出耕地与六国之人?商君变法之道是为强我秦人而非助益六国之人呐.”
方才跪在地上的文官们再次纷纷附和劝谏君王唯有李斯站于殿中岿然不动以示对君王的支持。
王上此举亦有笼络六国人心之深意这意味着王上极有可能动了变商君之法的念头!
若非如此秦国素来只讲战场之实力何时会在意民心?
这般一来李斯陡然生出强烈的危机感他学过儒家也学过法家年轻时在家乡甚至还学过黄老之学无论哪一门学说对他而言都不是执念。
他背井离乡前往秦国是认准秦国会是最后的胜利者而舍儒就法只不过是因为秦王喜欢法家之道。
对李斯而言只要能得到君王的重用一切过去的原则与坚守皆可抛。
可他现在最担心的是自己在君王心中已俨然是法家之忠实拥趸!若是这样在君王欲再次变法之时便会毫不犹豫带着防备之心将他踢出秦国新法的核心队伍!
所以他必须从现在开始用实际行动打消君王的固有印象用无上的忠心向君王证明——他李斯在世间忠心的不是诸子百家而是秦王一人。秦王要行何道李斯便会第一时间支持何道!
只有这样依附君王而生的李廷尉才能牢牢在秦国朝堂立于不败之地。
再者
作为世间顶尖的聪明人李斯又如何不知晓若一统六国后再行法家之峻法绝非守天下之良策?
可他不是出身优渥、行事任性的韩非而是汲汲顺应君王之心的臣子若王上不主动提变法之事李斯绝不会如韩非那般与君王直言变法而只会接下来的数年间旁敲侧击引导君王稍行仁政以存国祚。
总之李斯此刻的心情称得上是喜忧参半。
嬴政起身负手缓缓下殿拍了拍李斯的肩头挨个看了一遍地上跪着的大臣们来到桓猗面前冷声道
“依尔等之见待我大秦灭了六国六国之民难道便不算作是秦人了?”
桓猗垂首粗声粗气嘟哝道“纵便皆是秦人也得分个先来后到我老秦人在关中辛苦耕耘百年又岂能让那些六国人抢了先?”
嬴政不由气得笑斥一声“依寡人之计六国无家可归之民届时不过在我大秦分些荒地开垦又能抢你何等好事
?”
桓猗不服气道“可眼下他们并非秦人凭甚吃我秦国之粮?要臣说韩国地动死上些人与我秦国何干?到时臣趁乱带军抢下新郑便完事了何至于要秦国来替韩国安置灾民”
隗状等人暗暗点头还是桓将军敢说啊王上年轻气盛却是过于冲动了些秦国与六国历来势如水火凭甚要耗费秦国之粮之田地安置六国之民?
“桓猗!”嬴政收起笑容缓缓抬首看向殿外声音中蓦地升起几分苍凉
“诸卿呐尔等果真以为我秦军靠刀剑枪戟打下天下秦国便能从此无忧了吗?”
桓猗双眼放光地看向君王“臣以为自是如此!自周王室衰微后这天下间曾有数百个诸侯国到了后来无一不被强国吞并到如今中原大地更只剩七国并列待臣等为王上打下六国王上再下令收缴天下之金使其尽聚于咸阳届时大秦基业固若金汤天下间又岂能再出现新的诸侯威胁朝廷?”
李斯闻言心中却骤然一痛固若金汤?尔等又怎会知晓辉煌了百年的强秦在打败六国后只存活了区区十五年呐!
嬴政轻阖双目掩饰眸中悲色待睁开之时眸光再次变得清明起来他转身看向众人语无波澜地问道
“那么依尔等之见待寡人平定四海世间再无诸侯起事我大秦国祚又能绵延何载?”
隗状急忙颤巍巍抬首道“欸老臣以为夏启立国而传十四代国祚有四百七十年商汤代夏而传十七代国祚有五百五十年姬发伐纣而传三十二代国祚更有八百年若以此而论我大秦君王当传百代国祚至少有一千六百年呐.”
桓猗不满大吼道“隗状你这老匹夫是何意?以王上之无上英明我国中又有仙人襄助大秦岂会只有区区百代千年之国祚?”
这话听在桓猗耳中不啻于是诅咒大秦短寿的不祥之言他气咻咻道“我坚信我大秦至少能传万世!”
嬴政摇首道“民心所向者方能长存于世。”
正在众人茫然不解之际窝在蒙恬怀中补觉的明赫骤然惊醒他鸡鸣时分跟着扶苏一道醒来后怎么也不肯再睡赶着念书的扶苏只好命人将他送来章台宫待他在嬴政怀中重新睡着后才被交到了蒙恬手上。
眼下他一时还没搞清自己在何处赶紧睁眼四处看哪知刚好听到桓猗那句“我大秦至少能传万世”和嬴政“民心所向”之言顿时暗暗叹息一声
“万世?唉杜牧有句话真没说错啊
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啊!’,父王说得对,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呐,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守得住天下.
话音刚落,先前给过他善意值而能听见心声的几位大臣顿时如遭雷劈,什么,小仙童说…我巍巍大秦灭完六国后,竟只传了三世,只有区区百年之国祚?悲呼!呜呼哀哉!
蒙恬抱着明赫的手忍不住剧烈颤抖起来,不,他不信!他早就做好打算,待昆弟蒙毅学上一年律法,他便会主动请缨上战场,为大秦四处征战,待灭完六国后再逐匈奴!
他相信,有蒙氏儿孙忠心守护大秦疆土,大秦绝不会三世而亡!
明赫急忙将两只小手按在他的大手上,试图为他驱寒,睁大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看着他,暗道,
“蒙恬不是武将吗,怎么也会跟扶苏一样冷得发抖?看来古人营养不良有点严重啊,我得赶快种出很多粮食来养猪,给大伙加餐加肉.
蒙恬闻言,赶快努力让自己平复下来,对,小仙童九公子说得对,要得民心才能守住天下,王上要救韩国灾民和六国流民,都是笼络民心之举啊,王上果然比我等想得长远多了!
李斯感激地看了一眼明赫,若非九公子的到来,王上和自己又岂能窥见大秦预言?若无九公子带来许多高产粮种,王上又岂会这般快实施拉拢六国人心之事?
九公子,真乃我大秦福星也!
待隗状与王绾回过神来,已霎时想通嬴政为何要做这个决定,连神仙都在提醒他们要笼络人心才守得住天下呀!
二人顿时转念一想,对啊,我大秦眼下有神仙护佑,各种高产之种源源不绝,待再过两年,大秦缺的恐怕不再是粮食,而是土地和人手!
王上此举堪称高瞻远瞩啊!如此一来,既能收拢六国大批流民之心,亦能为我秦国开出更多耕地。
流民原本也是良民啊,若让他们有地可耕,有黍麦可食,转眼便能成为秦国劳动力!
于是,在官员们惊诧的目光中,二人转而掉头支持君王,与李斯一道商议出与安置三川郡秦民不同的细则出来。
毕竟,虽要得天下人心,亦必安抚国内民心,在六国流民于秦国无耕种之功前,绝不可将他们的待遇等同于秦人。
而一脸懵然不解的桓猗,则在退朝后被君王留了下来,当嬴政将神画预言中,大秦只有十五年国祚之事告诉他后,这个素来信奉流血不流泪的壮汉,头一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