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小满来到水边,看着发泡泛黄的麦秸有点异样。
经过系统扫描分析,还是投入生石灰保险一点。
于是再次去工匠旦家,想拿米或麦子换点白灰。
女主人没有直接拒绝,只说:“良人说这东西烧人,若想要须在他跟前用,若请他为工最好了。”
小满点头。
没一会儿工匠旦回来了,用工具装了一担白灰,运到水边。
小满一边看着工匠旦用专业的工具掺拌石灰,一边查询系统,盘算能不能打个水力或者畜力的工具代替捶打,将造纸原料撕成纤维。
毕竟这些东西泡好,算时间正是五月农忙的时候,而打浆需要费不少人力,抄纸也需要工具。
到时候不说找不到帮工的人,连做工具的也找不到。
只是不知杠杠轴承磨盘锯齿,什么工具才能更好的撕裂纤维。
她记得造纸术打浆这一步以捶打为主。
小满打开系统搜索,让系统按关键词句查看资料,这次很快发现了之前忽略的水碓这一器械。
特意去查了一下,成熟的水碓出现于东汉,木制为主机械传动,并不复杂。
适合古代工艺,而且正好可以利用水力。
无论做什么还是需要钱。想了一会儿,小满问起旁边的人,“煦,你会驾车吗?”
煦闻言点头,骑马射箭什么的原本是君子六艺,他没机会学。
只是他在兽苑做事,偶尔需要运送牲畜草料,跟一起工作的老人学过驾车。
小满,“那你去我住的地方后院把马车借过来。就说我要用。”
今天的签到奖励是半匹棉布。
第一次抽到这个,小满好奇取出来看过。
布匹整个都是青色,不知采用了什么标准的规格,标签上显示,一匹有三十多米长,半匹是十六点五米。
因材料和质量原因,细密柔软又兼有吸湿透气的优点,就是特点好像有个不太耐磨。
不过比这个时代的产物已经好了不知道多少。
小满记得这个时代,除了稀奇古怪的铜钱,布匹也是可以充当货币的硬通货。
粮和布匹都是赋税的重要项。
十分值钱又暂时用不上的东西,到手没多久,小满就打算拿到城里去卖掉。
就是完成任务获得的棉花种子还在她系统空间没有种下,现在棉花应该还没传入,不知道这材质,这时代认可不认可。
小满顺着查看了一下,这个时代布匹,最小尺幅是长八尺,宽二尺五寸可以上市流通。
又觉得将近十七米确实有点大了,便让系统把布匹分成五米左右一副,取出一副放在隐蔽的地方,等着迟会儿装车。
旁边盖着稻米麦子盐巴稻草,既做遮挡也可以一起去问问价格。
玩了一会儿,看着石灰与水反应结束,逐渐冷却。
稻草那一池子石灰水铺洒完成。
趁着结束,小满拿了一根树枝与工匠旦讲述着画出水碓的大概形态布置。
确认可以做出来,只是不知能不能做到她说的借水力自转。
小满点点头,她还是相信经过古代群众检验的发明的。
确定要做的话,得赶到农忙之前。
小满问了一下这东西做出来要用的时间,确定来得及,便道:“多谢阿叔,若是确定好了到时候还得麻烦你,今天的白灰和做工,这些麦子够付吗?”
工匠旦瞟了一眼,没有接过,“不必这个东西。”
“怎么能不要呢?阿叔若有其他缺的,我这也有一点盐巴。”
她手里拎着的是二十斤麦子,估摸着应该够支付的。
现在看着工匠毫不犹豫拒绝的样子,怀疑自己低估了工匠的收入,有点后悔没事先问好了。
“不。”
工匠犹豫了一下,指着那堆东西道:“你扯回来的布作价多少?能卖我一副吗?”
小满闻言把布抽出来,在一旁的台子上展开,“阿叔要多少?”
“一尺即可。”工匠抽出尺子比划了一下,“做工容易磨损,妻总嫌衣服坏的快,我看这布细密,当补垫在衣服上,应该能得妻的喜欢。”
小满量了一下,订好尺寸,折起。
掏出小刀从中间割开。
工匠旦将布折好,捏着手感确实不同粗布葛麻,然后从另一个兜里抽出一串铜钱。“这布瞧着不同其他,不知市价几何?”
石灰还没算钱,这怎么好意思要呢?
小满摆摆手,“这也不是丝绸锦帛,不值得什么,你拿走吧。”
工匠旦没有过多推辞,“那下次做工,我给你多找些匠作来。”
小满点头应允。
目送工匠离开,小满看着系统页面上,剩下的两卷和一个两米长的余布。
敲了敲系统,“能换成符合朝代的粗布吗?”
布匹虽然能看出经线纬线,但还是像工业出品的。
【可以的】
光屏上图标闪了闪,给她指出兑换同品类物品选项。
小满查看了一下,能兑换的布匹最粗的也就是后世的土布。
比她空间里的要厚,看起来更结实,按重量算,就会短一点。
不过可以调换颜色,黑色,褐色,红色,蓝色,不同的颜色只需要一二点积分。
小满又去看其他的商品,细盐可以兑换成粗盐,不仅不要积分,还能加个几分重量,或者是杂质?
稻米可以兑换成带壳的,也能多几两,麦子可以兑换成面粉,这个会减几两的重量。
小满:……总感觉小看这系统了。
“能直接兑换钱吗?”
【不可以】
【但可以兑换值钱的】
然后页面刷新,拉出一页,金银珠宝,绫罗绸缎,搁哪个时空都是值钱的东西。
“金,十积分兑换一两,百分之九十九足金。”
“银,一积分兑换十两,百分之九十九足银。”
珍珠,各种颜色大小形状一到十积分不等,宝石同样如此。
至于绫罗绸缎,起步十积分,更多的是几十积分到一百积分。
匆匆扫了一遍,小满开始换算,一两黄金五十克,十积分兑换粮食二十斤到五十斤,除了战争动荡年代,到哪都是天价。
小满一边流口水一边按耐下兑换的手,默念现在有人盯着,不能上山挖野菜,积分很重要,粮种也很重要,金子又不能吃……
但是能换好多东西啊。
看了一圈,小满终于按下蠢蠢欲动的手,将晒好的树皮浸到石灰水中,检查完堵好了进水口和出水口。
确认没什么纰漏,便将米面杂物装进背篓。
没过一会儿,被安排了事情的煦回来复命。
“马车已经停在庄子路口了。”
小满点点头,让煦背着背篓,自己抱着布匹向村口走去。
驾车走了大半时辰,终于来到洛阳城外。
城楼高耸,道路宽阔,城门巍峨,人和车马走不同的通道,黔首排着队,但并没有一个个检查。
两人驾着车走了有辙印的那一边,顺利入城后,煦驾着马车直接来到了市场。
小满指向背篓,那里有她分装的二十斤稻米,麦子和半斤食盐。
“这里面的东西归你了。”
小满曾经询问过,他家里一起生活的还有一个生病的母亲。
以前一家人在一起,还能种地织布,后来父亲去世,母亲生病。
慢慢卖了织机田地,阿兄出去佣耕为生,他则成为了兽园羊倌,日子只是勉强为继。
小满并不太有兴趣给旁人做饭,加上家里还有家属,给少了不够吃,给多了还得分着吃,索性给些东西让他自己决定。
何况哪里有主公给跟班做饭的事情呢?
“是,谢贵人。”煦顿了一下,躬身行礼。
“不必如此。”小满摆摆手,扛着布大步走入市场。
文信侯商人出身,对农商之事多有宽容,尤其是在自己领地。
虽然规则大体上遵从秦律,细节上却没有苛求,加上洛阳为周朝都城数百年,其繁华程度,比咸阳还要有过之无不及。
市坊之中不止有路两侧石台之上摆摊的,有些有木架顶棚,有些甚至有店面商柜,看起来是长期驻扎行商的商号。
路边摊贩摆着售卖的锅碗瓢盆,鼎鬲甑簋,多是陶器瓦器或者竹编木制。
偶有铜铁制成的不包括木柄的农具器件放在棚子里售卖。
精致一些的粮米菽麦和布匹成衣等衣食相关,甚至都在铺子里供应。
另一边是卖些鸡鸭羊猪等幼畜,还有鞋履,竹简,及许多各种材质的看不出用途的器具,奇怪的是许多商品都有木牌标示价格。
市场庞大,人来人往,小满左右看了几圈。
不知道是商品经济不发达,还是平稳时期物价较低,许多东西挂的价格都说得上便宜。
小满最后选了最大的那家卖衣布的商铺,“掌柜,铺子做衣裳吗?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