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在议事之前,李世民先命长孙无忌探听了一番哪些人能够听到天音,见到光幕。
长孙无忌自是个中老手,很快便不动声色探听到了结果——
只有跟着李世民进了大殿的心腹重臣能听到天外来音,其余殿外小官、宦官、侍卫都是听不到也见不到的。
知道结果后李世民松了口气,这可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他虽心胸宽广,但天音中实在有太多大逆不道之言,此时大唐的大部分人依旧笃信鬼神和天象,要是被太多人听到了,会发生什么事可真说不准,怕是部分原本没有异心之人都会生出异心。
随后李世民才放心地领着能听见天音的大臣们进了书房,摈退了所有无关人等。
大抵是刚才发生的事实在太过神异,一开始竟是无人开口。
还是长孙无忌仗着是李世民大舅子的身份打破了僵局,“陛下,臣以为这仙人之音虽然言语上有些无忌,但为咱们泄露了天机,实乃祥瑞啊!”
长孙无忌向来老谋深算,处事圆滑,此时自然是要将气氛往积极方面引。
况且陛下玄武门之变后,心理包袱不可谓不重,他实在是有些担忧君王的心情。
这话话刚落便引起了高士廉、房玄龄等人的一致赞同。
“对对对,长孙大人所言极是啊!”
“如果不是天佑陛下,天音又怎么会提前告知咱们突厥进犯的消息呢?”
……
萧瑀、魏征等人:!这可真是睁着眼说瞎话啊,那天音怎么也听不出是在庇佑陛下的意思,真是满朝的“佞臣”啊!
不过他们看了看左右,终究没有出声反驳。
他们劝谏是为了匡正帝王得失,不是彻底否认君王的正统性。要真说出了上天不认可陛下为帝,他们也可以彻底不用待了。
坐在御座上的李世民嘴角一抽,大舅哥可真是……能言会道。
不过他心中清楚,大舅哥以及其他臣子这般也是为了安自己的心。
其实大可不必,他哪有那么脆弱,也已经想开。
看着大舅哥他们完全不带停,而萧瑀等人面色已经极度不耐烦仿佛下一秒就要开怼的模样,李世民连忙摆手。
“朕知道你们的用心,朕没有那么脆弱,还是商量政事吧。”
长孙无忌、房玄龄也都是极有眼色的人,当即停了下来。
而后,书房中众人便商议起了正事。
首先自然是对“天音”的处置。
君臣几人又是一番分析,很快达成共识。
系统和少年的对话并不像故意让他们听见,更像是无意泄露,毕竟哪怕是神仙也不至于狂妄到在天子面前宣称自己要造反。
叫作系统的奇异东西拥有大部分神通,突然间出现的光幕,甚至链接所谓的后世预测未来都是它的杰作,只是它不知什么原因一心想造反。
那个被鼓动造反的少年更像是一个普通的低级小吏得了某种机缘,绑定了叫做“系统”的仙家。
可那少年却是又不像完完全全只是一个普通人,他显然也知道许多后世消息,甚至仿佛还曾生活在后世,以至于所思所想与如今的人十分不同。
这一人一系统的身上真真是充满谜团。
思考再三李世民总结道,“保险起见,大家还是装作一切如常,不要惊扰仙人。”
众人自是应“是”,他们是权势滔天,但面对“仙人”却是无能为力,只能尽可能探听更多的先机。
说完李世民又望向长孙无忌,“不过呢,那被鼓动造反的少年还是要偷偷找的。毕竟他得了天机,有可能做出于大唐不利的事。无忌,这事就由你负责。”
若说这世上谁是李世民最为信任的臣子,自然是跟他从小一条裤子长大,还有着姻亲关系的大舅子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虽说在政事上不够房玄龄、杜如晦成熟,在武艺上更是不如尉迟敬德等名将,但他的思路活跃,就连玄武门之变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他一手联系策划的。
所以长孙无忌算得上是负责这件事最合适的人。
长孙无忌也没有半点犹豫,当即领命。
“臣定当不负使命,找出那大逆不道之人!臣以为找到那胆大包天的小子,套光他身上天机的秘密后,最好将其诛九族以震慑其他有心之人!”
这番话听着像是像拍马屁之言,但却是出自长孙无忌的真心。
长孙无忌无疑是李世民最铁杆的拥趸,清楚李世民的所有才华与抱负,对那生出造反之心的少年和系统自是十分不喜。
长孙无忌话落,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还有一干武将立刻表示赞同。
甚至连萧瑀、魏征等人都直言一定要严肃处理此人,以儆效尤。
他们虽不像原秦王府中人那般认定李世民,但也知道如今的和平局面来之不易,哪怕为了百姓他们也不愿再生波澜。
此时坐在回家马车上的长孙无逸打了个喷嚏,谁在念叨他呢?难道是四哥(长孙无忌排行老四)?难道是因为自己没有等他?
可四哥作为李二的心腹大臣,不是很明显要被李世民拉着一同议事吗?那他又何必去多此一举呢?
想到这长孙无逸顿时心安理得了起来,哪里知道他亲爱的四哥正在试图抓到他诛他的九族?
当然他若是知道了多半会反问,狠人啊,诛九族这是连自己都不放过?
李世民本对少年因为所谓的网络便对造反松口心生不满,但看着臣子们一副喊打喊杀的模样,心中只剩下大可不必。
毕竟那少年也是被赶鸭子上架了。
但臣子们也是在为他抱不平,他不能拂了他们的面子,只转移话题道,“等找到那人再说吧,一切依法处置,接下来商议东突厥之事。”
话音刚落,侍从就将舆图呈了上来。
李世民本就是千年难遇的将帅之才,手下更有多位诸如程咬金、秦琼等不世出的武将。
虽然天外之音只是泄露了渭水、罗艺等只言片语,但很快他们便已经结合舆图将突厥的行军路线大致给分析了出来。
有了行军路线,大唐对突厥这一战便大大占据了先机!
但很快朝臣们却是又争论了起来,大家都心中都极其清楚如今大唐刚建立,国力十分衰微,不然高祖在时也不会对突厥多次称臣纳贡。
虽然他们有信心这一次大唐必然不会输给突厥,但怎么打却是个问题。
是只防御突厥呢?还是举国之力大打一场?
一时间朝臣们分为了两派,以尉迟敬德、秦琼等为首的武将主张的就是一个大打。
尉迟敬德向来脾气暴躁,“那些突厥人欺人太甚,不仅缺吃的了就来侵扰我们边境子民,还想骑在咱们汉人头上,这决不能忍,不把他们打痛他们恐怕没完没了。如今咱们提前知道了他们的行军路线,这是天大的时机啊!臣愿意带兵打进定襄一举歼灭东突厥。”
秦琼、程咬金乃至侯君集也主动请缨,“陛下,臣等也愿意带兵前往。”
这些年来,面对不断侵扰边境的突厥人每次只能有限还击,他们作为武将自是十分憋屈。
掌管民部也就是财政大权的房玄龄却是要考虑的更多,他沉吟片刻道,“陛下,现在国库空虚,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大打一场的话国库恐怕撑不住,各位相公还是要冷静啊!”
李世民作为秦王时便多次主张抗击突厥,还在李渊、李建成意图迁都之时在朝堂上强硬阻止。
如今突厥趁着他刚登基政局不稳前来搞事,他自然更是恼火,甚至想亲自带兵去攻打东突厥,将东突厥彻底打败。
但理智却是告诉他不能这般做,他要为天下万民着想。
如今虽提前知晓了突厥的动向和行军路线,战况自然不会像原本那般被突厥打到渭水,但要想彻底解决东突厥国力却仍旧不够。
李世民捏了捏眉心道,“打定然是要打的,但的确不能不顾一切去打!如今大唐的国力还很弱,如果跟突厥全面一战虽有可能胜,但付出的代价却太大了,百姓怕是禁受不住!可如果等大唐休养生息上几年,那时大唐不仅必胜,付出的代价也要小得多。”
听到圣上的话,尉迟敬德、程咬金等将领不免有些失望的。
但他们更清楚他们的皇帝陛下比起历史上其他优秀将领而言,十分会计算战争的成本和收益。他永远有耐心等待最合适的时机,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成果,打出性价比最高的仗。
这是从大唐开国以来的数次战争都证明过的。
因此尉迟敬德等人并未有反驳,而是依言听令。
李世民见状点头,继续排兵布阵。
“尉迟敬德既然你主动请缨,你就先带兵去泾州等着颉利他们。”
当然有尉迟敬德也是不够的,他想了想又道,“同时去信给李靖,将突厥的进军路线给他,截断突厥退路,然后合兵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