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52.第 52 章

在东宫那被繁花簇拥的凉亭里,日光透过繁茂枝叶,洒下斑驳光影。微风轻拂,带着丝丝缕缕的花香,萦绕在四周。

太子高成毅一袭月白色锦袍,身姿闲适地坐在石凳上,手中把玩着一把玉骨扇,面前的石桌上摆放着一套精致的茶具,袅袅茶香升腾而起。太子妃谢依云则身着浅粉色罗裙,温婉端庄,正轻轻提起茶壶,为太子续上一杯香茗。

这时,夏晚桑迈着轻盈的步子走近,她身着一袭素色衣裳,简约而不失雅致,一头乌黑的秀发整齐地束起,几缕碎发垂落在白皙的脸颊旁,更添几分灵动。

她微微俯身,声音轻柔却又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坚定,低声说道:“太子殿下,依晚桑之见,这段时间您最好修身养性,潜心看书方为上佳之选。朝堂局势波谲云诡,还请殿下避免和朝臣走得过于亲近。”

太子闻言,微微挑眉,脸上露出一丝疑惑,轻轻放下手中的玉骨扇,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缓缓问道:“晚桑,你这话从何说起?本太子与朝臣商议国事,亦是为了社稷民生,怎会有不妥?”

夏晚桑抬眸,目光中透着聪慧与谨慎,轻声解释道:“殿下有所不知,如今朝堂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您推行的均田制触动了不少豪族和大臣的利益。他们表面虽未公然与您作对,但私下里暗流涌动。此时若您与朝臣来往过密,难免会被人抓住把柄,借机大做文章,反而对您不利。倒不如暂且韬光养晦,以读书之名,暂避锋芒。”

太子妃谢依云在一旁微微颔首,轻声附和:“晚桑所言极是,殿下。这段时间朝堂上的争论我也有所耳闻,各方矛盾一触即发。您若此时置身事外,潜心读书,既能展现您的沉稳与修养,又能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无机可乘。”

太子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他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我一心为了国家百姓,推行均田制,没想到竟会引发如此多的纷争。不过你们所言也有道理,如今朝堂局势复杂,我确实需要谨慎行事。”说着,他的目光望向远方,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与坚定。

夏晚桑见太子有所动容,继续说道:“殿下,读书不仅能让您修身养性,还能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待时机成熟,再出山整顿朝堂,必能事半功倍。”

太子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好,就依你们所言。这段时间我便在东宫潜心读书,看那些人还能耍出什么花样。”

太子妃谢依云看着太子,眼中满是温柔与关切,她轻轻为太子整理了一下衣袖,轻声说道:“殿下能想通便好。”

夏晚桑也微微屈膝行礼,说道:“能为殿下分忧,是晚桑的荣幸。”

另一边,太极殿

监察御史张谏之这话一出口,朝堂上就像炸开了锅,大臣们都开始交头接耳。

吏部侍郎陆承钧眼睛直直地盯着张谏之,仿佛要把他看透。

他稳了稳心神,提高音量,声音清脆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张大人,您说田赋制度已经稳定了百年,不能改。可这百年来,世道变了多少?老百姓的日子又过得咋样?就说京畿三县,去年饿死了三千多流民,这可不能全怪天灾吧?”

说罢,他微微侧身,手中捧着一叠厚厚的卷宗,从中抽出几页,展示给众人:“诸位大人请看,这是臣走访京畿各地收集来的账本。上面清晰记录着,一些世家大族利用手中权势,肆意抬高田租,佃户们辛苦劳作一年,收获的粮食大半都要上缴,剩下那可怜的三成口粮,如何能熬过漫长岁月?” 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眼中满是对百姓苦难的悲悯。

礼部侍郎周崇鼻子里哼了一声,满脸的瞧不起,甩着袖子往前跨了一步,说道:“陆大人,就凭你手里这几本来路不明的账本,就想给世家大族定罪,这也太不慎重了吧。再说了,朝廷都开仓放粮了,能做的都做了,那些流民自己不上进,饿死了又能怨谁呢?”

“不思进取?” 陆承钧怒极反笑,美目圆睁,直视周崇,“周大人,您久居朝堂,可曾见过那些流民的惨状?他们背井离乡,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为了一口吃食,甚至不惜变卖家中仅有的物件。若有一丝办法,谁愿意抛家舍业,沦为流民?” 他的声音高亢激昂,在空旷的大殿内回响,震得人耳中嗡嗡作响。

张谏之脸色瞬间阴沉,又气又恼,伸手指着陆承钧,怒声骂道:“陆承钧!你身为朝廷官员,不想着维护朝廷的威严,却在这儿危言耸听,煽动人心,到底安的什么心?”

陆承钧毫不畏惧,挺直脊梁,迎着张谏之的目光,字字铿锵:“张大人,臣一心只为朝廷社稷、天下百姓,绝无半分私心。今日所言,句句属实,经得起查证。若能为百姓谋得一条生路,哪怕背上骂名,臣也在所不惜。”

说罢,他再次转向御座,跪地叩首,恳切说道:“陛下,恳请您下令彻查京畿田亩,还百姓一个公道,也为朝廷新政扫除障碍。若臣所言有假,甘愿受罚。”

支持改革的大臣们一看,赶忙站出来,“扑通” 一声整齐跪地,扯着嗓子齐声喊道:“臣等也这么想,请陛下定夺!”

他们的声音合在一块儿,又大又响,在大殿里来回回荡。

左都御史陈德懋皱着眉头,神色阴沉,看着满朝支持改革的臣子,心中一阵恼怒。

他向前踏出一步,双手抱拳,对着皇帝说道:“陛下,太子殿下的‘均田令’看似美好,实则暗藏危机。荒地多在边陲,那里环境恶劣,且常有异族侵扰。流民本就孱弱,让他们前往开垦,无疑是将他们往火坑里推。再者,此举一旦推行,必定触动世家大族的利益,恐生内乱,还望陛下三思啊!”

陆承钧听了这话,神色镇定,不紧不慢地站起身,吩咐侍从把那三幅舆图抬上来,缓缓铺开。

他伸手一指舆图上的河套平原,目光坚定地说道:“陈大人,您只瞧见了荒地带来的麻烦,却没看到这里面藏着的机会。河套平原从前朝起就有一套完备的灌溉渠系,虽说荒废了十年,但只要稍微修一修,就能重新用来种地。我已经和漠北的商队谈好了,他们愿意用耕牛、铁器这些东西,来交换流民生产出来的皮毛。这么一来,流民有了能安身的地方,还能靠干活换来生活必需品,这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嘛!”

他的手指沿着舆图上的线条滑动,继续说道:“不仅如此,我们还可设立‘屯田卫’,选拔退役军士担任屯长。这些军士久经沙场,既有作战经验,又懂得农事。战时,他们可保边疆安宁;闲时,便能带领流民开垦荒地,发展生产。这一举措,既能解决流民问题,又能增强边疆防御,实乃一举两得。” 陆承均的话语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让在场众人不得不暗自佩服。

吏部尚书眯了眯眼,一脸凝重,琢磨了好一会儿才说道:“陆大人,您说的这事儿听起来确实不错,可丈量田亩、登记户籍,这工程也太大了,得花老多人力、物力,还得耗不少时间呢。现在朝廷人手本来就不够,哪能担得起这么重的担子啊?”

陆承均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那卷黄册,自信满满地说道:“尚书大人,这便是新政中的科举取士之策。臣已拟定章程,增设‘经济科’,专门选拔通晓田赋、水利等方面的人才。这些人才一经录用,便能充实到新政的实施队伍中,为丈量田亩、登记户籍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持。而且,世家子弟若有真才实学,也可通过这一途径入仕为官,为朝廷效力。如此,既不影响旧有的科举制度,又能广纳贤才,为新政注入新鲜血液。” 他的目光扫视着朝堂上的众人,眼神中充满期待与决心。

可即便如此,保守派大臣们还是不服气。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拄着拐杖,哆哆嗦嗦地从大臣队伍里走出来,扯着嗓子喊道:“陛下啊,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可不能轻易改!从前的皇帝都照着老办法治理国家,咱们才能太平到现在。现在突然搞改革,这不是要把国家的根基都给撼动了吗?肯定会出大乱子的!”

这话一出口,好些守旧的大臣心里都觉得有道理,纷纷点头,小声议论起来。

东宫之内,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皑皑白雪如鹅毛般纷纷扬扬地飘落,将整个世界装点得银装素裹。

红墙黛瓦在白雪的覆盖下,褪去了平日里的威严庄重,多了几分清冷寂寥。

廊下的铜铃被风吹得叮当作响,清脆的声响在寂静的宫殿中回荡,更添了几分萧瑟之感。

太子妃谢依云身着一袭月白色绣着银丝梅花的锦袍,外披一件雪白的狐狸毛披风,倚在窗边,目光怔怔地望着窗外那片白茫茫的世界。

她的面容清秀温婉,眉眼间却凝着化不开的忧愁,好似那冬日里的寒冰,冷得让人心疼。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天地间一片苍茫,偶有一两个宫女太监顶着风雪匆匆走过,留下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很快又被新雪覆盖。

“今年雪大,也不知道又有多少百姓会活不下去。”谢依云的声音轻柔却满是忧虑,仿佛一声叹息,“户部已经开仓赈灾了,可这大雪连绵,物资有限,终究是杯水车薪。也不知道你给太子说的那个炕能不能渡过寒冬。”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窗棂,眼神中满是对百姓的牵挂与担忧。

夏晚桑身着一身浅青色襦裙,恭敬地垂首立于一旁。听到太子妃的话,她微微福身,轻声说道:“娘娘放心,那火炕构造巧妙,以砖石砌成,中空设计可通烟火,既能取暖又节省燃料。工匠们已在城郊试点搭建,不出三个月就能看到效果。”她的声音沉稳坚定,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

谢依云轻轻叹了口气,转身在软榻上坐下,抬手示意夏晚桑也坐下。“晚桑,你自小在民间长大,深知百姓疾苦。此次你提出改良火炕的法子,实乃大功一件。可我总觉得还不够,这天下受苦的百姓太多了,我们能做的却太少。”她的眼中泛起一丝泪光,话语中满是无奈与自责。

夏晚桑小心翼翼地在谢依云身旁坐下,目光中满是敬重与心疼。“娘娘心怀天下,这是百姓的福气。火炕虽只是小小的改良,却能让无数百姓在寒冬中免受冻馁之苦。而且,只要开了这个头,往后还能想出更多惠民的法子。”她顿了顿,想起了自己在民间的日子,“我小时候,一到冬天,村里的老老小小就挤在一张炕上,柴火不够,常常冻得睡不着觉。要是那时有这样的火炕,日子就好过多了。”

谢依云握住夏晚桑的手,轻轻拍了拍:“你能有这份心,本宫很是欣慰。只是这宫中人心复杂,你提出这样的法子,难免会遭人嫉妒。往后行事,一定要多加小心。”

夏晚桑心中一暖,眼眶微微泛红:“多谢娘娘关心,晚桑明白。“

正说着,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打断了两人的交谈。只见太子身边的贴身太监小顺子匆匆赶来,到了殿门口,恭敬地行了一礼:“太子妃娘娘,殿下请您和夏姑娘一同去书房议事。”

谢依云与夏晚桑对视一眼,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装,便跟着小顺子往书房走去。一路上,雪仍在下着,寒风裹挟着雪花扑面而来,打在脸上生疼生疼的。谢依云裹紧了披风,心中暗自思忖,也不知太子这么着急找她们所为何事,莫不是火炕之事出了什么变故?

书房内,暖意融融。太子正背着手在屋内来回踱步,神色略显焦急。见谢依云与夏晚桑进来,他连忙迎上前:“依云,晚桑,你们可算来了。方才接到消息,北方边境雪灾更为严重,百姓流离失所,情况十分危急。”他的眼中满是忧虑与焦急。

谢依云心中一紧,忙问道:“那可有应对之策?”

太子眉头紧锁,叹了口气:“朝廷的赈灾物资一时难以送达,我想先从东宫的私库里调拨一些粮食和棉衣送去,可又担心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他看向夏晚桑,眼中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