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县令已经三天没合眼了。
秋粮征收在即,整个县的钱粮吏和衙役都被派了出去。
历经整整一个月,下辖13个村的赋税,只收上来一半,连去年的亏空都堵不上。
州府的钱粮官不日就要来查对账册,柳县令拿不出这么多钱粮,肯定要被参一本。
他本来就是戴罪之身,想着做出点政绩,好友就能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他说不定还能调回京城。
没想到,小河县的县衙已经是千疮百孔。
“大人,您已经三天没休息了”
马师爷实在是熬不住了,眼前的账册看的让人眼花,看完之后更让人义愤填膺。
前任小河县县令捞足了油水才走,给他们留下这么大一个烂摊子。
“师爷自行去休息,我再看看”
看到手底下的人一脸的疲惫,眼底都是乌青,柳县令也觉得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放人回去休息了。
这时候,一个妙龄少女端着一碗粥走了进来。
“爹,您先吃口粥”
柳依依是柳县令的独生女,早年丧母,后来父亲又娶了续弦,从小就在后母的手下讨生活。
好在她母亲生前给她定了一门好亲,只等到了年龄就出嫁。
反正也没有几年了,暂且忍耐着。
看到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柳县令舒展了眉头,接过粥吃了起来。
父女俩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
“环儿的学业还得你多看顾,赵氏不是个明理的人”
“你作为我的长女,理应比别人更加懂事”
柳依依乖顺的听着,心里却是酸楚难当。
赵氏是她的继母,为人刻薄,对她这个前头的女儿更是横挑鼻子竖挑眼。
本来她还有两三个丫鬟和婆子伺候,可赵氏说如今家道艰难,要缩减用度,直接把她的丫鬟婆子都发卖了。
现在就剩下一个从小跟着她的小丫鬟翠环。
月钱也是时有时无,问就是先等等,等来等去最后也就没了下文。
她一个县令千金,说来不怕人笑话,还要自己做针线活,绣帕子补贴家用。
而继母生的弟弟,则可以在私塾里读书,月月有新衣。
这些话没法对父亲说,偏偏她又没个姐妹,只能闷在心里。
看她不说话,柳县令叹了一口气。
他这个大女儿,万事都好,模样才情都出挑,就是脾气倔,爱使小性子。
都是他前妻娇惯了,养的如此小家子气。
放下碗筷,柳县令说起了另一件事。
“你且先回去,昨儿接到你表姑的信,不日你表哥就要来看你”
“你们的亲事,也该提上议程了”
小河村
征收秋粮的衙役敲响了李春花的院门。
“开门,收秋粮税”
李春花和小弟正在院子里翻晒红灯笼,听到敲门声,赶紧去开了门。
衙役和书吏进来一看,霍,满院子都是竹席和簸箕,上面晒的都是些红彤彤的干果。
除此之外,竟然还有两头小野猪和几只兔子。
不顾院子里的糟乱的摆设和猪屎味,几人齐齐在晒有红灯笼的竹席前站定。
“这是何物?”
书吏有些好奇,上前抓起一把红灯笼细细查看了一番,发现是从未见过的野果。
李春花耐心解释:“一些干果子,我舅舅收的”
“哦,不错不错”
一听这话,书吏有点高兴。
收干果好啊,能收就能卖,那是不是说明有钱交税了?
“你们家去年还欠了200斤的糙米,今年……”
书吏打开账簿,翻出李家的田亩数目。
“今年你家还要交200斤糙米,一起是400斤”
“不过……”
看和院子里站着的三个小孩子,书吏欲言又止。
这家的大人都没了,就剩下三个毛孩子,唯一的一个男丁还未成年,这怎么收?
一同来的两个衙役也有些踌躇。
他们最近下乡收粮,基本是十室九空,根本收不上来。
有些人家一家四口,就剩下十斤糙米的救命粮,收了就相当于要他们去死。
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们平时吃个酒,收个贿赂,那也只是小打小闹一下,真要人命的时候,他们也是不敢的。
况且,他们都是本地人,家家沾亲带故,谁也干不出强征暴敛的缺德事出来。
但是柳县令也说了,要是收不上粮,衙门没钱发月俸……
院子陷入了沉寂。
李春花看了书吏好几眼,这才认出他就是那天给自己免费通行证的人。
当即扬起一抹大大的笑。
“大人,您可还记得我?”
书吏皱眉沉思,又细想了想,恍然大悟:“原来是你”
“小姑娘,我差点没认出来”
李春花赶紧叫小妹去厨房端出来三碗凉粉。
“各位差爷吃点凉粉解解乏吧,这大热天的”
看着三碗浇着桑葚酱的凉粉,就连最不苟言笑的衙役都瞪大了眼。
这……这可是仙客来的新品——水晶玉露?
其中一个年轻一点的衙役指着凉粉惊呼:“这是水晶玉露?”
什么水晶玉露?
看着三碗平平无奇的凉粉,李春花后知后觉。
恐怕这是仙客来取的名字,不得不说,真别致。
“呃,是的,这是我舅舅从仙客来买来给我们尝鲜的”
“还有好多,您三位先吃一碗”
天气确实热,几人的前胸后背都汗湿了,这时候来碗凉粉最好不过。
仙客来的水晶玉露最近风靡小河县,每天刚摆出来很快就卖完了,要吃还得提前预定。
没想到在这里居然能吃到。
既然人家都这么热情的邀请了,他们还客气什么?
几个人呼噜噜两三口就吃完了凉粉。
吃完之后舔了舔唇舌,颇有些意犹未尽,还想再来一碗。
这可是他们下乡来吃的第一份凉粉。
吃人嘴软,刚才凶神恶煞的衙役面目柔和下来。
李春花趁机问了一些问题。
“大人,我想问一下,我们家的赋税,可以用钱抵吗”
“您也知道,我父母没了,地里的庄稼大约是种不了了,实在是没办法……”
能拿钱抵税当然好了,还不用运输。
书吏和衙役都巴不得大家直接交钱。
“没问题,400斤糙米,折合银钱就是2两银子”
看着眼前破破烂烂的院子,书吏颇有些同情李春花。
2两银子可不是个小数目,她一个小姑娘怎么拿得出来?
这笔钱李春花还真拿得出来。
不过她今天更想知道的是另外一件事儿。
“大人,我想问一下,有没有什么减税的政策”
“家里生计艰难,您看能不能……”
剩下的话,李春花没说完。
征税虽然是大事,但是也有几不征的情况。
孤儿寡母靠族中接济,没有田产的不收。
家中有子弟读书考中功名的也适当减免。
家族中有人立有大功,被特赦免税的。
还有一条就是家中有年龄超过60的老人,也适当减免赋税。
这几条中,李家勉强能沾一沾第一条,可惜他们家有田地和宅院,也不符合。
至于其他的,就李春花这几天打听的消息来看,小河村是一个都没有。
唯一一个秀才教书先生,还早早就死了。
剩下的人丁里面,没有超过60岁的,年纪最大的也就是村长的父亲,今年58岁。
彼时她还不知道,58岁在大梁已经算是高寿了。
小河村的平均年龄,竟然不到40岁。
大多数人在30多岁就因为贫病离世,留下年幼的孩子,看运气能不能活到成年。
书吏是小河县的人,对于这里的情况是一清二楚。
几任县令都无法让贫瘠的小河县富起来,他们多半就是来刷一波存在感,刮走民脂民膏,然后就等三年任期满了调走。
新来的柳县令虽然励精图治,但是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所以他们这些老人都只是按兵不动,先观望再说。
刚才吃了人家的凉粉,书吏颇有点不好意思。
想了想,告诉李春花:“减免赋税的情况也是有的,不过你家的情况,除非……”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