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当年荣国府被查抄后,贾氏家族便渐渐的衰落了。又过了一段时间,贾政和王夫人觉得在这里再继续住下去,也没有多大的意思,便和宝钗带了几个家人一起去了京城,并在那里定居了下来。因为贾政的祖辈早年在京城里留下了几处房舍,他们现在过去生活,要好过留在金陵这边。因为昔日隆盛富贵的宁、荣两府,现在已是危机四伏,入不敷出。叫人见了心灰意冷,心生烦躁,眼不见心不烦,还是走为上。
贾珍、贾琏、贾蓉和贾赦等人仍然生活在金陵城里。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环境,并不想为了眼前的生活而远走他乡。
李纨则是带着贾兰先回娘家住了一些日子,父亲李守中和母亲陈氏见了甚是开心,大伙在一起度过了一段其乐融融的好日子。但是李纨的心里明白,贾兰已经到了该静下心来读书的时候了,他必须要学有所成,否则不是虚度了一生的年华吗。
虽然父母再三挽留他们娘俩再多住些日子,但是李纨还是带着贾兰去了离金陵城不算远的乡下过生活。因为那里的环境更清静,便于贾兰用心读书。此前贾兰虽然得中举人,但李纨还打算叫他继续去京城参加会试的考试。
贾兰的父亲贾珠是荣国府里的大公子,他从小就身子虚弱,但是他发奋读书,志向远大,他在刚满十四岁的时候,便考中了秀才。贾珠虽然只活了二十岁,但他自小就十分听父母的话,很少让父母为他操心。一次宝玉不慎惹事上身,王夫人当着众人的面毫不留情地数落宝玉道:“你替珠儿早死了,留着珠儿也免你父亲生气。”虽然王夫人说的是一时的气话,但从中也能看出她对大儿子贾珠的喜爱。
贾珠走后,培养和教育贾兰的担子便落在了李纨的肩上。其实李纨的教育方法也是简单和实用的,即把贾兰关在屋子里,给他讲做人和做事的道理,教给他如何念好书的方法,并及时地修改贾兰所写的诗作和文章。
李纨心想:荣国府是个热闹喧哗的富贵乡,一些人每天只知道讲究吃喝玩乐,和享受物质生活。如果让贾兰看得多了,他自然就会无心读书和不思进取,甚至还会贪图享乐。虽然宝钗和黛玉等人比较有文采和天赋,她们经常聚在一起吟诗作对,评古论今,但这其中不可避免地夹杂着一些个人感情色彩的东西,她们或是在玩一种高雅时尚的娱乐游戏,李纨知道这些东西对贾兰以后走仕途之路毫无关联。贾兰只有读懂四书五经,认真学好八股文,然后再去参加科举考试,最后金榜题名,入朝为官,光宗耀祖。这才是贾兰要走的一条正路。
事实证明,李纨的教育方法是非常成功的,她把自己的想法一步步地转变成了贾兰的日常思维,并顺理成章地成了他日常的自觉行动。李纨不愧是国子监祭酒李守中的爱女,她知书达理,教子有方。如:贾兰在私塾里念书时,有一次学堂里的一群书童打成了一团。贾兰这时头脑冷静地告诉他身边最要好的小伙伴,这个与我们无关,我们是来念书的。
同时李纨也是一个极聪明的女子,她刻意教育贾兰为人处事要低调。因为她知道:贾珠过早的离世,已给贾母和王夫人造成了永久的心里阴影和伤害。在贾府里,李纨和贾兰从不争宠。尽管贾兰是嫡出长孙,她们娘俩儿也甘受冷遇,其实这样做的受益一点也不少,这正是李纨的高明之处。李纨的心里明白:以自己寡妇的身份不便事事上前或出头露脸,一时一事不慎,或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极易招惹人家的暗算和使跘子,而且自己根本就毫无还手之力。
因为李纨看到了宝玉和王熙凤在贾府里遭遇五鬼的事情,这明着是有人在背后使坏,想至他们于死地,用心极其险恶,可见知人知面不知心。她们两个是荣府里的何等人物,都有人敢在背地加以算计,就别提自己和兰儿这对孤儿寡母了。
贾兰从小就很懂事,有远大的志向。一方面是因为父亲早死,他对自己的处境和未来堪忧,同时他多少也有些自悲感。另一方面,也是李纨对他的要求很严格。贾兰自5岁入私塾读书后,便日日来往于学堂和稻香村,他放学后就在自己家里玩耍或是读书。贾兰虽然居住在大观园里,但他对大观园里举办的各项娱乐活动,和嘈杂喧闹之事从不参与,更没有什么兴趣前去观看。
荣国府被上面查抄以后,大家已是各扫自家门前雪,自己顾自己的小日子。后来,李纨领着贾兰来到了这个江南的小村庄里居住。这里山清水秀,野花飘香,人杰地灵,好似世外桃源一般。
没有了荣国府里的喧闹杂乱,贾兰比以前更加用心地读书了。此前,贾兰虽然参加过乡试,并考中了举人。但是他还有更远大的人生志向,想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也是李纨多年辛苦经营的良苦用心所在。
夏日清晨的窗前,经常能听到贾兰在大声地背诵文章。室内书声朗朗,林中鸟儿欢唱,好一幅江南小镇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李纨现在每天除了要照顾贾兰的日常生活,她还要帮助贾兰修改他写的诗句和文章,并进行一些必要的讲解。这样一来,贾兰在学习上的进步就很快了。李纨毕竟是出自书香门第之家,她在那样的环境熏陶下,耳熟能详,闲时阅读了很多的书籍,应该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李纨闲时还在房前屋后,伺养了一群鸡、鸭、鹅、狗,另外她还种植了一些瓜果蔬菜。她们母子二人现在是不用为吃穿发愁的,因为当初李纨在荣国府里每月可以得到20两银子的月钱,她和王夫人的月钱一样多。此外,李纨还能拿到一份上等的年例。并且,李纨和贾兰先前在贾府里的吃住都是不用花钱的。所以现在李纨手中的那千十两银子,是足够她和兰儿生活的。即便不是这样,以李纨娘家的身家,自然也不会让李纨娘俩缺吃少穿,或是受到什么太大的委屈。
一天晚饭后,李纨和贾兰坐在桌前说些闲话。李纨问道:“兰儿,你觉得是在这里过得舒心些?还是在荣国府里过得好些?”
贾兰回道:“当然是这里好,这里空气新鲜,鸟语花香。而且行动更加自由随意,整日无拘无束,不必小心行事。”
李纨问道:“大观园里也是有花有鸟的,在那里有什么好拘束的。是否有谁对你说了什么不合适的话?或是难为了你。”
贾兰想了想回道:“倒是没有人对我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但是那里各类人都有,她们有时对人不冷不热的,所以我平时说话办事只好小心些。荣国府里的花鸟只是供人观赏的,现在连主人都被上面给查抄了,他们自然也就完蛋了。”
李纨有些伤感地说:“兰儿,你父亲走的早,这些年甚是难为了你。亏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不然,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是怎么样的呢。”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之间李纨娘俩已经在这个小村庄里生活了一段时间。贾兰的羽毛现在已渐渐的丰满,他要远走高飞了,会试的时间临近了。为了应对这次科举考试,贾兰已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他经常挑灯夜战,发奋苦读。李纨语重心长地叮嘱贾兰道:“兰儿你下了考场,一定要把文章的题目看得仔细些,用心作出好的文章来。也好给你父亲争一口气,他在仙界也就瞑目了。”
贾兰笑着回道:“母亲,你只管放心吧,我一定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我发奋苦读了这些年的书,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吗。”
李纨又道:“兰儿,你要知道这一次会试甚是不同寻常,如果你高中了,便可光宗耀祖,前程似锦。以后你出则封疆,入则拜相,便都是有可能的了。”
贾兰回道:“母亲说的甚是在理。但是儿子以为,现在首要的事情是要静下心来去应对会试,这个才是最要紧的。其它的事情如果想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