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报里,房遗直和王玄策都表示,此事尚在可控范围,他们已加派军队前往弹压,并准备抓几个带头**的典型严惩,以儆效尤。
但为确保新政顺利,还是将情况及时上报。
“果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李承乾冷哼一声。
崔氏这棵大树倒下,总有些猢狲不肯散去,还想借着盘根错节的关系网负隅顽抗。
他们不敢明着对抗朝廷大军,却在新政落实的细处使绊子,试图延缓甚至破坏进程。
“倒是会挑时候,专找三州交界,管理稍显薄弱之处生事。”
李承乾眼中寒光一闪,这种伎俩,他看得分明。
李承乾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奏报。
就是不知道青州赈灾工作现在究竟如何了?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若灾情已平,民心安定,房、王二人手握兵权,快刀斩乱麻处置几个豪强,杀鸡儆猴,并非难事。
怕就怕赈灾不力,百姓腹中饥馑,心中怨怼,此时豪强再登高一呼,煽动朝廷夺我等活命之田,那弹压就可能激起真正的民变,新政必将大受挫折,甚至可能前功尽弃。
他正沉吟间,内侍又轻步上前,呈上一封书信:“殿下,还有一封,是郑国公从青州发出的私函,与奏报同时送达。”
魏征的私信?李承乾精神一振,立刻接过。
魏征为人刚正,其私信往往比官方奏报更能反映真实情况。
念及于此,他迅速拆开火漆,展开信纸。
魏征的字迹一如既往的瘦硬端正,力透纸背。
信中先是简略报了平安,感谢陛下与太子关心,言明自己身体已无大碍。接着,便着重讲述了青州现状:
“……托陛下与殿下洪福,青州赈济事宜已悉数步入正轨。各州县粥棚井然,药署亦有效防治时疫,灾民皆得安置。
今岁春耕虽稍迟,然官贷粮种、耕牛皆已分发到位,百姓感念天恩,忙于农事,田野间已复生机。
此次灾疠之影响,可谓已然过去,民心渐安……”
看到这里,李承乾心中一块大石骤然落地!
魏征的判断,他深信不疑。
青州民心已定!
魏征在信末又提及:“……然,树欲静而风不止。崔氏虽除,余孽未尽。
州郡交界之处,或有宵小仗其盘根错节之势,阴蓄异志,于新政推行之际,播弄是非,煽惑乡愚。
遗直、玄策二位年轻气盛,恐其手段过于刚直,若应对失当,反予人口实。
老臣本欲暂留弹压,然念及陛下召回之旨意,且深信殿下必有明断,故不日即将启程返京。此间细微处,望殿下察之…”
信的内容与房、王二人的奏报相互印证,但角度更为老辣,既点明了隐患,也提出了警示,更表达了对太子的信任。
“好!好一个民心渐安!”李承乾猛地一拍桌案,眼中精光四射。
最大的顾虑消除了!
青州百姓既然已经安顿下来,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救济,感受到了朝廷的恩泽,那么那些豪强试图煽动与民争利的谎言,根基就极其脆弱!
此刻,大灾刚过,大军驻扎,且民心稳定...
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尽在掌握!
那些跳梁小丑,不过是秋后的蚂蚱!
他之前的计划瞬间变得清晰且坚定!
必须借此机会,以雷霆万钧之势,将这批依附崔氏的残余地方势力连根拔起!
不仅要推行新政,更要彻底重塑青、齐、冀三州交界地带的权力结构,将朝廷的权威真正贯彻到基层!
“来人!研墨!”李承乾霍然起身,声音斩钉截铁。
他必须立刻给房遗直和王玄策回信,同时,也要将自己的全盘计划禀报给李世民。
给房、王二人的回信,他写得极为迅速,指令清晰而冷酷:
“魏公信至,悉知青州民安,此乃尔等之功,亦为尔等推行新政之基!闻边界豪强负隅,煽风点火,此乃自寻死路!”
“对此辈,毋须再存任何姑息之念!尔等手握钦差节旄,兼领维稳兵权,正该用之于此时!”
“着令,即刻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