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32章
【柿子】
循着水声一路寻至山坡处的溪边。
溪水潺潺流淌清冽透彻偏高处有人架了一截竹子引了水从空竹中哗啦啦流出来。
长夏伸手接住从竹子流出来的溪水掬一捧俯下脸就喝。
陈知和裴曜围在旁边都接了水止渴。
出来的工夫久了带的水已经喝完幸而太阳高高挂在天上天还没那么冷溪水下肚不至于让人打哆嗦。
他三人喝了水坐在石头上歇一阵。
裴有瓦从树林子里钻出来背着一筐沉甸甸的红枸杞到了跟前也是先接水喝。
裴曜蹲在溪边洗手指甲缝、手指缝里都是绿色的草汁。
他撩水搓洗修长手指很快洗干净见溪水里有小鱼小虾五指一攥试图抓起来
他又翻动浸在溪水里的石头眼疾手快抓住一只想要逃跑的小蟹见小山蟹瘦巴巴的也不大又丢回水里咚一声溅起水花。
长夏听见动静抬头看一眼他就在溪边石头上坐着离得近一眼就看见翻石头的那只大手白皙、有力连手腕的骨节看着都粗大结实。
裴曜不是小身板骨节看着就有力气。
陈知缓过劲见他在水里翻找开口道:“扔什么等会儿砍一节竹子把蟹、螺什么的用竹筒装着回去喂鸭子多好的。”
没带网子山溪里的小鱼小虾不好抓石头底下的山蟹青螺却容易些。
陈知又道:“再有半个月就是中秋了你姑和老姑都要回来送节礼等他们来了杀一只鸭子这几天多喂喂让长长肥。”
日子渐渐好了又不愁儿子亲事手里的钱足够不差一两只鸭子。
招待了小姑子和姑母回头他上娘家送节礼也得捉一只鸭子带回去体体面面的还能给他老爹老娘补补。
一听这话不止裴曜来了劲长夏也蹲在水边伸手去翻水里的石头。
浅水处的石头被翻开四五只小山蟹惊慌散开爬得很快但不及人手快。
只是捉起小蟹长夏一时不知该放在哪里。
放在外头怕跑了放在竹筐里又怕它们陷进枸杞中夹烂夹坏枸杞也或许它们身上都是水腥会坏了枸杞的药性品相。
“阿爹。”长夏喊一声手忙脚乱的用一片大树叶将五只小山蟹包起来。
陈知会意从一旁地上拔了几根细长的草茎捋掉草叶过来帮长夏一起用树叶包住山蟹又用草茎缠了几圈捆起来。
裴有瓦见上游有竹子拿了柴刀起身说:“我这会儿就去砍一根
竹子,省得没东西装。
陈知应声:“成,去吧。
趁眼下在溪边歇息,抓上两竹筒蟹和螺,下山时不用再绕过来寻找。
等裴有瓦拎着五节削好的空竹筒过来,溪边草地上已经有一小堆青螺。
陈知和两个孩子一起,都脱了鞋,挽起袖子和裤管下了水。
他过来先将溪边的青螺装进竹筒中。
探出肉的大螺已经挪出一小段路,吸在一块小石头上,忽然被拽住螺壳往起拔,螺肉猛地收缩进螺壳里。
裴有瓦看一眼手里的大青螺,个头不小呢,砸碎了喂鸭子更好。
他捡完岸边的,抓一把草塞住竹筒口,以防青螺跑出来。
顺手给陈知三人一人分一个竹筒,边摸边往里放,随后自己也下了水。
有了竹筒在手里,裴曜开始抓小山蟹。
青螺扔在岸上可以不管,八条腿的山蟹慌里慌张跑得很快,一眨眼就没了,自然不能乱扔。
这处溪水的山蟹和青螺还行,五个竹筒满了三个,陈知见天色不早了,枸杞子还没摘满,便喊着让上岸,歇一歇还要去找枸杞。
在山里转悠到晌午最热的时候过去,四人才下了山。
窦金花做了晌午饭,等不到他们回来,饿得不行,只好拨出一些菜,和裴灶安先吃了。
饭菜捂在锅里,陈知一摸馒头,还温热着,便直接端出来。
四个人坐在院里,吃饱喝足后,裴曜惦记着鸭子,拎起五个竹筒往后院走,随手拿一块大鹅卵石,砸碎青螺和小山蟹,丢进鸭圈里。
鸭子嘎嘎嘎扇着翅膀扑过来,你争我抢,很快就分吃完。
裴曜站起身,目光在鸭群中扫视一圈,这只挺肥的,那只也不错。
最肥的阿爹估计舍不得杀,肥母鸭一天就能下一个蛋,鸭蛋要攒起来卖钱,是个长久的进项。
就看看这小半个月,能不能把几只偏瘦的养肥一点,到时候杀了吃肉也不觉得可惜。
·
农活忙碌。
中秋前,旱田种的豆秆黄了干了,豆子饱满圆润,湾儿村家家都在地里拔豆秆。
不止柴豆,棉花花苞也长得破开,露出白花花、柔软的棉。
村里种棉花的人家不少,若家境好些,分出一两亩旱田,弹棉花给自家缝被褥、纺棉线等都方便,家境差些的,卖棉花也是一笔进项。
这几天往农田去的路上,不是掉了豆秆就是掉了几团没塞实的棉花。
老两口往靠山的下等田那边走。
窦金花背着空筐子,边走边往地上看。
她往家背棉花的时候,不怎么捡地上的,万一弯下腰,掉了棉花划不来。
柴豆地里有儿子孙子,用两辆驴车
往回运豆秆,用不着人背,她和裴灶安就在棉花地里忙,各自都带着钥匙。
一团一团白棉花从绽开的壳里揪出来。
最近天气好,太阳将棉絮晒得又白又蓬,直接将棉絮揪出来慢一点,但胜在不用回家再摘取,棉絮也干净。
今年的新棉花不卖,要给裴曜和长夏做喜被和两条新被褥,冬闲时做着缝着,赶在成亲前就出来了。
有了陈知这个话,窦金花和裴灶安都心热,干劲也足。
·
一亩薄地出来的棉花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在院里摊开晾晒,也占了一片地方。
棉花要是沾了枝叶碎屑,不好弄干净,因此席子都离晒豆秆的地方远远的,也不许狗往上趴。
老黄狗早年就知道,毕竟挨过打,它聪明,这些年记得很牢。
白狗被裴灶安用细竹条抽了几下屁股,嗷嗷叫着跑开,不敢再靠近棉花。
豆秆铺了厚厚一层,来回翻着,等太阳晒两天,晒干晒透了,就到了打连枷的时候。
吃过饭,长夏坐在院里剥棉花。
带壳摘回来的棉花不多,他一个人就足够。
棉花里头带着棉籽,晒一晒,拍打拍打,还要将棉籽挑出来,后边的活计不少。
下等田的棉花还没摘完,这几天太阳好,暂时不用抢收,太阳晒着,棉壳会自然绽开。
满院都是作物。
今年光景不错,旱田的收成较好,水田里还没熟的水稻瞧着也不错,湾儿村大多数人家都是喜悦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