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39.女子学馆

曾家子弟的失意并未影响庆功宴的欢乐。

天下第一舞人徐和儿的剑器舞将宴席推向高潮。徐和儿之舞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引得啧啧称奇。曾媓兴起时,命情人魏子玉跳舞助兴。魏子玉着锦衣华服,舞态生风,飘然欲仙。

魏子玉被罚幽禁宫殿后,不过两日,魏子玉的玉笛就吹动了曾媓的心。曾媓不仅解了魏子玉的禁足,而且在边境战事平息后,将魏子玉从修文馆调职到羽林军中,任其为羽林军中郎将,追赠其父、母亲为国公及国夫人。

“魏子玉面如傅粉、颜如冠玉,称其舞如莲花旋,倒也贴切。”

赵月华见朝中官员争相为魏子玉作诗,曾媓亦颇为自得,再次细细打量起魏子玉,借着旁人的颂诗,中肯地下了结论。

“美人在骨不在皮,”一旁的蔓儿淡然一笑,随即以酒杯掩唇,语气波澜不惊,“陛下应有授他实权之意。”

“羽林军中有曾将军与和将军,军权定是染指不了。至于近日,陛下扶持他引荐的人入修文馆,以他的喜好贬斥升迁朝中大臣,看似授权,实则皆是在固自身之权。”

赵月华送魏子玉给曾媓前,就确认过以魏子玉的头脑、手段不足为惧,至于他的野心、他的贪婪显而易见,他学会掩饰野心的手段粗浅不堪,逃不过曾媓的眼睛。可曾媓就吃这套。

故而赵月华对魏子玉的受宠不以为意,但见蔓儿眼中流露出对魏子玉的不喜,联想到朝中有人,借着嘲笑魏子玉以色侍人的同时,暗讽魏子玉所呆的修文馆有名无实。

因只是私底下传的一句话,多数人笑过便没当回事,赵月华是从宰相钱三通处收到的风声,但并不意味着作为修文馆馆长的蔓儿会毫不知情,且对此无动于衷。

蔓儿一见赵月华的眼神,就知她在想什么,先止住赵月华的话头,报以温柔浅笑,继续压低声音说起。

“修文馆的功绩有目共睹,像妙滢年轻气盛些,听闻抹黑后确有不满,纵使念儿身处漩涡之中,仍旧心志坚定,我更不该为闲言闲语所扰。只是魏子玉行事越发肆无忌惮,让我无端想起当年的曾至信。”

念儿便是徐念儿,当过南州歌姬,入过贱籍,得曾媓开恩,不日前入了宫中教坊。宫中教坊不同于寻常歌舞姬,曾媓允许有一技之长的她们可以在州县附籍,身份与良籍一致。

徐念儿的歌声出众,若同她的才华相比,倒显得黯淡无光。蔓儿见过徐念儿的献诗,认定其有大才,力排众议,说服曾媓准徐念儿入修文馆。

此番庆功宴上,奉曾媓之命作应制诗赞叹大应将士的勇猛,得曾媓青睐的五篇中,有三篇出自修文馆。两篇出自蔓儿之手,一篇便是念儿的诗。

“世上无一朵一模一样的花,大应自无第二个曾至信。但你的顾虑并无道理,我等且多观察着看吧。”

这边赵月华同蔓儿说说笑笑。

另一边,曾媓亲自赐酒给平定战事功劳最大的几位将军。殷桓、曾鸣玉、和音自然在其中,还有几个新面孔。其中一个被提拔为金吾卫中郎将的燕来最为耀眼,不是因为他的军功,而是他长得太过柔美,饶是曾媓见惯傅粉何郎,也不由多看了好几眼。

燕来似见惯他人惊叹他容貌的目光,即便那人是万人之上的皇帝,也波澜不惊、进退有度地接下赏赐。

笙落灯灭前,曾媓再下了一道出人意料的圣旨,在宫中新建女子学堂“弘德馆”,职能同比弘文馆,馆长由左羽林军将军和音兼任,馆内学士由修文馆女官,即麟门学士担任。

新建女子学堂倒无稀奇。近些年,大应各地涌现出私人女子学堂不在少数。弘德馆的生徒可参加五年一届的特科,依据常规授官,与一年一届的科举相比,除考生性别、时间外并无二处。

此道圣旨,曾媓并未与宰相、六部商议,不少老臣听后满腹狐疑,有的甚至想出言驳斥。太子赵崇苻、宰相钱三通携兵部尚书殷桓先后出言称颂,才压住部分臣子的惶恐。

在和音随军回京后,曾媓第一时间召见殷桓、崔鸣玉、和音,独赐和音祥瑞鞭以示恩宠。

祥瑞鞭乃原戎国镇国之宝,后由原戎国皇子,即狄国开国皇帝留在身边,在打下戎、狄两国后,祥瑞鞭由狄国太子亲手献上,曾媓将其同常燃鼎一并收于私库中。

曾媓听说和音以使鞭闻名,便知蒙尘的祥瑞鞭等来了它的主人。

面对曾媓的赏赐和质疑,和音始终宠辱不惊,在曾媓反复确认和音心怀天下、不慕名利后,曾媓下定决心由和音担起弘德馆馆长重任。

设弘德馆一事是赵月华提议的。

在曾媓决定授和音为将军时,赵月华就提起在宫中兴建女子学堂一事。于老臣而言,曾媓是赵家的儿媳,是赵家的母亲,他们能容忍曾媓踩在他们的头上,可等到赵月华就不一样。

赵月华头上还有两位兄长,若不做出改变,将来怎么都轮不到她。

他们能容忍一个苍苍暮年的女人站在那个位置上,能容忍一个发扬蹈厉的女人吗?

赵月华对现在的朝廷很是怀疑。

故而赵月华在与和音谈完祁人一事后,她便思索过自己的未来。若天下都只当女帝是昙花一现,她就难以上位,就算拿下了朝中政权,所有人只当赵月华是个人人得以诛之的异类,危机四伏让她生活寝食难安、施政寸步难行。

既然和音当将军是个契机,赵月华就不会放过这个可以转变天下对女子看法的机会。

“阿娘,要让天下人转变浅薄之见,合该将恩泽遍及天下女子。例如依据宫中弘文馆,另建一座专供女子学习经史书法的学馆,让女子亦可有机会入朝当官。”

自古以来,男子读书以科考为重,学四书五经、君子六艺,而女子多是出身世家大族,才能得长辈执教或在家中受夫子教导,且女子读书以掌家为荣,学诗书礼法、女诫女训。至于音律丝竹、针指女红也是一名士族女子应会的。

弘文馆的生徒为皇亲国戚或三品以上的京官子孙,年龄在十四至十九岁,同比弘文馆的女子学馆招收的女子自然也是。可赵月华不满足于仅仅推动高官的女儿入学堂的风尚,她本想让可招收平民之子的国子监也开设女子学堂,但一切须徐徐图之。

四年来,赵月华在各地暗中捐款,兴建女子学堂,只招收五至十九岁的平民女子入学。学堂夫子易找,女子为帮扶家中或独自一人为求安身立命,欣然接受丰厚的报酬来教学,若女子学成才,就可以在学堂当夫子,教他人学习。可学生难觅。纵使是为学生免去学杂费用,且按照上课时长按日给予补贴。但效果不佳,鲜少有人家送女子入学。

急需要钱的,觉得卖女儿当婢女赚的钱更多。不需要钱的,担忧私人学堂会不会对孩子不利,不敢送人来。女子学堂学的经史书法,同男子学的一样,让人觉得这不是女子该学的。

这同赵月华起初设想的不一样,就算是平民,宁肯掏空家产支持儿子入学的不在少数。

后来,赵月华想明白了,平民百姓希冀孩子能够鲤鱼跃龙门,一举入仕。届时,就是光耀门楣的事。这种观念,是赵月华的父母亲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