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好奇道:"大炮?"
嗯。”李承乾命人取来纸笔,画出红衣大炮子母炮和迫击炮的图纸,“之前尉迟将军伏击突败军队的时候,不是在弓肾上装火药射向突厥车吗?其实大炮的使用用途和装有火药的弓弩类似,但相较于
弓弩,大炮的射程更远,威力更大。”
李承乾向父亲简单描述了大炮的主要结构和攻击原理。
李世民毕竟熟通军事,立刻明白大炮在战场上能发挥的作用。他指着红衣大炮的图纸道:“我看此炮用于攻城,威力大,倒是极为便利。”
李承乾点头:“这类红衣大炮威力虽大,但是实在大重,需要好几匹马才能拉动,不方便移动,机动性不强所以只能用于攻城或者攻击不会移动的物体会。同样若是敌军来犯,也可用于守城。”“相反,子母炮和迫击炮因为属于轻型炮弹,”李承乾指着另外两张图纸,“人力便可拉动,所以更便于野战。”李承乾皱眉:"不过,我其实不太建议阿耶现在就命人造炮。"
李世民疑惑道:“这是为何?”
李承乾耐心解释道:“是现在的金属治炼技术可能还没有达到能造炮的程度,军器监若是不能造出内壁光滑的炮膛,可能会有炸腔的风险,到时候不仅伤不到敌人,反而会危及自身。二是,大唐目前能
充当炮兵的兵员恐怕少之又少。"
李世民奇怪道:“我看这图纸,府兵操作大炮只要会点火和调整角度就够了,怎么会没有可用之人呢?”
李承乾道:“阿耶点火倒是简单,可是敌人就在前方,有多少人知道该怎么调整角度才能精准地打到敌人呢?失之毫压,差之千里。如今大唐擅长精算之人,大多都在太史局,他们忙着推算天文历法。阿耶总不能叫那些人帮您去前线打仗吧。"
李世民笑骂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承乾,依我看,你是故意把这图纸画出来馋我的吧。”
李承乾道:“阿耶,我只是帮你提出造炮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你若真想造炮,自然就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多收些算历博土,也可以在国子监设置算学”。我好心给阿耶出主意,阿耶怎么
还怨我?"
李世民无奈摇头,点了点长子:"承乾,你啊你啊,如今倒是越来越会说了。"长子如今似乎活泼了不少,都学会跟他开玩笑了,李世民心中自然欣慰。
想起他今日在小朝会中的表现,进退有度、对应得体,倒是越来越有一国太子的风采了。李世民道:“承乾,日后的小朝会,你也来旁听吧。”
李承乾一下子愣住,问道:“阿耶,这是不是有些太早了?”前世阿耶让他十二岁听讼,+四岁监国,已经足够早了。这一世他现在才不过九岁,阿耶便让他在旁听政,未免也太早了。
李世民道:“这只是小朝,又不是大朝会,你来听 听,倒也无妨。我前几日听陆德明说,你如今学业大进,他如今已经没有什么可教你的了。我念着他如今年纪大了,将他升为国子博士,也好让他好
好休息几年。除了陆明德之外,你又不喜欢孔颖达。不让你来旁听小朝会,难道让你自己一个人困在屋子里读书吗?”
李承乾惊讶道:“阿耶怎么能说我不喜欢孔颖达?我哪一点不尊重他啦?”
李世民被长子这故作天真的语气笑:“承乾,你觉得你表现得还不够明显吗?每次陆德明来给你上课,你总是恭恭敬敞地把他送到官门出,对其他老师,也多有赏赐之物;唯有对孔颖达,你不但没送过他一次,就算是年节赐礼,也是你母亲帮你添补上的。这难道还不够明显?旁人不会说你这个太子不够尊师重道,毕竟你对其他老师都是以礼相待,旁人只会觉得孔颖达教得不够好。你可知道孔颖达为此羞愧难当,不知向我请辞了多少次?"
李承乾小声嘟囔道:"那他不还是没走吗?"
“李承乾!”李世民大声吼道。
李承乾缩了缩脖子,无奈道:“阿耶既然知道我不喜欢他,他也不喜欢我,就该早点放他走才对,何必强行让他侍讲东官,弄得大家都不高兴。您若是念着他旧日跟着您的情分,那让他去教青雀好
了。”
“罢了,那便如此吧。”李世民无奈道,“陆德明虽任国子博士,但依旧叫他每句过来给你上课,如何?”李承乾点点头:"那真是辛苦他了。"
李世民笑骂道:“他会如此辛苦,那还不是因为你?好了,承乾,你先回去吧,日后若是开小朝会,我会命人叫你过来的。”李承乾行礼:“多谢阿耶,承乾告退。”李世民无力地摆手:“去吧。”
……
有了李世民的承诺,李承乾不用再把大把的时间花在读书上,就有更多时间来做自己的事了。
……
过了几日,少府的人将做好的显微镜送了过来。虽然只是最简单的光学显微镜,但也花费了匠人不少功夫,从外观上看起来和现代的显微镜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李承乾命人从尚食局取了不少蔬果肉鱼回来做成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装片染色之后能看到细胞形态,至于细胞内的结构就有些看不清了。他又命人取了井水回来观察,
能看到明显的草履虫。李承乾松了口气,这就足够了。
他把草履虫和鱼肉中观察的寄生虫用笔仔细记录下来,同时让人召甄权和孙思邈入宫。因为两人此时同在长安为《伤寒杂病论》做校正工作,听到太子传令,倒是很快就进宫了。
进殿之后,等没两人行礼问安,李承乾先免了他们的礼:“两位老先生不必多礼,我有一样东西想先让你们看看。”李承乾先给两人各拿了一个放大镜,让他们观察那些食材的放大效果。
又指着显微编对两人道:“此物的放大效果比放大镜更加厉害,寡人将其名为显微镜。刚才寡人用它观察这些食材,竟然在其中看到了会动的活物。惊异之下,不知其为何物,所以特忘请两位过来解惑。”
李承乾为两人仔细讲了显微镜的用法。
甄权和孙思触对视一眼,开始亲自上手操作。两人不仅观察到了动植物的细胞,还观察到了鱼肉里的寄生虫和水里的草履虫、变形虫,堪称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等到他们观察结束,李承乾追问道:“不知两位老先生可知道,那会动的东西是何物?”
孙思邈看向甄权:“请甄兄先说吧。”
甄权缓了缓神,看向李承乾:"不知太子殿下可曾读过《内经》?"
李承乾摇头:"虽有耳闻,但寡人还未曾读过。"
甄权解释道:“《内经》灵枢篇有言:心肠痛,惯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言渴延也者,是蛟药也。前陷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则称其为长虫。殿下要我等校正的《伤真杂病论》
中则称其为鱿虫。今日殿下与我等在这鱼肉中观察到的虫,只怕就是蛟鲔。若是人吃此鱼,蛟蜻入人身,便会得病。”
李承乾点头:"那可有破解之法?"
甄权道:“此虫怕火,若是以火烤之,以水煮之,将虫灭杀,便无碍了。”
李承乾又问道:“那我们刚才看到的如同草履一般的虫子,又是何物?”
甄权道:"只怕是水中细蛊。若是喝生水,人便容易得病。"
李承乾点头:“所以,依照两位老先生的说法,人不该喝生水、吃生肉?”
甄权道:"若为长久养生之道考虑,自然应该如此。"
李承乾道:“承乾从前读《晋书》,建康城常生疫病,疫病根源何处?也是因为水中细蛊吗?”
孙思邈摇头:“这倒是不然,只怕疫病另有源头。”
李承乾问道:"若是疫病另有源头,找到源头之处,将其灭杀,是否就能控制疫病呢?"
两人点头:“这是自然。”
李承乾拱手道:“承乾今日多谢两位解惑。对了,刻书处已经备好材料,随时可以开始刊印,不知二位的校正之事,完成得如何?”
孙思邈道:"《伤寒杂病论》我等已经校正好,只需再查验两遍,就可以开刻了。"
李承乾脸上露出笑容:“如此便好。我让宫人送两位老先生出去。”
甄权尚且还稳得住,只是孙思邈不舍地看着放在桌案上的那台显微镜,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还是忍不住道:“殿下,不知这个显微镜是殿下从何处得来?这世面上可买得到?”
李承乾解释道:“这是少府新进上来的。孙医莫急,这显微镜于我用处不大,等我让阿耶看过之后,就赐二位一台显微镜如何?”
甄权和孙思邈两人立刻惊喜道:“如此,就多谢殿下了。”
……
等到两人离开之后,李承乾命人看了时辰,快到吃午食的时间,就命人拿上显微镜,前往显德殿。李世民此时刚好处理完一上午的政务,正打算吃饭,见李承乾来了,就让他坐下一起用膳。
李承乾看着尚食局的人端上案的菜色,果然有鱼脍。这大冬天的,也真是为难尚食局的人费心思保存活鱼了。
李世民见长子一直盯着那盘鱼脍看,以为他想吃,便劝道:“承乾,如今天天寒地冻,你索来身子又不好,若吃了冷食只怕会肚子疼,让人把那盘鱼脍撤下去吧。”李承乾摇头:"阿耶,我不是想吃那个。算了,吃完饭我再和您说吧。"
李世民不解其意,但也没再多说什么。
两人用完膳,其他菜都撤了下去,李承乾唯独让人留下了那盘鱼脍。
他把今天早上和甄权、孙思邈等人通过显微镜观察生鱼片得到的结果告诉李世民,又把显微镜下的使用方法告诉李世民。李世民闻言大感兴趣,用了那盘鱼脍里的鱼肉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果然观察到了寄生虫。
他不由感叹道:“原来九虫病的源头之一就是鱼脍。”
“嗯。”李承乾点头,“所以我想起阿耶下诏全国,禁喝生水、禁吃生食。”
李世民摇头,拍拍长子的肩膀:“承乾,你的想法还是太天真了。朝中官员勋贵为了口腹之欲吃鱼脍暂且不去讨论。你可知小民之家为何要吃生水吗?”
李承乾道:“大概是因为烧火会耗费柴薪,而柴薪难得。”
李世民点头:“正是如此,所以若是直接下诏禁止吃生水生肉,反倒不妥。只能传令州县,让当地官史移风易俗,才是长久之道。”
李承乾追
问道:“阿耶,那宫中吃生水生食之事,总可以禁止吧。”李世民笑道:"这倒是无妨。你阿翁也不爱吃鱼脍,朕直接下令就是。"“对了,承乾,阿耶听说,你是不是还叫少府造了个什么镜,那个是用来做什么的?”“阿耶说的是那个天文望远镜吗?”李承乾道,“那个是晚上用来看星星的。”
李世民惊诧道:"承乾,你的意思是?"
李承乾道:"用它观察星象,太史局的人或许能更加准确地算出日食。"
李世民想起去年武德九年的日食,无奈笑道:“承乾,你还记挂着之前的那次日食呢。不必担心,朕自即位以来,勤勤恳恳,从未有一日懈怠,不会经常发生日食的。”
李承乾用同情的眼光看向父亲,对其他朝代来说或许是对的,但是对贞观朝来说,日食是真的频繁啊。前世阿耶虽然索来不信鬼神,但对日食却颇有一种 敬鬼神而远之'的味道在。贞观前期频繁发生的日食,都快把阿耶给搞麻了。
李承乾忍不住建议道:“阿耶,等到天文望远镜造好之后,您让人把它送到太史局去吧。我记得太史局里有个叫李淳风的人,他能算出日食。”
李世民惊喜道:“朕记得李淳风是由刘文静推荐入秦王府的,他今年不过二十五岁,如此年轻,就能测算出日食吗?”
李承乾点头:"此人还是有几分本事的。"
李世民道:“既然如此,那朕就召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