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终于将已定的前往北疆的人选公之于众,而李世宸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队伍一路缓缓走来,在城镇百姓的生活看着还不错,可是远离皇城后,老百姓的差距就看出来了。
破败的村庄,百姓们有些还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房屋破旧不堪,孩子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随着行程的推进,距离北疆也越来越近。他们一路上也听闻了更多关于北疆的消息。
洁白的石灰路?那路面平整的如同一面镜子,马车上去都不带抖的。
交易坊市!各色商品琳琅满目,人流如织来来往往,穿梭不息,甚至还有西域的人。
所有的人听到这里,脸上皆一片茫然,满是问号。
他们心中不禁自问:这说的究竟是北疆,还是江南?
众人面面相觑,而后缓缓地将视线移到了李世宸的脸上,这个人是你那传说中的纨绔弟弟?
他们看着李世宸,期望能从他那里得到答案。
李世宸也满脸问号,他也不知道啊!
当李世宸一行人踏入北疆,目光落在那灰白色的水泥大道上时,心中犹如被巨石投入的湖水,泛起层层波澜。
他微微皱起眉头,忍不住低声感叹:“没想到北疆竟有如此规整的道路。”
旁边一位同行官员也面露诧异之色,接口道:“是啊!一路走来,咱们陈朝那些破败村庄和食不果腹的百姓让人痛心,而这里却全然不同。”
此般诧异,实在令人深思。
在北疆那片广袤无垠、黄沙漫天的大地上,日子向来平淡又带着几分艰苦。
这天,原本在风沙中劳作的牧民们,正赶着羊群缓缓前行,突然,远处扬起一阵遮天蔽日的尘土,仿若一条黄龙在翻滚。
牧民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儿,手搭凉棚,满脸疑惑地朝远处张望。
原来,北疆迎来了一群特殊的人。
为首的是皇帝派遣来巡视北疆的大臣陈宏。
只见陈宏身着一袭崭新的官袍,鲜亮的颜色在这灰蒙蒙的北疆显得格外扎眼。
他坐在一辆装饰颇为考究的马车里,车帘时不时被风吹起,露出他那略显疲惫却又带着几分威严的面容。
马车的车轮滚滚,碾过北疆崎岖不平的道路,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跟在陈宏马车后面的,是一列长长的队伍。
有骑着高头大马的侍卫,他们身着统一的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腰间的佩刀随着马匹的步伐有节奏地晃动。这些侍卫们个个身姿挺拔,眼神警惕,时刻留意着周围的动静,守护着队伍的安全。还有一些随行的官员,他们或骑马,或乘车,神色各异,但都带着一种奉命行事的庄重。
队伍浩浩荡荡地朝着北疆的城镇走去。
李世瑞与魏北辰身着整齐官服,身姿笔挺地站在城门前,神色凝重,目光紧紧盯着远处官道的尽头。
李世瑞一袭绿色官袍,腰间束着黑色玉带,头戴乌纱帽,帽翅微微颤动。他面容冷峻,剑眉下的双眼透着锐利与沉稳,透着久经官场的历练。
身旁的魏北辰则身着青色官服,身形高大魁梧,脸上神情专注。
官道上扬起一阵尘土,随着马蹄声渐近,一支威严的队伍缓缓映入眼帘。为首之人骑着高头大马,身着明黄色钦差服饰,衣袂随风飘动,彰显着不凡的身份。李世瑞与魏北辰对视一眼,迅速调整站姿,挺直脊背。待队伍行至近前,二人同时单膝跪地,齐声高呼:“臣等恭迎大人!”声音整齐洪亮,在城门口回荡。
陈宏勒住缰绳,翻身下马,神色威严地扫视一圈,微微抬手:“二位大人请起。”李世瑞与魏北辰起身,垂手而立。
李世瑞上前一步,恭敬说道:“钦差大人一路劳顿,下官与魏大人已备好馆舍,为大人接风洗尘。”钦差微微点头,目光在二人身上打量一番,“此次圣上派本钦差前来,巡视北疆,二位大人务必全力配合。”魏北辰忙应道:“大人放心,绝不辜负圣上所托。”
三人简短交谈后,在众人簇拥下,朝着城内走去。
凛冽寒风如刀刃般割面,陈宏屹立于北疆的城墙上,衣袍被劲风肆意翻卷。
巡视期间,陈宏一头扎进堆积如山的政务文书中。
他坐在案几前,烛光摇曳,映照着他专注的面庞。每一份文书,他都逐字逐句审阅,时而微微皱眉,时而提笔标注。
遇到关键数据,他会反复核算;碰到模糊政策,便向身旁记录的官员详细询问,不放过任何一处疑点。
与当地官员商讨时,陈宏正襟危坐,认真倾听着每一位官员的发言。
官员们汇报着民生困境,诸如农田灌溉水源不足、冬日百姓缺衣少食等,陈宏神情凝重,不时插话追问细节。
谈及边防事务,如烽火台修缮进度、兵力部署是否合理,他更是目光如炬,提出诸多犀利见解。
他条理清晰地分析道:“北疆乃国之屏障,边防稳固,民生方能安稳。应优先加固险要关隘,同时合理调配兵力,做到攻防兼备。至于民生,当务之急是兴修水利,确保春耕顺利。”
今日一大早,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北疆清晨的寒意,风铃阁的老板刘三胖便出现在店门口。他身形肥胖,肚子圆滚滚的,活像个装满货物的麻袋,走起路来,身上的肉跟着一颤一颤。此时的他,嘴里嗑着瓜子,那双手就像灵活的夹子,熟练地从瓜子袋里夹起一颗颗瓜子,送进嘴里,“咔哒”一声,瓜子壳便被精准地吐了出来。
刘三胖眯着那双小眼睛,像个经验老到的猎手观察猎物一般,仔细打量着每一个路过的人。
小镇的街道上渐渐热闹起来,行人来来往往,有挑着担子卖菜的老农,有背着行囊赶路的旅人,还有牵着牲畜去集市的牧民。
刘三胖的目光紧紧跟随着这些行人,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走进风铃阁的潜在客人。
遥想一年前风铃阁都要倒闭了,转折发生在李大人到来之后。李大人带来了新奇的点子——干锅。
这干锅,食材丰富多样,锅底热辣鲜香,一经推出,便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般,迅速在小镇传开。
起初,人们只是带着好奇的心态前来尝鲜,可尝过之后,就被那独特的味道深深吸引。渐渐地,风铃阁的客人如同归巢的倦鸟,陆陆续续地回流过来。
看到几个穿着朴素的汉子正朝着风铃阁的方向走来,刘三胖立刻来了精神,将手里的瓜子袋往腰间一塞,脸上堆满了笑容,那笑容仿佛能把脸上的肉都挤到一块儿去。
他快步迎上前去,一边热情地招呼着:“几位客官,里边儿请啊!咱风铃阁的火锅,那可是一绝,吃了一回,保准您还想第二回!”一边伸手做出请的姿势,那模样就像是在迎接久别重逢的老友。
汉子们被他的热情所感染,犹豫了一下,还是抬脚走进了风铃阁。
刘三胖跟在后面,笑得眼睛都快看不见了,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几位客官,您放心,今儿个在咱这儿,指定能吃得舒心、吃得满意!”
看着店内渐渐热闹起来,伙计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刘三胖心中满是感慨
回想起风铃阁之前的惨淡模样,再看看如今的红火,他对李大人充满了感激。要不是李大人带来的干锅这一妙招,风铃阁恐怕早就关门大吉了。
店小二小赵忙得脚不沾地,从后厨端出一盆盆热气腾腾的火锅,那浓郁醇厚的香气,裹挟着麻辣鲜香,瞬间在大堂中弥漫开来,引得食客们纷纷投来热切目光。
他穿梭在熙熙攘攘的桌椅间,身姿敏捷,一边高声吆喝着“客官,您的火锅来咯,小心烫”,一边手脚麻利地将干锅锅稳稳置于桌上,同时不忘迅速摆好碗筷,热情询问客人还有何需求。
好不容易招待完一桌客人,小赵直起腰,抬手抹了把额头密密麻麻的汗珠,那被热气蒸得通红的脸上,满是疲惫。
恰在此时,他眼角余光瞥见老板刘三胖正站在店门口,悠然自得地嗑着瓜子。
刘三胖那圆滚滚的身躯,活像一座小山丘,在门口稳稳当当,他的小眼睛眯成了缝,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每嗑开一颗瓜子,那厚实的嘴唇便精准地吐出瓜子壳,动作娴熟得如同北疆草原上策马奔腾的骑手那般自如。
小赵望着老板这副惬意模样,不禁咽了咽口水,肚子里的馋虫瞬间被勾了起来。他蹑手蹑脚地朝着刘三胖走去,像只小心翼翼靠近食物的小耗子。
待走到近前,他伸出手,以极快的速度从刘三胖手中的瓜子袋里摸出两颗瓜子,那动作仿若在北疆集市上与精明小贩讨价还价时的敏捷。
然而,他的小动作哪能逃过刘三胖的眼睛。
刘三胖眼疾手快,“啪”的一声,抬手就打在小赵的手上,虽没用多大劲,却也带着几分嗔怪。“嘿!你个小兔崽子,不好好招呼客人,跑这儿来干啥?”刘三胖瞪着小赵,佯装生气地说道。
小赵被打了手,也不恼,脸上瞬间堆起了讨好的笑容,那笑容灿烂得如同北疆晴朗夜空中的繁星。
“哎呀,老板,您就体谅体谅我呗,让我歇歇嘛。您瞅瞅,今儿这生意,好得都快把我累散架咯!”小赵一边说着,一边夸张地揉着自己的肩膀和胳膊,仿佛真的累到极致。
刘三胖看着小赵那副滑稽模样,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脸上的肥肉跟着抖了几抖。
“你小子,还学会偷懒了。这生意好,咱更得用心招呼客人,可不能让人家挑出毛病来。”刘三胖嘴上虽这么说,可眼神里满是对小赵的宠溺。
小赵见老板没真生气,胆子更大了些。
“掌柜,您说这干锅可真是个妙点子,自从有了它,咱风铃阁的生意就蹭蹭往上涨。您瞧瞧,这大堂里,从早到晚都坐得满满当当的,我这两条腿都快跑断了。”小赵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颗瓜子,熟练地嗑了起来,那模样,有样学样,倒有几分刘三胖的神韵。
刘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