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瑞站在营地外,望着那片空旷且满是黄沙的土地,眉头紧蹙。身旁,三百匹骏马正或悠然踱步,或低头轻嗅着地面,马蹄扬起的沙尘在阳光中肆意飞舞。
这些马匹身姿矫健,毛色油亮,每一匹都透着勃勃生机,接下来,便是要为它们建立一个安稳的马场。
北疆,这片干旱之地,与水草丰美的北庭截然不同。举目四望,土地干涸,草木稀疏,零星的几丛草,在风中瑟缩着,显得无比孱弱。
对于这些以草为食的马匹而言,眼前的景象实在算不上乐观。
“大人,这马场,该如何建呐?”跟在一旁的汪师爷,满脸担忧地开口问道。他的声音在干燥的空气中微微发涩,带着一丝茫然与无措。
李世瑞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蹲下身子,抓起一把黄沙,任由沙粒从指缝间簌簌落下。“北疆缺水,草木不盛,这是个大难题。”他低声喃喃,声音中透着凝重。片刻后,他站起身,眼神重新变得坚定,“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
他转身,目光投向远处的山脉。“汪师爷,你看那山。”他抬手指去,“虽说是荒山居多,但山脚下,或许能寻得一些水源。我们先派人去勘探,看看能否找到合适的地方,引些水来灌溉。有了水,草木才能生长。”
汪师爷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大人所言极是,只是这找水,恐怕不容易。”
“不容易也得做。”李世瑞斩钉截铁地说道,“马匹的口粮至关重要。另外,我们不能只依赖天然生长的草木,还得想办法种植一些耐旱的草料。”他一边说着,一边在脑海中思索着各种可能性。“比如苜蓿,这东西耐寒又耐旱,营养价值也高,若是能大面积种植,或许能解燃眉之急。”
汪师爷微微皱眉,“可这苜蓿的种子,我们去哪儿寻?”
“派人去周边城镇打听,高价收购。”李世瑞不假思索地回应,“只要能找到合适的种子,我们就尝试着开辟一片试验田。”他的目光落在那群骏马身上,眼神中满是期许,“这马场,不仅关乎着这些马匹的生存,更是关乎北疆的安稳。有了优良的战马,我们才能更好地抵御外敌。”
在北疆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风沙漫天,日光炽热地烘烤着大地。李世瑞望着营地里那三百匹骏马,心中满是忧虑。
马匹的草料供应成了大难题,现有的铡草方式效率低下,人工铡草不仅耗费大量人力,且速度缓慢,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马匹需求。
李世纪瑞坐在营帐内,眉头紧锁,对着桌上的图纸反复端详。
纸上画着一些杂乱的线条和图形,那是他脑海中关于提升铡草效率工具的雏形。
这时,帐外传来一阵嘈杂声,原来是负责铡草的士兵们正在抱怨。“这铡草的活儿,又累又慢,照这速度,马都要饿瘦了。”一个士兵声音沙哑地说道。“是啊,这大太阳下,一刻不停地干,人都快吃不消了。”另一个附和着。
李世瑞心中一动,他走出营帐,看着士兵们费力地挥动铡刀,一捆捆草料被铡成小段,却耗时良久。
他暗自思忖,必须得想出个办法来改变这现状。
回到营帐,他冥思苦想,突然,脑海中闪过一个灵感。他想起曾经在集市上见过的一种水车,利用水流的力量带动轮子转动。如果能将这种动力原理运用到铡草工具上,是不是就能大大提升效率呢?他兴奋地拿起笔,在图纸上快速地勾勒起来。
经过几日的反复构思和修改,李世瑞终于画出了较为完善的设计图。那是一个类似水车的装置,由木质框架、旋转刀片和传动齿轮组成,通过人力转动把手,带动齿轮运转,从而让刀片快速切割草料。
有了图纸,接下来便是寻找能工巧匠将其变为实物。李世瑞派人四处打听,得知营地里有个叫阿福的老兵,曾是个手艺精湛的木匠。他赶忙将阿福唤来,把图纸递到他面前,详细地讲解着设计思路。
阿福仔细地看着图纸,时而皱眉,时而点头,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大人,这设计倒是巧妙,只是这传动齿轮的制作,需要些时日,且对木材的要求也高。”阿福抬起头,神色认真地说道。
李世瑞拍了拍阿福的肩膀,鼓励道:“阿福,我相信你。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这铡草机对咱们马场至关重要,关乎着北疆的安稳。”
阿福重重地点了点头,“大人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
接下来的日子里,阿福带着几个年轻士兵,在营地的一角搭建起简易的工坊。他们四处寻找合适的木材,精心挑选、切割、打磨。阿福对每一个零件都要求严苛,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齿轮,他都反复调试,确保尺寸精准无误。
在制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难题。齿轮的咬合不够紧密,导致动力传输不畅;刀片在切割时容易卡顿,损坏草料。每一次遇到问题,阿福都会和李思睿一起商讨,不断尝试改进。
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第一台铡草机终于制作完成。那是一个略显粗糙,但却充满希望的大家伙。众人围在一旁,眼神中带着期待与紧张。
李世瑞亲自走上前,转动把手,只听“嘎吱嘎吱”一阵声响,刀片快速转动起来,草料被迅速铡成均匀的小段。
“成功了!”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士兵们激动地跳了起来。阿福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李世瑞看着这运转的铡草机,心中满是喜悦与感慨。
北疆的春日,虽没有南方那般温婉柔美,却也带着几分独有的粗犷与蓬勃。
荒芜的土地一望无际,干裂的土块在日光下泛着苍白的光,似在无声诉说着这片土地长久以来的寂寥与贫瘠。
李世瑞站在高处,俯瞰着眼前这片亟待开垦的荒地。
“大人,就凭咱们现有的人力和农具,要开垦完这片荒地,不知得耗费多少时日。”身旁的汪师爷紧锁眉头,满脸忧虑地说道。他的目光扫过那广袤无垠的土地,声音中透着一丝无奈与迷茫。
李世瑞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我知道,所以我们需要新的办法。”他顿了顿,转身看向汪师爷, “听闻有一种双畜耦犁,能大大提高开垦效率,我们不妨一试。”
汪师爷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双畜耦犁?这……我们从未用过,能行吗?”
“任何新事物都需要尝试。”李世瑞语气笃定,“黄宏平已经做好了,不日便会送达。我们要做好准备,让将士们尽快熟悉它的用法。”
几日后,数架崭新的双畜耦犁被运至营地。
这些犁具造型独特,由坚固的木材和锋利的铁制部件组成,两根长长的辕木如同伸展的手臂,等待着与耕畜相连。将士们纷纷围拢过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从未见过的农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这东西看着倒是新奇,可真能比咱们以前的犁好用?”一个年轻的士兵挠了挠头,满脸狐疑地说道。
“不管怎样,咱们听大人的,试试便知。”另一个士兵应和道。
李世瑞亲自来到众人面前,他拿起一根缰绳,熟练地套在两头健壮的耕牛身上,又将双畜耦犁的辕木与耕牛连接好。
“大家仔细看。”他一边操作,一边讲解,“这双畜耦犁需两头牲畜合力拉动,一人在后方扶犁把控方向。相较于以往的单畜犁,它能更深入地翻耕土地,且速度更快。”
言罢,他轻轻挥动手中的鞭子,吆喝一声,耕牛迈着沉稳的步伐向前走去。双畜耦犁在土地上缓缓划过,锋利的犁铧轻松地切入干裂的土层,将板结的泥土翻起,露出湿润的下层土壤。将士们惊讶地看着这一幕,眼中满是震撼。
“哇,这也太厉害了!”“这效率,可比咱们以前快多了!”士兵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
为了让更多人掌握使用方法,李思睿挑选了几名悟性较高的士兵,让他们跟随自己学习操作技巧。随后,这些士兵再分散到各个队伍中,将所学传授给其他将士。一时间,荒地上热闹非凡,吆喝声、牛叫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激昂的开垦乐章。
然而,推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有些耕牛不太适应双畜配合,时常出现步伐不一致的情况,导致犁地不平整;部分将士在扶犁时,难以把控好力度和方向,使得犁铧陷入土中过深或过浅。面对这些问题,李世瑞和将士们一起想办法。他们耐心地训练耕牛,让它们逐渐熟悉彼此的节奏;针对扶犁的技巧,大家相互交流经验,不断尝试改进。
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士们对双畜耦犁的使用越来越熟练。荒地在他们的努力下,逐渐被开垦出来,一垄垄整齐的土地在阳光下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随着双畜耦犁的广泛运用,北疆大地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田间地头,处处可见两头健壮耕牛牵引着双畜耦犁的忙碌身影,它们步伐稳健,在农户的吆喝声中,有条不紊地向前行进。
原本沉睡的荒地,在锋利铁铧的翻耕下,被层层翻开,新鲜的泥土气息弥漫在空气中。曾经那些因土地坚硬、开垦困难而被搁置的大片原野,如今正迅速被改造成规整的农田。双畜耦犁每日开垦的面积,是以往单犁劳作的数倍,大大加快了荒地开垦的进程。
农户们惊喜地发现,使用双畜耦犁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还能让土壤翻耕得更深、更均匀。
这使得播下的种子能够更好地扎根、生长,农作物的出苗率和成活率大幅提高。
以往需要全家老小齐上阵、耗费数月才能完成的春耕任务,如今在双畜耦犁的助力下,短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